APP下载

“大循环、双循环”背景下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21-10-13李征阳李忠华

职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李征阳?李忠华

关键词:国际经贸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原则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自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问题。新发展格局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

一、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均开设了国际经贸专业,经过比较和分析,笔者总结出了在培养方案方面,各院校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一)共性

1.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数和整体结构构成相似

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数均在170分左右,结构上基本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四部分构成。课堂学习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占比一般为80%,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类学习安排较少甚至没有。总学时在2600学时左右,考核方式多为论文和理论知识考试。标准学制一般为四年,弹性学制最短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2.核心课程设置相似

核心课程涵盖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国际商务谈判、计算机应用等,并针对近年来新兴的国际贸易形势增设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法、外贸运输与保险等专业课程。

国际经贸专业所学知识范围涵盖广泛,涉及营销、管理、物流等,课程设置以出口贸易为核心,关于进口贸易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大部分院校缺少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的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

3.培养方案内部结构比例

专业基础课学分约占课程总学分的26%,专业课程学分约占课程总学分的11%。在实践环节课程中,认知实习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3%,岗位实习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17%,合计占比为20%。

从国际经贸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构成比例来看,专业课程占比和实践环节占比都很低,这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厚的基础理论的培养目标基本吻合,然而这也正是培养方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大学招生之所以按照专业来进行,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

4.授课阶段安排相似

在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基本上是大学一、二年级阶段学习基础课,三、四年级阶段学习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程)。在共性方案的作用下,学生学习结果呈现的共性现象如下: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知道自己专业名称,实践环节与专业关联度相对较低。

大三上学期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而大三上学期结束的寒假正逢春节,社会实践机会少,学生也很少出去实习,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不够充分。

大三下学期学生开始分流,一部分学生专心准备考研,时间和精力的分散必然会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质量;不考研的学生开始思考就业问题,做各种考试准备,也会影响专业学习的质量。总之,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差别

1.培养目标不同

重点院校更加关注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厚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固然重要,但是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无直接关联。一般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同样是模仿重点院校。

職业院校的专业划分更细,口径收窄,特别是针对不同行业或地区对学生进行差别培养。例如,环渤海区域近年来在外贸方面与东北亚国家合作非常密切,尤其是日本、韩国,因此增设日语、韩语等小语种课程,并针对不同国家习俗开设商务礼仪的培训课程。

2.开设的课程不同

重点和一般院校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设基础课,基本不涉及专业课;职业院校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引入了一些专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学的专业。

在英语课程的开设方面,重点和一般院校基本以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模式开设课程,而职业院校则采取了综合应用加听力、口语的组合方式开设课程,注重语言在商务交流中的正确使用,使英语学习更加实用化。

在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方面,职业院校相比重点和一般院校开设数量更多一些,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和经验积累。

二、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同是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由于客观存在的学校等级以及培养方案的差异性,就业结果差异很大。

目前重点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依次是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银行、企业。毕业生岗位与国际经贸专业的“专业”性关系不是很紧密,印证了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实践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换言之,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大多是按照经济大类进行招聘的,对具体专业的要求不高。

一般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去向依次是银行、企业、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其就业方向与重点院校基本类似。不同点是多了一些能够并且愿意按照专业就业的学生,特别是专门去外贸企业工作的学生,尤其家乡位于沿海城市或者经济开发区的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外贸行业的概率更大。与此同时,也多了一些就业方向不明确的学生。

职业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物流、销售,不一定是在国际经贸领域工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就业难的大背景、用人单位对学校层次的关注和学生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国际经贸专业本科毕业就业专业门槛普遍不高,专业素质要求不突出。尽管同是国际经贸专业,培养方案也类似,但因学校和学生自身差异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换句话说,尽管大学是按照专业招生,但从培养的角度来讲,专业技能教育投入不够,专业导向不突出,学生就业对口性不强。尽管各学校的培养目标都强调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但是目前的就业情况表明,国际经贸专业培养的人才中,真正能够符合国际经贸实际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不多,难以满足“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格局对人才的需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比较大,外贸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占比尤其高。虽然是中小企业,但是由于其自身业务的特点,对国际经贸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导致人才供求不匹配。

三、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基本原则和建议

(一)基本原则

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哪一级别的院校,都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方案。

(二)建议

国际经贸人才就业具体环境涉及各行各业,可以基于地域、行业、企业、产学研结合等不同视角制订培养方案。

国际经贸领域既需要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能够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细分方向培养非常必要,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具体建议如下。

1.结合地域特点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深挖本地区或者特定地区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推进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以便更加贴近企业的用人标准。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及时更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招生时作出必要的说明,提高学生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认识程度。地方职业院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特别关注这一点。

2.结合行业特点

不同的行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要求差别很大,客观上要求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具有行业背景。而同一行业内部则存在共性。学生不仅要对当前的行业现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也要对行业发展体系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例如手工业将会从单件大批量走单逐渐转向个性化、定制化的小批量走单,这就需要国际经贸从业人员紧跟出口国家的市场形势作出合理决策。

这种针对行业制订专门培养方案的方式适合面向全国招生的地方院校,特別是一些地方综合性大学。

3.调整培养方案结构

培养方案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淘汰与专业技能联系并不紧密的课程。在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要认真梳理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专业课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理顺课程教学顺序,梳理出不需要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打基础的课程放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让学生及早进入专业内容的学习。

4.突出课程思政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认知和意识形态。为了保证人才的思想正确与政治正确,设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突出课程思政。

5.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就必须为学生进行准确定位。培养方案本身就是一个为学生就业定位的过程。科学合理地根据国际经贸人才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来优化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是关键所在。培养方案中必须要有确保学生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教学内容,而且要保证质量。

培养方案的制订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的充分了解之上,对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要给予重视和强化,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

参考文献:

[1]独娟,龚静,秦文文.新常态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31).

(作者单位:李征阳,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忠华,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通过“双训”带出“双证”学生
新时期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
湖南省数控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与人才培养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