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网页及界面设计的新特征探析

2021-10-12张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优秀的新闻作品在网页及界面设计中呈现出不少新的特征。媒体在重视融合新闻内容生产的同时,应充分抓住并凸显这些外在新特征,发挥其网络议程设置功能,增强新闻的表现力,以及媒体自身传播力、影响力。笔者对近三届(第28、29、30届)中国新闻奖中新闻网页及界面设计分项的26件获奖作品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网页及界面设计在视觉元素的运用与表达方面呈现出基于新技术的多样性、专业性和艺术性新特征;在布局结构方面呈现全屏一体化和自适应性新特征;在互动设计上则表现出基于富媒体技术的多元化、社交属性突出和游戏化新特征。

关键词:新闻网页设计;新媒体界面设计;新特征;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01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十四五时期重庆推进全媒体传播工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WT11

一、引言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7.42亿,占整体网民比例的75.1%[1]。除了传统的新闻网站,“两微一端”也是网民重要的新闻信息来源。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满足网络新闻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黏性,打造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融合新闻传播矩阵,成为各级媒介机构值得探索一题。从计划行为理论角度来看,媒体除要坚持输出高质量融媒体内容外,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还应重视新闻的呈现方式,在页面设计上下功夫。本文对中国新闻奖近三届(第28—30届)与新闻网页或界面设计有关的专项奖中的26件获奖优秀作品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各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准确把握新闻作品在网页及界面设计中呈现出的新特征。通过改进网页或界面设计,增强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增强新闻的表现力,以及媒体自身传播力、影响力。

二、获奖作品的基本情况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自1991年起,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一次,设奖数额不超过350个。根据中国记协网的公示信息,第28届和第29届与网络新闻页面设计相关的参评项目有两类,分别是主要针对PC端的网页设计和兼容移动端的新媒体报道界面。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第3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将这两个参评分项合二为一,统一为页(界)面设计。通过对中国记协网公布的有效名单进行统计可知,近三届相关参评项目中包括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在内的获奖作品共计26件,其中,网页设计9件,新媒体报道界面12件,页(界)面设计作品5件,各等级统计数据见下图。

三、视觉元素运用与表达的新特征

新闻网页及界面中的视觉元素是在用户还未深入阅读新闻内容之前,通过视觉途径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网页要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以及页面色彩[2]。从获奖作品看,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网页及界面设计越来越重视视觉元素的运用与表达,呈现出多样性、专业性和艺术性特征。

(一)多样性

视觉元素的多样性体现为对基于VR、H5等新技术中新元素的引入以及各元素的交叉嵌套与创新组合。合理利用多样化的视觉元素,将视觉元素和新闻信息有机组合,既能吸引受众、增加访问量,又能培养出一批忠实粉丝[3]。比如,第28届新媒体报道界面获奖作品《VR|3D全景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和第29届网页设计获奖作品《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都引入了VR全景照片元素,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视觉的真实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均嵌入式地汇聚了浮动文字介绍、照片、交互图形、视频、动画等多元要素。高饱和度的真实色彩环境、丰富的多媒体元素使画面更饱满、内容更充实,带给用户真实的视觉冲击和沉浸感。又如第29届网页设计获奖作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融媒3D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一方面融合3D建模技术,开篇推出“改革印记”“百城百县百企”“40年40个第一”“飘洋过海的中国迷”等多个重磅栏目,聚合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沧桑巨变,另一方面将多幅风格统一的原创静态彩色手绘插画作为背景,配上不时浮动飘过的云彩、电视雪花等动态插画元素,将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新闻内容无缝融入,页面动静结合,配色丰富轻快,主题突出。这些多样化的创新组合迅速抓住用户眼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帮助用户在宏大主题海量信息中迅速分清主次、理清层次,还避免在阅读时产生枯燥感和视觉疲劳。

(二)专业性与艺术性

早期的新闻网页及界面设计受技术、人力等条件的限制,网络编辑身兼数职,不太重视视觉元素的运用与表达,从配色方案到素材设计等方面均缺乏专业性和艺术性。随着新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的审美也不断提升,其对新闻网页视觉元素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一次采集多次利用,“中央厨房”这一新闻生产方式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媒体各部门分工更细化、专业化。纵观这26件获奖作品,从文字设计到图形图像素材的质感再到配色方案都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比如,第28届新媒体报道界面获奖作品《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整体是以水为主线的一幅长达17页的下拉式连环画。为提高事件还原的真实度,选用了朴实且带有平面装饰意味的黑白风格进行创作,角色处理采用写实的手法,生动传神,画面背景与人物主体关系黑白布局得体,加之金色作为点缀,稳重大气又不失活跃,带给读者更立体、更轻松、更震撼的阅读体验。再如第29届新媒体报道界面获奖作品《H5|改革开放40年·長沙有多“长”》,综合运用了“手绘长卷+动画+视频+拼图”的表现形式,新颖灵动地展示了长沙40年来的改革开放之路和崛起之道。虽以手绘画卷做底,但质感堪比电影海报,风格大气。按“长”字字形布局的每一组分页动画细腻精致,过渡流畅自然,配色温馨灵动,整体设计专业性强,艺术气息浓厚。该作品刊发后刷爆朋友圈,互动点击量高达400多万次,用户纷纷用“震撼”“惊艳”等词来形容对该作品的感受。可以说,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并赢得大量用户认可,视觉元素运用与表达凸显出的专业性、艺术性功不可没。

四、布局结构的新特征

早期的新闻网页和界面布局以实用性为主,常见的布局包括川字形、T形、国字形等,沿用了报纸的版面设计风格,各内容区块以矩形为主,区块间界限明显,且多有留白,呈现结构以树状为主,强调首页索引作用,通过超级链接实现分页或栏目跳转。而现阶段,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新闻呈现的布局结构要同时兼顾PC端等大屏及智能移动端等小屏用户的操作特点和阅读习惯,故表现出全屏一体化和自适应性等新特征。

(一)全屏一体化

通过分类观察发现,近几届中国新闻奖的所有获奖作品的布局结构都呈现出全屏一体化特征,而且这一特征在以下三类新闻作品中尤为显著。

第一类是网络新闻专题或矩阵。这类作品打破传统布局固有模式,首页的索引作用被淡化,各内容区块形状不再固定,栏间界限不再生硬。比如,第28届网页设计特别奖获奖作品《央视网零首页十九大特别报道矩阵设计》和第30届页(界)面设计特别奖获奖作品《走向伟大复兴报道矩阵》均采用了零首页的设计思路。前者使用开屏动画、页面封套、伴随式浮层等界面创新方式,全屏呈现海量融合的新闻内容,各版块间无缝衔接,平滑过渡,通过封套配色及图形外观设计加强聚合内容的一体化特征;后者在首屏空间利用庄重大气的超宽大图、超大标题进行全屏展示,以提升视觉冲击力。此外,不管是第29届网页设计获奖作品《脱贫攻坚“连环计”》,还是第30届页(界)获奖作品《传家宝里的新中国》,均采用了类似“网络展厅”的设计理念,从统一的配色到外观建模均体现了全屏展示、一体呈现的理念。

第二类是主要针对手机端优化的长图或H5新闻作品。比如,第29届新媒体报道界面获奖作品《震撼!一张长图带你领略港珠澳大桥》,界面四周不再留白,横向多屏共同展示港珠澳大桥的全貌,文字说明穿插于长图中,各屏内容间延续性、整体性极强。这样的一体化设计在准确生动地传递相关新闻资讯的同时,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港珠澳大桥的磅礴气势。又如,第28届网页设计获奖H5作品《打开这幅手绘长卷,带你一起“川”越5年!》,作品将一副色彩水墨手绘长卷切割为多个H5场景页面,并于卷内无缝连接,用户可以通过一键滑动的便捷方式浏览整幅长卷。文字和彩蛋般的交互动画融于连贯的画卷之中,让用户在欣赏这幅名家画作的同时,深入感受四川过去五年里各领域的巨大变化。

第三类是VR全景新闻作品。这类作品打破了前两类作品所受的二维空间束缚,将全屏一体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第30届页(界)面设计获奖作品《全景体验“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采用全景漫游技术,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场景,为用户打造了一场360度全视角的线上虚拟展会,传统页面的布局要素内化于全屏一体化的虚拟场景中。

(二)自适应性

PC端和手机端除展示屏幕大小不同外,还存在纵横比的差别。为满足各终端用户的阅读需求,新闻网页及界面的布局需根据访问设备的属性,自动切换横屏或竖屏的呈现模式,或自动调整排列结构。例如,获奖作品《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网上展馆”》,在使用手机端浏览同一网址时会直接跳过PC端的开场动画,且取消了PC端的机器人解说员。由于横向视野更窄,原PC端页面左右两侧的“快捷导航”栏和“时代记忆”栏也化为了手机屏幕上下两端的两个入口图标,且展开后也只能以半透明的形式浮动在网上展馆正上方。这些结构的自适应调整是为了便于不同终端用户的阅读,使其无差异地感受到有用性和易用性,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总之,从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看,自适应性既是新特征,也是新要求。

五、互动设计的新特征

从获奖作品页面的互动设计看,界面互动入口与页面环境融为一体,交互行为多元且充满创意,个性化内容的产生使其社交属性凸显。交互形式充满游戏般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强烈的沉浸感,真正实现了用户从阅读新闻到走进新闻的转变。

(一)基于富媒体技术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新闻页(界)面的互动行为日益丰富,创新的组合带来极佳的传播效果。比如,第28届获奖作品《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采用了富媒体交互技术,大量运用了包括图文、视频、VR、直播等多元交互方式。尤其是作品中的 “为历史拂尘”环节,让用户通过与现实动作类似的方式亲手擦亮“哭墙”上的遇难者姓名,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深深触动用户的心灵。这一创新互动设计吸引了超640万用户参与,被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业内专家评价为公祭日“最走心互动”。

(二)社交属性突出

社交的本质是沟通与分享。在网络社交媒体空前繁荣的今天,网络新闻要想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传播渠道。因此,在设计互动时,就要注重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打造更多属于用户的个性化内容,使用户愿意參与的同时,更乐意与他人分享。比如,获奖作品《新时代湖北讲习所》,除旋转视角、单击选择场景、观看多媒体内容、滑动切换界面或照片等常规互动方式外,主展厅中内嵌的H5作品《同学,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开讲啦!》开篇就采用了用户输入姓名、上传照片,系统自动为其制作学员证的方式,生成用户专属内容。这些个性化内容恰巧契合了新媒体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需求。也正因此,用户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和展示的意愿也更加强烈。在两会现场代表委员加入学习行列的当天,该H5作品就发出了27万张学员证,经多端同时推出后,其点击量迅速破百万。新闻内容借由活跃的人际渠道扩大了传播范围,提高了影响力。

(三)游戏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在他的《新媒体概论》中指出,网民上网的动机包括求知、消闲娱乐、求名、求便、逃避五个方面[4]。根据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即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需要的程度)越高,该传播内容被用户选择的概率就越高。游戏化的新闻页(界)面互动设计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对求知和消闲娱乐的需求,通过为用户带来较高的报偿保证,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例如,H5作品《改革开放40年·长沙有多“长”》,在生动展示新闻内容的同时,设置了若干个可供搜集的碎片,并以此为过关条件,开启最终拼图挑战。无论是碎片搜集、闯关设计还是拼图挑战,都是游戏中的常见要素。再如,VR作品《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博园》和《新时代湖北讲习所》,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全景画面,让用户可以在虚拟建模内高自由度地游览各个场景,并体验闯关挑战。这些设定让用户仿佛置身于RPG(角色扮演)游戏中,游戏化的互动设计为他们带来趣味性、挑战性、高沉浸度的融合感受,使其真正走进新闻,深度感受新闻。

六、结语

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网页及界面设计在视觉元素运用和表达、布局结构和互动设计三方面都呈现出不少新特征。媒体应从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重视融合新闻内容生产的同时,充分把握并凸显这些外在新特征,内外合力,在信息爆炸、渠道多元的融媒体环境中进一步提升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J].新闻世界,2021(03):96.

[2] 曹珍.视觉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表达与运用[J].中国报业,2021(06):64-65.

[3] 赵蕾.新闻网站中页面的艺术设计[J].新闻战线,2017(20):131-132.

[4] 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55-56.

作者简介:张莹(1982—),女,重庆涪陵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