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探究

2021-10-12杨玺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短视频发展前景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的出现不仅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而且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随着短视频的不断创新与改革,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愈发受到大众青睐。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将有趣、特殊或值得纪念的内容上传至短视频平台,与熟悉的亲友、陌生的网友分享。短视频与新闻的有机结合,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短视频作为新兴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展开探究。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传播;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143-03

在移動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兴媒体日渐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习惯,新闻的传播方式与途径也悄然改变。短视频的诞生,为新闻传播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

一、短视频火爆现状及原因

(一)短视频火爆现状

第三方大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2020)》显示,短视频行业的月度活跃用户已达8.52亿,其时长已占据全网用户总时长份额近20%,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行业。《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显示,通过独立短视频客户端等多样化渠道看短视频的网民,占比达91.2%,用户规模近8亿,各年龄层用户渗透稳中有进。《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领域用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总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短视频疯狂发展,社会各领域、各行业越来越重视短视频的应用。不夸张地说,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下载了一个或多个短视频APP。短视频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与此同时,受众群体的庞大化也进一步推动其传播范围增大、传播效果增强。

(二)短视频火爆原因

短视频是一种新兴视频形态,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短视频的火爆,与其创新性的技术手段、贴切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密切相关。

从技术层面看,相较传统视频而言,短视频生产门槛低、流程简化、成本低。传统的视频生产离不开成套的摄影设备、专业的摄像及后期制作人员,技术要求高,成本不菲。而短视频用户只需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拍摄,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移动终端和软件轻松实现短视频的剪辑和制作。

从内容层面看,与传统视频相比,短视频内容呈现更为突出、简洁,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受众对某一事件有一定的了解。这与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十分契合。

从互联网环境看,伴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媒体行业发展势不可挡,加之5G时代的来临,更推动了短视频的崛起。

二、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程

短视频新闻,是短视频与新闻有机结合的一种传播媒介,它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等多种元素,更符合时下人们接收资讯的习惯。

(一)国内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程

在国内,移动社交平台是短视频应用的先行者。快手、美图、腾讯、新浪、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抢滩短视频领域,2012年推出快手,2013年推出美拍、微视、秒拍,2016年推出抖音和火山小视频等移动端短视频APP。如今,网民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剪辑短视频,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与熟悉的亲友、陌生的网友分享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

与移动社交平台相比,传统媒体涉足短视频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自2014年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央媒开始要求记者拍摄短视频,并将这些短视频第一时间发布于互联网,收获了极好的社会反响。很快,各地方媒体纷纷效仿。

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鲜血液。《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显示,85%的短视频用户浏览过短视频新闻。传统媒体通过入驻短视频平台,发布短视频新闻,能够迅速赢得受众。例如,截至2021年7月28日,人民日报的抖音官方账号已拥有1.3亿粉丝,央视新闻频道拥有1.2亿粉丝,新华社的粉丝数也超过4000万。

(二)国外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进程

2011年,美国研发了一款名为Viddy的移动端短视频社交APP。随后,Vine、Twitter等社交平台也纷纷增设了短视频功能。

在短视频刚刚兴起时,西方媒体就积极加入其中。2008年,美国在线(AOL)新闻频道总监吉姆·斯潘塞创立了Newsy——一家整合媒体报道的视频新闻机构。2012年,美国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肯尼斯·莱尔创立了NowThis News,开启了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先河。不久后,BBC推出了名为Instafax的短视频新闻服务,CNN与Twitter联合发布了“Your 15 Seconds Morning”的15秒短新闻视频资讯服务。此外,Vine也从新闻专业角度创办了名为“Vine Journalist Awards”的新闻视频大赛。

越来越多专门制作短视频新闻的机构相继涌现,短视频新闻在西方国家盛行。如今,NowThis News已成为专业的短视频新闻生产和传播平台,平台上聚集了各方媒体与媒体从业者。而Newsy也成为美国短视频新闻版图上的重要玩家。

三、短视频对新闻传播的推动作用

(一)拓宽新闻传播渠道

以往,大众获取新闻的渠道主要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这样的方式存在局限性,一定程度削减了新闻传播的效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开始利用APP拍新闻、播新闻,但受技术限制,不少新闻内容的发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短视频的诞生,正好破解了这一难题。

如今,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微视频等纷纷涌现。这些短视频平台多具有无成本、易操作、智能化等特点。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专业、技能的限制,拍摄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利用相应软件对拍摄内容进行剪辑。剪辑完成后,可随时随地将视频上传至各大平台。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途径和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传播质量和效率[1]。而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与自媒体平台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更是为新闻传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加快新闻传播速度

近年来,自媒体平台呈井喷式增长,收获了大量受众。尤其是短视频的诞生,不仅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而且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扩大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前,一则新闻从孕育到问世,要经过记者采写、编辑梳理、领导审核把关。待整个流程走完,才能在相对固定的栏目、版面、时段向大众进行传播。当大众接收到这则新闻时,“新闻”已成“旧闻”。如今,记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播报即时新闻,不再受到时空限制。例如,同样一则突发性车祸报道,以前,传统纸媒记者抵达现场采访后,还要回后方撰写稿件,成稿后再传送给编辑处理、排版。当受众接收到这则新闻信息时,多半已是次日或更久。即便是电视台或电台,也需要在摄影录音完毕后,带回后方进行编辑制作。如果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将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因此,传统媒体通常不会采取现场直播。而短视频诞生后,问题迎刃而解。如今,记者可以及时录制短视频,并上传至相应网络平台,供受众及时乃至即时、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

此外,在传统的视频输出中,受众往往仅站在观看者的角度,相对被动。而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受众既是观看者,也是参与者。当身边发生即时性事件时,受众可以利用各类软件拍摄不同时长的短视频,随时随地发布与分享,甚至可以将短视频投送给新闻媒体进行发布,真正做到了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传播者的零距离交流。

(三)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受众的浏览方式受时间、地点、区域等因素的限制。若在没有电视机、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的环境下,人们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和追踪新闻,这大大降低了人们接受和传播新闻信息的积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今受众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网络信号,就能随时随地对任何新闻事件进行浏览与跟踪,做到随时浏览、实时传播。这样的变化不仅拓宽了信息的接收渠道,激发了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兴趣,而且有效推动了新闻传播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通过短视频平台,受众能够更加便利、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某地举行全球车展,由于受篇幅版面限制,主流媒体通过传统传播方式传递给受众的信息,肯定不全面。而短视频则不受这方面的限制。通过短视频,可以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现场的情况,进而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

(四)满足受众碎片化浏览需求

据大数据分析统计,网络信息时代,大量受众平均每小时就会手动切换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约36次,大概每天晚上会手动登录约40个网页。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受众的阅读时间被分割得越来越短,信息越来越零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浏览互联网上的碎片化信息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而具备时长优势的短视频,显然非常契合受众碎片化浏览的需求。

(五)可对重大事件进行实时报道

由于技术加持,短视频拥有多种多样的拍攝方式与模式。不同的拍摄方式与模式对内容的表达各不相同,其呈现的效果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新闻报道中的枯燥感与乏味感。并且,基于短视频拍摄的便捷性,可以利用一分钟时长的功能对重大事件、紧急事件进行完整描述,并在实时拍摄后即刻上传至短视频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经过。这相当程度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科学性[2]。

(六)增强对新闻事件的监督

过去,若想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只能依靠记者和编辑来完成。他们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进行细致的采访、撰写、编排,并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播载体,在有限、固定的时空里进行报道。但由于记者和编辑的人数、精力有限,无法事无巨细对所有事件予以关注。他们只能抓重点、盯热点。这就导致部分违法乱纪的事件无法报道出来,更无法实现传播。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局限性,打破了其在新闻报道时所受的时空束缚,强化了群众对舆论监督的参与度与责任心。

四、目前短视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短视频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优质内容较少、碎片化信息削弱了用户深度思考的能力等。

(一)评论类产品质量粗糙

如今,各大主流媒体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短视频新闻的生产创作。但就现阶段而言,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大多浮于新闻事件表面,原本能够让受众更深入了解新闻真相的评论类短视频产品匮乏,且质量粗糙。虽有《主播说联播》这样阶段性的成功案例,但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仍然太少。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视频素材单一,新闻评论类短视频主要聚焦时事政治主题,受众细分的评论和垂直领域素材比较缺乏;二是视频质量不高,除《主播说联播》这类专门为短视频平台匹配的评论节目外,新闻评论类短视频现有两种形态——电视新闻进行二次剪辑并配上解说和新闻相关画面搭配文字评论。这两种形态的评论类短视频,都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并且,一些二次剪辑加工后的视频画面构图不能竖屏观看,视频模糊,套版文字与画面粗糙,整体的制作水平较低。

(二)碎片化信息削弱了用户深度思考的能力

短视频以时长较短的优势,很大程度地迎合了用户移动化发展趋势和微时代语境下的碎片化传播,使得新闻信息极易在各社交平台实现快速裂变式传播。但也因受体量、时长的约束,其相应的逻辑叙事空间被大范围压缩。不少短视频新闻产品内容缺乏深度,受众缺少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思考,碎片化信息削弱了用户深度思考的能力。此外,碎片化阅读习惯的盛行,导致短视频新闻信息传播不全面,这极易让人对新闻事实产生误解或对受众造成误导,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新闻从业者业务水平良莠不齐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对新闻关键信息、有效信息的提炼,十分考验新闻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就现阶段看,新闻从业者业务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值得媒体警惕。对于新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而言,除要全面提高短视频采集能力外,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准确抓取新闻事件重点内容的能力。短视频本就简短,如若新闻从业者缺乏提炼新闻事件重要内容的能力,则无法很好地发挥出短视频新闻的价值。换句话说,推送毫无价值的短视频新闻,不仅是对传播资源的浪费,还会使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大受影响。

(四)UGC内容真伪辨别困难

目前,短视频的内容制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UGC(User-Generated Content),另一种是PGC(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UGC,是指用户生产内容,通俗地说就是指个人随意拍摄一则短视频或自己简单加工一则短视频上传至抖音、快手及其他平台。PGC,是指专业的短视频生产,一则短视频背后有一个专业的拍摄制作团队作支撑。采用PGC模式制作出的短视频非常精美,内容和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早期优酷的IP剧目《万万没想到》、papi酱的短视频节目等。

UGC类短视频受现实资源制约,通常比较粗糙,但媒体离不开UGC类短视频。因为,UGC模式能为媒体提供海量的新闻资源,是媒体的宝贵财富。不过,UGC类短视频呈现的新闻内容难辨真伪。例如,在一起纠纷类事件中,如果视频爆料者有意偏向于一方,则很可能对视频内容进行筛选拍摄或剪辑,以此混淆视听。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能夠快速、准确辨别并筛选这类短视频,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五、短视频新闻创新发展策略

21世纪的网络用户面临有限注意力与海量信息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要充分利用新闻评论类短视频产品突破圈层,增强自身在社会各层面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打造多元化短视频新闻产品

时下,单一的短视频新闻产品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主流媒体自身的发展与受众的需求。打造多元化短视频新闻产品,是主流媒体聚拢优质受众的必要手段之一。具体来说,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准确定位用户群体,根据用户需求,从内容、样式、时长等多个维度打造短视频新闻产品,用多元化的内容吸引受众;二是要转变叙事方式,打造IP魅力,在打造多元化的短视频新闻产品时,为每个IP注入独一无二的魅力,转变叙事方式和角度,积极主动地融入大众文化。

(二)适应碎片化传播模式,打造深度内容

客观地说,短视频的碎片化属性使其在内容上难以有深度。因此,主流媒体更需深入思考如何适应碎片化的传播模式。首先要为用户提炼出有深度的观点,再把对问题的深入解读分解成多个维度逐一解析,打造有深度的短视频新闻产品,进而引导用户系统、深度地思考。新闻媒体可采取多样化的短视频表达形式来拓宽短视频新闻的内容范围,并在较短的播放时长内让受众获取更多信息。例如,除传统音视频外,可利用动画制作技术展现一则事件性新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不是单纯通过枯燥的语言文字配以相对固化的新闻场景来展现。

六、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短视频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生活、工作的重要部分。而短视频与新闻的有机结合,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未来,伴随短视频新闻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短视频新闻产品无论是内容质量还是传播效果,都值得大众期待。

参考文献:

[1] 郑霁远.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J].传播力研究,2018,2(10):44.

[2] 裴蕾.新闻传播新方式的发展前景探索——以短视频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5):96-97.

作者简介:杨玺(1983—),女,河北邯郸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短视频发展前景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