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芩漱口液预防SLE 活动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评价及其对口腔酸碱平衡的影响

2021-10-13王一帆张冬梅赵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黄芩真菌

王一帆 张冬梅 赵燕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风湿科,河南 洛阳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乳腺科,河南 洛阳 471003;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南 洛阳 471003)

经数据统计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在青年女性群体中有较高发病率,该疾病是一种能够累及患者全身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1]。SLE 患者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虽能够有效改善SLE 患者的症状体征,但也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患者机体更易受到感染。由于人体经口咽部进食,且与下呼吸道相连接,接触病原体的几率较大,因此口腔感染在此类患者中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此类患者,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严格控制口腔感染的发生,临床常采用2.5%碳酸氢钠漱口液治疗,碳酸氢钠漱口液属于弱碱性溶液,虽能够清除口腔异味、对口腔具有清洁、抑菌效果,并避免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口腔溃疡,但该漱口液长期使用对于胃酸具有中和作用,易对患者胃黏膜功能造成负面影响。黄芩漱口液其成分包含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已在由细菌微生物所引发的牙龈炎领域取得较好效果,但有关黄芩漱口液应用于SLE 活动期患者的研究较少。考虑不同漱口液对患者病情所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了两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真菌培养转阴率及口腔酸碱平衡状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本院我科收治的91 例SLE 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男7 例,女38 例;年龄18~42 岁,平均25.16±2.47 岁;病程1~13y,平均7.01±1.89 y。观察组46 例,其中观察组男患者8 例,女患者38 例;年龄19~42 岁,平均25.33±2.52 岁;病程1~13 y,平均7.07±2.02 y。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80611)。纳入标准:符合2017 年发表的中华皮肤科杂志中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接受不低于14 d 的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已有肺部感染者;存在严重口腔感染者;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者。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1.2.2 漱口液护理

当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开始使用相应的漱口液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规格:10 mL:0.5 g,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235),与生理盐水1:1 混合稀释为2.5%后取漱口液30 mL,含在口腔中不低于1 min,确保漱口液在口腔内均匀分布后吐出,Tid,均在餐后30 min 漱口,持续漱口60 d。

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芩漱口液(组成:黄芩、防风、黄精、甘草各36 g,由我院药剂科煎制)。餐后30 min 取漱口液30 mL,于口腔内含漱不低于1 min,漱口液在口腔内充分扩散后吐出,连续使用60 d。

1.3 评估标准

1.3.1 口腔内真菌感染、黏膜白斑及溃疡发生率

密切观察患者口腔情况,记录治疗期间真菌感染、黏膜白斑及溃疡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3.2 真菌培养转阴率

治疗前后取患者口腔内白色乳凝块样物脱落的上皮组织,置于玻片上并滴入适量10%氢氧化钾溶液,制成标本后进行真菌培养,计算真菌培养转阴率[3]。

1.3.3 口腔内pH 值

治疗前后取患者唾液3 mL 采用pH 值测定仪(博科集团生产,型号:BK-Y6A)测量两组患者口腔内pH 值。

1.4 统计学工具

所有数据使用SPSS2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校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治疗前,两组真菌感染发生率、口腔黏膜白斑发生率和溃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口腔黏膜白斑发生率和溃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对比(例数(%))

2.2 真菌培养转阴率

治疗后,观察组真菌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培养转阴率对比(例数(%))

2.3 口腔酸碱平衡

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pH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pH 值高于对 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pH 值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腔pH 值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SLE 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但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易导致病原菌感染[4]。患者受各类激素、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影响,患者抵抗力下降,口腔内PH 值下降,弱酸性环境易引发细菌、真菌滋生,口腔正常菌群被破坏,是导致口腔感染的重要因素。口腔与下呼吸道相连,若出现真菌大量滋生,极易引发肺部真菌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5],因此早期进行口腔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碳酸氢钠漱口液呈弱碱性,在冲洗口腔保持黏膜湿润的同时,能够与口腔内的酸性环境中和,破坏真菌生长环境,预防真菌感染。但碳酸氢钠漱口液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降低能量摄入,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黄芩漱口液中含有多种中药成分,能够降燥除湿、泻火解毒,抑制病原体滋生,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减少口腔内定植真菌的位移,避免出现肺部感染导致病情恶化。

SLE 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引起免疫功能减弱,加上口腔与外界连通,与病原体接触几率较高,易导致口腔真菌感染、黏膜白斑及溃疡的发生[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口腔黏膜白斑发生率和溃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碳酸氢钠漱口液进入患者口腔后其物理冲洗效果能够清除口腔内部食物残渣,并迅速中和弱酸性环境,破坏适宜真菌滋生和繁殖的环境,控制感染情况。中医讲口腔为人体清阳之窍,湿为阴邪,火性炎上,易损体窍。而黄芩漱口液中黄芩具有除湿泻火、补气升阳的作用,可缓解口腔症状;防风能够祛风解表,主治疮溃初起;黄精可补中益气,填精髓、止寒热;甘草可清热解毒,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有效预防溃疡发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示,黄芩不仅能够抑制真菌繁殖,还可增强患者免疫能力,从而预防患者口腔出现真菌感染、黏膜白斑及溃疡[7]。

SLE 患者受免疫能力下降,口腔自洁能力降低等因素影响,口腔内微生物数量激增,正常菌群失调,大量细菌增殖分解会产生各种物质,引发pH 值下降,为真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8]。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真菌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黄芩漱口液对真菌生长抑制效果较明显。使用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能够清除部分游离状态的细菌,避免大量细菌增殖导致口腔pH 值下降,且该漱口液本身为弱碱性,在口腔内充分混合后可提高pH 值,破坏真菌生长环境,减少菌株数量,提高真菌培养转阴率。但碳酸氢钠漱口液口感不佳,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从而导致效果受限。黄芩漱口液中黄芩含有黄酮类、皂苷类等多种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真菌生长等作用[9];黄精可养阴生津,促进唾液分泌,增加口腔自洁能力,抑制真菌增殖,提高真菌培养转阴率。

患者受药物治疗、自身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口腔内细菌大量滋生,菌群失调可导致口腔pH 值下降[10]。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口腔pH 值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由于碳酸氢钠漱口液呈弱碱性,可中和患者口腔内的酸性成分,提高口腔内环境pH,促进口腔酸碱平衡,但无法从根源上维持口腔内菌群平衡,影响治疗效果。黄芩漱口液中所含中药成分对细菌、真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能够避免细菌大量增殖,维持口腔正常菌群平衡,从而达到口腔酸碱平衡。

综上所述,黄芩漱口液预防SLE 活动期患者有明显疗效,能够通过抑制真菌增殖、提高口腔自洁能力、维持口腔正常菌群平衡等机制,改善口腔感染情况、真菌培养转阴率及口腔酸碱平衡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对象数目选取有限,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还需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时间进行有效验证。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黄芩真菌
不同生长期黄芩茎叶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变化#*
炒制温度及时间对黄芩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
排水法与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比较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活性成份含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千奇百怪的真菌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致命真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