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结构问题研究
2021-10-13陈秀娟邢孝兵
陈秀娟 邢孝兵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3 年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由我国向西部扩展新的经济发展地带, 推动中国的中部和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建立一体化的欧亚经济联盟, 促进我国经济转型[1],又是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往来的重要举措。 中国和中亚五国在贸易上往来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愈来愈密切。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18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总额接近200 亿美元,而对比10 年前两国贸易总额138 亿美元增长了近44.9%。 塔吉克斯坦向中国进口从2007 年的51 亿美元发展到2018 年已经达到了142 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发展速度最为惊人, 向中国进口额从2007 年7亿美元发展到2018 年23 亿美元,向中国出口额从7亿上升到39 亿美元, 实现了3 倍和5 倍多的增长。在贸易种类上涵盖多样, 既有资源类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类矿藏,也有工业制成品和粮食食品等。 但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未来的贸易合作发展上仍然需要时刻关注和更新。
多位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中亚贸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如叶那尔[2]、哈吉[3]分析了中亚在该倡议下与中国的贸易格局发展情况,以及进行该倡议前后的贸易对比分析。二是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产品上贸易的发展合作与展望,如朱新鑫、李豫新[4]以及王亮、黄德林[5],李金叶[6]更广泛地从沿线国家整体来研究。 三是通过对比中亚五国及其周边国家, 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情况,如公丕萍等[7]衡量了中国、中亚以及俄罗斯中间的贸易互补性, 考量贸易双方格局,分析俄罗斯、中国及中亚的出口产品结构。 四是从政治和发展战略上探讨了中国与中亚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如袁新涛[8]、王海运及赵常庆[9]。中亚国家的贸易还存在着价格壁垒[10],并且面临着后苏联地区的修正主义的挑战[11]。 在使用的方法上,国内的大多数学者都采用了引力模型以及显性比较优势、贸易结合度指数等指标来衡量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发展现状和潜力,如陈晔[12]、毕燕茹和师博[13]。 已有文献对贸易结构问题的研究,既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针对特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来进行分析[2]。 我国与中亚五国有着巨大的贸易发展潜力,但是如何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并结合双边国情找到更适合的发展合作模式还需要探讨,距离2013 年该倡议提出已久,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结构发展变化问题仍然需要持续的跟踪和深入的分析。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现状分析
(一)贸易规模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规模有所扩大。 2018 年中国对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达416 亿美元, 对比2008 年增长了35.17%。根据表1,2018 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比第一的均为哈萨克斯坦,达到113.3 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和85.3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 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在中国进口和出口中表现较差, 仅占到0.3%和1.4%的中亚比重。 可见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国的进出口对中亚国家的影响也很大,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总额就占到中亚总进口额的44.6%。
表1 2018 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结构
按照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以下简称 SITC,SITC 分类第四版中, 第8 类占总体比重最大, 达到了40.347%,三种排名前三的商品总占比达到了90%以上,而其他分类下产品占比,尤其是第四类动植物油脂及脂肪向中国进口最少。
从表2 来看,2018 年,中国向中亚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 SITC3 类、SITC6 类、SITC2 类上,总占比达到总进口额比重的90%以上, 而表中五类商品外的商品都不足1%,可见中国进口并不是以其为重点。 排名第一的是SITC3 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表2 2018 年中国向中亚地区出口及进口商品分类排名 (单位:百万美元,%)
三、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表达了在一 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类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 该指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RCAxik代表i 国在k 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k为 i 国 k 类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 i 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Wk表示k 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 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从数值上来看, 如果某国某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大于1, 表明该国在该类商品的出口上相对集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国在这类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反之,表明该国在这类商品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比较劣势[2]。 本文利用的数据来自UN.Comtrade 数据库并经过测算得出,其中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数据较为完整,但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的商品分类进出口数据的对象为有对应记录的国家, 可能进出口总额存在少于实际的情况,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利用的是商品所占比重,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数据足以解释该指数, 故使用在文中。
根据表3 和4,中国的商品显性比较优势集中在SITC6、7、8 类上,其数值都大于 1,其中 SITC8 类优势最明显,整体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较符合,而哈萨克斯坦的显性比较优势主要集中SITC2、SITC3、SITC6 类上,其中SITC3 类的优势最明显,并且呈现上涨趋势,但在SITC7、SITC8 类上明显不如中国,与其国内工业基础薄弱相关。
表3 中国商品显性比较优势
中亚五国内部商品竞争优势存在差异,吉尔吉斯斯坦其优势商品集中在 SITC0、SITC1、SITC0、SITC1、SITC2 和 SITC9 类上,其中 SITC9 杂项制品(包含黄金)的显性比较优势最明显,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所拥有的丰富黄和有色金属矿藏资源相符合。 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在种植业、 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SITC0类食品及活畜)等上更有优势。 中亚五国中其他三国情况总体差异不大,都属于资源丰富型,但在工业基础上都比较薄弱。
(二)贸易互补性指数
在上面的显性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引入贸易互补性指数,如下所示:
其中,公式(2)中RCAmjk为相应的显性比较劣势表达式, 需要计算Mjk为j 国k 类产品的进口额,Mj为该国所有产品的进口总额。RCAmjk越大表示该国家j 在产品k 上的进口比例越大, 说明该国在此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较劣势。公式(2)中,Cijk代表 i 国与 j 国在 k 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公式(3)中,Cij表示i 国与j国的综合性贸易互补指数,它是所有产品(行业)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加权平均值, 加权系数为世界贸易中各类产品的贸易比重Wk/W[14]。参考于津平的定义,贸易互补性指数越大,说明i 国与j 国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吻合度越大,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越强。
表4 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商品2009-2018 年显性比较优势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主要分析中国和具有代表性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双边贸易互补程度。其中,哈萨克斯坦2008 年数据缺失,从2009年开始统计。 从表5 可以看出:截至2018 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都达到了比较好的贸易互补性水平, 都超过了1。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与2009 相比, 互补性水平从0.75 上升到2016 年最高水平1.06,而中国进口方面从0.44 上涨到2018 年1.25,中国越来越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贸易伙伴, 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指数呈现U 形发展态势,最低点位于2013 年附近,哈萨克斯坦由于其经济体量和实力,对比于另外四国在早于 “一带一路” 倡议时就和中国贸易更为密切, 可以发现这种互补性在呈现下降态势后又拉升了回来,与该倡议的提出有一定的关联。
表5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贸易互补性
下一步对不同商品分类下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将数据分为第一期(2009 年-2013年)和第二期(2014 年-2018 年),以 2013 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时间节点,取各时间段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由表6 可以看出,在第一期(2009 年-2013 年)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互补性指数在下降,但是在中国进口方面初级产品的互补性指数有所提高,如哈萨克斯坦的 0 类、1 类、2 类产品分别从第一期的 0.14、0.04、5.74 提升到第二期(2014 年-2018 年)的 0.27、0.14、5.97,吉尔吉斯斯坦同样也有所上升,中国对中亚进口初级产品互补性增强体现了我国对中亚国家资源类等初级产品方面的需求,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得到了加强。
表6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地位不等
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规模和贸易差额中,可以看到,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而中亚国家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在进出口商品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多出口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到中亚,而中亚国家在资源类产品上更具有优势,其燃料及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也是主要的对中国出口产品。 尽管从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各自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对于双方都是获利的,但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层面, 中亚国家并不会仅仅保持现状,以资源换资金,而是会完善自身的工业基础。
(二)中亚内部与我国贸易互补性程度不一
结合中亚五国的显性比较优势不难看出, 中亚五国不仅在经济体量上存在差距, 其优势产品也不尽相同,与中国合作发展的步调自然也不完全一致。哈萨克斯坦在 SITC2、SITC3、SITC6 类、 吉尔吉斯斯坦 SITC0、SITC1、SITC2 和 SITC9 类上, 乌兹别克斯坦在 SITC2、SITC4、SITC6 和 SITC7 类上, 土库曼斯坦 在 SITC0、SITC6、SITC7 类 上 , 塔 吉 克 斯 坦 在SITC0、SITC1、SITC4 和 SITC6 类、SITC8 类上各自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在五国中工业发展较好, 能够出口工业制成品。而像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两个小国在经济相对落后,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受到山多地少、交通闭塞、 资金和人才短缺等条件限制发展工业有限,吉尔吉斯斯坦国民经济以多种所有制为基础,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主要生产原材料。在和中国开展贸易时,SITC0 类食品和活畜占中国进口中亚产品比例只有1%,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也不足,只在能源上与中国存在贸易互补性。
(三)中亚政策导向加大贸易结构升级压力
从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来看, 中国确实与中亚国家有着密切合作的基础, 但是随着中亚国家的发展工业及贸易优惠政策不断出台, 中国要进一步巩固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关系,就要转变思路,抓住机遇。 哈萨克斯坦经济部2011 年提出的进一步推动能源出口多元化, 这是由于哈萨克斯坦经济对能源出口依赖较大, 其石油主要经由俄罗斯境内的石油管道出口欧洲, 扩大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有助于实现石油出口多元化,保障国家经济稳定。 结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类产品上具有很高的互补性, 在未来一段时间该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但是也要看到,中亚国家的工业基础薄弱,出口能力有限,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 从国家发展角度来看,随着中亚发展国内工业,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也会逐渐失去市场。 我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结构不能单单依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初级产品。
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从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来看,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显性比较优势分别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七类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和初级产品, 可以发现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强,说明“一带一路”切实提高了其出口竞争力;从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互补性产品基本吻合, 中国向中亚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中亚国家则向中国输入能源及初级产品;具体到不同的国家,中国在出口优势产品和高度贸易互补性产品相一致, 但是中亚五国的出口还有改进的空间。
结合以上结论与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是要推动贸易结构朝着有利于双方的方向发展,将中亚国家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机结合。 从贸易结构中可以看出, 双方具有充分的贸易合作潜力,深化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发展不仅对国内的企业市场扩大和经济结构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中亚国家来说也是一次重要发展的机遇。 二是要加快“五通”建设,尤其是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互通。 交通通达情况的改善有利于弥补一些产品互补性不足的问题,这可能是供给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对其需求不足。 同时,从贸易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和中亚五国的贸易商品种类目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这些产品都具有体积大、价值量低、需求量大的特点,对物流运输有依赖,只有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减少贸易阻力,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等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制造业对中亚五国的辐射作用,帮助中国的制造业扩大市场。 三是要在未来加大我国出口产品中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 随着中亚五国的工业发展,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会降低,要想有一个更加长期稳定的双边贸易合作关系, 就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水平,加大我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出,同时加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让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得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