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特大桥承台及塔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技术分析
2021-10-13沈托
沈 托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1 工程概况
金沙江特大桥桥梁起点桩号K96+279,桥梁终点桩号K96+844,主桥采用340 m+72 m+48 m+32 m独塔斜拉桥,上部结构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跨采用P-K钢箱梁;引桥采用2×35 m叠合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台、柱式墩、门架墩、箱型墩,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为基础。2#墩承台尺寸为17.1×8.1×3.5 m,承台顶标高+574 m,混凝土标号为C40,方量484.8 m3,采取一次性浇筑;3#主塔承台尺寸为37×23.5×5.5 m,承台顶标高+585 m,混凝土标号为C40,方量4 782.3 m3,浇筑作业分为两次。
2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思路及重难点
2.1 温控思路
(1)原材料的合理选用及配合比试验,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及最高温度峰值。
(2)开展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时,要考虑到施工季节、工程实际环境、气候温度等因素,选择最为适宜的措施,以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缩小,减小温度梯度。
(3)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对内部的降温速度进行科学控制,可采用内部冷却水循环系统,同时采用监测系统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与智能控制。
(4)将混凝土上下层间的温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预防层间裂缝的产生,避免对工程后续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2.2 温控重难点
本项目地处黔贵川三省交界处,位于昭通,距离四川凉山及贵州六盘水均较近。此地为高原山区,海拔较高,交通不便,各类材料的运输及采购极为不便。常规温控需采用冰块进行处理,大体量冰无法一次性到位,故需较长的采购及运输周期。同时运输到位后需采用保温车进行保温,确保冰块整体温度满足要求方可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整体费用较高,周期较长,技术控制较难。
3 材料控制
3.1 水泥
对于承台C40及塔座C50混凝土,为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和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增长速度,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升值。
3.2 外加剂
为满足混凝土浇筑时长,可调整减水剂掺量,适当延长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展开减水剂和水泥适应性试验,为保证混凝土的有效初凝时间,将减水剂成分适当调整。优选减水率高、性能稳定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控制每方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
3.3 粉煤灰
水泥配合比采用Ⅰ级粉煤灰,以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4 细骨料和粗骨料
本工程在选用材料时应符合标准:细骨料含泥量应≤3.0%,细度模数≥2.5。粗骨料选用5~25 mm连续级配碎石。粗骨料含泥量≤1.0%,提前水洗粗骨料。现场试拌混凝土,按粗细骨料水率的实际数据,在总用水量中扣除,保证实际水灰比的准确无误。
4 温控计算及结果分析
4.1 计算参数及计算模型
(1)热学参数和力学参数
①混凝土的力学参数:对于硅酸盐水泥配合比混凝土,采用规范取值。
②混凝土收缩徐变:收缩徐变按Midas/Civil中的中国公路规范JTG D62-2015计算。
③环境气温:环境气温是影响浇筑温度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次温控计算将环境温度初步设定在24 ℃。
④混凝土入模温度:暂取24 ℃~26 ℃为本次计算混凝土入模温度。在进行承台及塔座施工作业时,温度计算以实际入模温度取值。
⑤冷却水管:江水温度取24 ℃,升温阶段流量取3 m3/h,降温阶段取1.0 m3/h。温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根据承台塔座内部温度场监测情况,适当调整冷却水管的进水流量及进水温度。
表1 温控计算参数表
根据现场情况及经验,拟采用如下的布置方式:冷却水管直径均为40 mm,水平间距为1.0 m。承台的第一层厚度布置为3.0 m,第二层厚度布置为2.5 m,塔座的厚度为2.0 m。冷却水管和顶面的高度间距分别为0.5 m+2 m×1.0 m+0.5 m、0.75+1.0+0.75 m、0.5+1.0+0.5 m。
(2)边界条件
①对流边界:通过分析设计后确定,承台和塔座的顶面采用如下保温措施:铺设防雨布、塑料薄膜、土工布各1层;承台侧面为:防雨布和土工布各1层,等效换热系数取15 kJ/(h·℃)。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承台的表面保温措施,使保温措施得以发挥最佳效果。
②约束边界:在激活承台时以混凝土浇筑的先后顺序进行激活,先激活承台1层,后激活2层,同时将实际的龄期差考虑进去展开模拟计算。
③浇筑间隔期:浇筑间隔期10 d。实际施工时应尽量缩短间隔期。
(3)计算模型
模型中含垫层混凝土。针对具体对象考虑其实际施工环境条件、结构特点、混凝土性能以及分层浇筑条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确定边界条件进行计算。
4.2 承台的温控计算结果
(1)温度计算结果
表2 温度计算结果
根据温度计算结果,承台第一层混凝土在入模温度24 ℃条件下,温峰值为54.1 ℃,里表温差小于20 ℃。承台第二层混凝土在入模温度24 ℃条件下,温峰值为55.4 ℃,里表温差小于20 ℃。塔座混凝土在入模温度26 ℃条件下,温峰值为61.8 ℃,里表温差小于20 ℃。
(2)应力计算结果
混凝土温度变化时,应力的变化存在规律性,主要表现为。
①升温阶段。当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达到温度最高点时,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相对比较大。
②降温阶段。混凝土内部的压应力会慢慢转变成拉应力。
根据应力计算结果,承台第一层混凝土的主拉应力、承台第二层混凝土的主拉应力,塔座第一层混凝土的主拉应力分别为见表3所示。
表3 应力计算结果
5 温度控制标准及措施
5.1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
根据目前行业规范和标准,同时结合本工程温控数值模拟计算,所拟定的主要温控标准见表4。
表4 主要温控标准值
5.2 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1)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传热边界条件及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前提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越高,其温度的最大值也越高,由此导致的温度变形、内外温差也会更大。与此同时,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率和入模温度呈正比关系,入模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在混凝土浇筑初期释放绝大部分水化热,不利于混凝土温控。因此,想要实现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首先需控制降低入模温度。
(2)合理布置冷却水管,保证水管布置的科学性。当前承台的冷却水管水平间距为1 m,单个水管管路长度小于200 m,与其他类似工程相比,水平范围内的布置形式在合理范围内。
(3)对于冷却水管的管路要做到:单独编号,独立设置水管开关、流量计等设施,以此来提升后期使用时的便利性,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求随时调整流量。升温阶段通江水,流量取3 m3/h;降温阶段进水流量取1.0 m3/h,同时进行冷却水循环,对降温速度予以控制。在进行温控时,根据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及承台内部温度场监测情况,相应调整流量或进水温度。承台浇筑后,如因特殊原因,出现冷却水管无法及时通水的情况,应将混凝土内部和冷却水的温差控制在25 ℃以内。
(4)做到科学养护。应在覆盖塑料薄膜前在混凝土表面浇洒温水,完成后再进行塑料薄膜的覆盖,要做到覆盖严密不暴露,减少由于日晒或风干时造成的水分流失。养护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表面干燥缺水,应及时对塑料薄膜下方适当补水,不宜大面积浇水,可以在天气晴朗,日光充足的气候下进行补水,用以养护的水温应该高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时间应在14 d以上。
6 结论及建议
(1)需准确预测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科学定制温控方案,以防范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危害性温度裂缝,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实际分析的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值得推广。
(2)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需基于实际施工情况,根据冷却水管的位置,合理设置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方能针对实际施工案例进行准确分析。本文针对金沙江特大桥案例的承台及塔座进行专项模拟,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得控制参数,经实践证明满足施工要求。
(3)数值模拟仅能针对施工材料过程进行模拟,无法针对材料初始进行模拟,因而这部分需基于经验及实际进行研究及探讨,方能有机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指导施工。
(4)由于建设过程较为仓促,无暇针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测布置。今后若有类似案例,可进行温度及应力监测专项布置,用以掌握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对,用于进一步优化方案,指导类似项目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