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途径研究

2021-10-13王韩祯

考试周刊 2021年71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解题能力初中化学

王韩祯

摘 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很高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探究题目常是初中化学考试中最能够考查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部分,占据一定的分值。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堂中应用多种高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文章对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解题能力

一、 引言

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化学实验在化学科目教学中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而建立在化学实验上的化学实验探究题,更是为教师检验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提供了重要手段。初中化学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类题目,为学生开展高效的解题训练,夯实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基础,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简单

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可以发现,这类试题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立足于课程标准,偏题、怪题的出现概率较小,也没有脱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题目,多数题目只需学生平日认真学习就能够基本解决。同时,这类题目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起点较低,坡度适宜,仅具备科目基础知识的学生也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同时也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内容广泛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的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初中化学各单元的知识点,重点突出了化学实验的知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在內容上具有广泛性。

(三)材料新颖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近年来的化学实验探究题型越发注重材料的新颖性,多数题目在设计上都凸显了时代背景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少题目涉及了最新兴的化学理念、化学科技产品,例如,新能源汽车、甲醛超标、城乡供水一体化、改良盐碱池等,总体来说题目具有突出的新颖性,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与能力十分有益。

(四)形式灵活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型形式灵活多样,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生活化素材,提升了题目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也凸显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考查,渗透了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以及多种综合能力的检验。

三、 提高初中生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题的习惯

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化学实验探究题作为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题目,涉及的化学关系一般相对复杂,部分学生很有可能在做题的过程中粗心大意,错读题目、漏读题目。另外,目前市面上的初中化学教辅资料所设置的题目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这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也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大量地做题中形成思维惯性,在拿到题目时不仔细阅读,便遵循自己的思维惯性解题,这样也会造成审题失误。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耐心审题的意识与习惯,让学生仔细阅读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背景材料,通过耐心的分析与思考,找到化学题目与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找到解决题目的突破口,为正确解题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深入发挥自身作为课堂引导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看题后,用笔勾画其中的数据与关键词,逐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例1】 小明用红磷进行了图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对于这道题,学生应当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重要的关键词。在对这道题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提示性语言,例如,“请看”“注意”,为学生强调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红磷”“小于”“进入”“五分之一”等,再根据这些关键词与数据,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而找到题目的突破口。

解答:在对题目展开详细的分析后,学生可以依据“磷与氧气在点燃后形成五氧化二磷,会在密闭装置中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解题思路,思考进入氧气瓶中水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具体的原因如下:其一,集气瓶中红磷不足,不能完全耗尽氧气;其二,小明打开止水夹过早,集气瓶尚未冷却,因此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小。

(二)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做出科学猜想

猜想是开展实验的基础。实验探究类题目与其他化学题目有较大的差异,前者开放性、探究性很强,在解题时,学生不仅应当对具体的实验内容展开分析,还应当对自己学过的化学知识与题目的内容,从化学视角做一些猜想,进而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探究题目的内容,找到最正确的解题思路。

【例2】 小王与爷爷一同制作面包,发现爷爷在和面的时候加入了一种白色的粉末,做出的面包十分蓬松,口感很好。小王对这种白色粉末十分好奇,想探究其成分,于是用发酵粉、食用小苏打和纯碱等分别含有碳酸氢钠、碳酸钠的物质,设计了如下化学实验:在水温为20度的100g水中加入12g白色粉末,待粉末溶解,如果有剩余的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没有剩余的话,又是什么物质?

分析:在解答这类实验探究题目时,学生除了应当严谨审题,查找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外,还应当对题目展开科学的猜想,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这道题中,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粉、食用小苏打、纯碱等物质展开猜想,假设题目中剩余的物质是碳酸氢钠,无剩余则为碳酸钠,再结合题目的内容展开探究。

解答:在解答这道题时,学生可以先从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相关知识入手。依据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溶解性,学生会想到在100g水水温为20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应为21.8g,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由此可知,题目中的白色固体应为碳酸氢钠,无剩余则为碳酸钠。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解题能力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