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对策

2021-10-13王小讷

南北桥 2021年23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事业单位

王小讷

【摘    要】对比社会经济环境,事业单位在专注持续发展的状态下,更加关注其运营机制,展现出独有的管理效用。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复合性的工作,将绩效管理与单位预算两部分内容相结合,力求从根本上显著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效果。也正是如此,不能忽视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明确预算财务目标,强化绩效管理优势,更好地完成新时期的战略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问题较多的类别,更应该在开展过程中予以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26

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通过深入分析探究,实际解决相关问题,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质量,提供适宜的内部控制基础,从而展现出较强的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宏观社会环境特点,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对比具体的工作价值,结合现阶段的实际问题,提出高效的优化策略,以求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工作水平。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开展意义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管理工作模式,是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所创设出来的涵盖多种工作内容的全新工作类别,可以进一步明确绩效目标,落实绩效跟踪监督工作,更好地展现绩效评价作用,积极地强化预算执行和监督工作效果,突出工作融入的优势。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可以依据事业单位类型设定工作目标,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效益。该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是随着宏观经济变化而产生的全新的内部管理形式,工作流程更加细化,包括绩效目标设定、工作跟踪、绩效管理工作评价,总结实施结果并做出反馈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将工作内容予以汇总,能全面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障事业单位管理體系更加健全,加强预算制度的应用效果,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规范化。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涉及两项工作内容,即预算与绩效,通过管理的方式将两个部分予以中和,从而更好地提升内部管理控制执行效果,展现出更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事业单位的内控能力。积极地应用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职能管理效果,加快工作效用的转型升级,延伸相关工作内容,推进未来事业长远进步与发展。具体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有两项,其一是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处理公共事务的效率,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展现出更高效的公共事务服务职能。以责任意识为指引,依据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为导向,更好地完成管理工具的应用,转移项目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使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显著提升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优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属性。其二是能够促使事业单位管理流程标准化,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实现现阶段的管理体制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涵盖全过程周期的管理工作内容,通过具体的操作执行,能够健全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确保社会公众监督的公开与透明,实现强有力的社会管理约束。

二、预算绩效管理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管理原则

预算管理需要以工作目标为前提。在事前开展工作时,应优先完成目标设定,随后以事中跟踪监控目标为指导,相应推进管理工作进程,最终在事后评价目标的要求下完成工作总结,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状态。可以按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协调的策略认真进行探究,更好地分辨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提供相同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增强绩效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二)责任追究原则

预算资金能否高效实用,预算绩效目标是否完成,都应纳入事业单位领导人以及项目负责人的年终绩效考核内容中,针对干部的工作任期目标完成相应的管理,突出最终绩效目标考评工作结果。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事业单位仅以资金进度作为标准,重支出、轻目标,认为只要将财政拨款花完就算完成了任务,忽略了数量指标和质量目标的完成。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提升管理的源头效果,确保各级单位能够顺畅地实施预算绩效目标,保障预算管理效率。

(三)公开透明原则

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经费填报需要预先提出申请。特别是在业务项目等大额资金安排中,需要具体探究申请项目经费的执行情况连同预算绩效目标,并面向全体人员公开,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权益,从根本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程度,保证工作数据的透明性,防范腐败现象的出现。

(四)成本效益原则

事业单位在机构性质上与企业有明显的差异,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盈利,以正常经营管理为核心,而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应当从社会经济效益的层面上予以思考,综合性考量社会公共利益,继而实现成本效益管理的工作目的。也就是通过最小的成本支出创造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优化社会设施建设。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愈发重视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工作,可是在具体的工作规划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发挥效应,忽视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约束规范性;没有明确标注管理流程,管理系统和操作细节也不全面,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于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认知,组织机构组建不合理,部门间人员沟通不充分,致使预算编制不合理。事业单位不能将预算绩效与实际业务相结合,管理工作太过注重表面现象,工作开展不够深入,不能发挥运营管理的推动效用。

(二)预算编制时间不足,编制方法固化

在国家财政要求中,设定预算布置任务与要求上报两者时间间隔较短,而财务预算上报流程又相对烦琐,步骤较多,涉及参与的部门也复杂。财务人员将预算额度汇总整理,形成报告,交于上一层级管理者,随后由管理者针对财务报告内容,结合多个部门的预算需要制定合理的决策,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会直接对预算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会选用零基的方式,多项支出都是定员和定额,虽然方法相对灵活,却容易受到局限,需要事业单位结合当前的宏观发展环境,特别是针对市场经济特点对工作标准予以完善。不同级别的事业单位主要工作目标在于所处领域的业务拓展,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纯将该工作内容归属于财务内容,实际执行效果就会较差。部分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在填报预算绩效表时只是为了完成表格中的内容,不切合实际地填报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甚至存在编造的行为,不利于项目的完成及验收。

(三)预算绩效管理责任机制不完善

虽然事业单位已经优化内部控制工作,并且愈发重视预算管理的监督,但是没有明确的预算绩效管理标准,因而忽视了该部分工作内容的监督效果,不能建立全面的责任追究机制,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时,事业单位忽视了前期的检查监督,监管制度并不全面,很多细节性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不能高效且规范地予以解决。正是因为追责机制的缺失,导致出现问题时不能定位到负责人,解决问题的效果较差。还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涵盖内容众多,部门之间的跨越性较强,致使工作难度增强,不仅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作为支持,还需要事业单位充分重视监督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

(四)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

限制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监督方式选择不合理,没有保障监督工作得以落实,监管督促不到位。综合性探究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工作,财务人员只是将涉及文件要求内容的部分进行填写汇总,并不能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形式选择不合理,工作表面化严重。由于预算执行监督流于表面,工作内容太过简单,工作流程过于形式化,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效果产生了束缚。对于预算执行阶段监督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问题还出在监控对象的选择上,与实际要求存在偏差。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面向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可是在事业单位运行阶段,只关注了资金的使用,而没有参照绩效目标的完成度,绩效评价报告结果不准确,利用价值不高。

(五)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事业单位肩负着将项目作为工作重心的重要工作使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资金不足但项目需要继续完成的情形,如支付临时性的劳务费或材料费等情况。如果不能全面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造成项目后期的资金供应不足,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降低,项目或将不能继续,使得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被迫闲置,实际工作效率下降,严重浪费财政资金。由于不能正确进行绩效跟踪管理,现实状况与预算项目目标设定存在差距,直接降低了社会服务效能。

四、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全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求单位部门之间要联系密切,不仅仅局限于同层级工作人员的沟通,还需要强化领导层和基层员工的信息交换,创设和谐的沟通系统,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单位应该根据部门的职能效用科学安排工作,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分解项目预算额度,深入完成工作管理,确保业务活动开展得更加细致,与预算额度绩效目标相匹配。项目实施部门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详尽地完成预算管理的各个步骤,从上到下予以落实。通过设置预算绩效管理指标,量化绩效考评结果,更好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保证充分的预算编制时间,改进预算绩效目标编制方法

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延长上报时间,确保预算单位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调研,提升预算编报的合理度,展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编制预算绩效目标时,对于没完成的目标不予纳入项目库;编制绩效目标应切合实际,可根据上年项目完成情况科学有据地制定绩效目标,而不是为了数据好看而生搬硬造指标值。例如一个培训项目数量指标设定为500人,参训人员比例设定为98%,满意度设定为100%,这就没有考虑到相应的实际情况。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绩效作为明确的工作目标,确保论证过程的规范化,全方位地完成项目预算额度编制上报。事业单位要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产生全新认知,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需要事业单位关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更好地配合多个部门,使所有部门都能参与其中,完成预算及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责任机制

事业单位应专注内部控制管理,严格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协调追责奖惩机制,形成有效的工作配合。比如,将预算绩效目标和预算安排相挂钩,如当年的预算绩效目标没有完成,可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核减;而对于完成预算绩效相对优良的项目可以按比例调增下年预算安排。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前提是需要事业单位专注追责机制的完善效果,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年底决算时可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数据值对项目完成度进行自评及外部评价,而不是将绩效目标与项目完成度割裂开,认为只要钱花完就算完成了项目。单位需要从根本上注重制度的实施效果,更好地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要求监督管理部门能够按照制度要求约束并监督员工行为,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避免工作隐患的出现和发生。

(四)健全预算绩效监督机制

预算绩效监督机制应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层建立监督意识,突出内部各个工作环节交流沟通的实际效益,突出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保障相关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各部门之间应该展开积极沟通,及时进行信息互换,快速制定问题方案,及时予以解决,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同时,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审计,实现全范围过程的监督管理目标。事业单位通过合理的工作方式,展现绩效执行的最终成果,更好地推进绩效监督和评价过程。相关部门承担工作职责,对绩效执行过程予以跟踪,借助绩效信息反馈结果纠正问题。

(五)强化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事业单位需要公开预算绩效目标和整体绩效评价结果,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落实到位,将单位整体绩效支出自评连同决算结果一并公开,提升财政资金规划安排的透明程度,使之接受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增强社会公信力。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注重绩效管理与预算目标相结合,进行预算公开时要连同预算绩效目标一起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更好地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针对绩效评价结果面向公众汇报外,还需要在内部设立整改机制,做出具体的书面报告,督促整改进度,限制期限,在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需要正确对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注财务核算,更好地实现预算与决算之间的衔接管理,确保事业单位展现出高质量的工作监督效益。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工作优化,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更好地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展现出高水准的公共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娟.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思考[J].投资与合作,2020,359(10):181-182.

[2]赵雅丽.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2021(12):121.

[3]许杏利.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内部控制分析[J].经济师,2021(8):28.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当前中小工业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