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工作”与“双万计划”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10-12郭威赵熙冉
郭威 赵熙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工作”与“双万计划”之间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改善和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同时,对于“双万计划”来讲,可以结合本来的经验与教训,来创新新的教学育人的理论,从而提升其机制效率。
关键词:双创工作;双万计划;机制
在现代高等教育的体系当中,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国都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成长和发展十分的重视,并且按照本国的特色新办起具有个性化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和模式。而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刚刚起步。因此,我国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以及模式还较为浅薄,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结合“双创工作”和“双万计划”的机制,与时俱进,创新出一个适合我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模式和机制,形成一种协同育人机制体系。
一、结构融合
现在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处于一个与就业创业平台和谐发展的趋势。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专业和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有着各方面的差异,其中差异程度较小的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校园文化这三种,差异较小,反映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比较容易的。因此,要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就应该要弄清楚融合结构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融合的过程当中,良性互动多,效果会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融合过程只有良性的互动,融合过程还包括矛盾与冲突,出现一种排斥和对抗的现象,可能会有分离和排斥的发展趋势。因此要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创新创业平台就需要整合两者的自然属性,激发互动性,突出共生性,在不同的特性当中找共性。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就业创业平台之间的融合程度需要形成一种和谐的融合结构。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形成一个结构性的治理体系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创新创业平台融合涉及学校、企业以及政府三个主体,因此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逐步融合,不仅包括制度场地,还应该研究利益的分成,以及如何合理的运行该机制。其次,为了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要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实施等多个环节进行结构性的融合,两者之间需要从内部结构要素进行密切的联系,然后多方位立体化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要避免单一和片面化的融合,避免一方面向另一方面倾斜,造成头大身小的后果或头小身大的结局。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需要实现异质共生,就是两个不同属性的事物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实现全方位、多维层面上的融合。尽管有要素具有排斥性,但却能共同生存。
二、供需可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已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就业创创业平台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而如今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的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提高供给的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需求侧就是重视需求方的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之间的融合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然而,现在的各方面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建设规划与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融入就业创业平台。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全方面的研究并不透彻,也没办法有更加寬广的延伸面。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工程,涵盖了各个专业的内部要素建与各方面的优化以及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应用型本科高校除了需要为社会、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多的人力资源之外,还需要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专业要素结构的连接,这便成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也需要通过专业的建设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将各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要素从应用型本科高校转移输入到平台之中。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互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的融合首先是以供给需求为基础的,呈现出供给和需求两个双向互动的趋势,并且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要将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建设与就业创业平台进行结合就需要从最为真实、实际的情况出发,将就业创业与专业建设融合一起,从多个方面构建出一个更加完整和立体的体系。不仅如此,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就业创业平台融合之间的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也展现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种动力,不断的促进专业建设就业创业平台融合。无论是在管理制度还是运行制度当中,平台之间的融合都给教学制度等制度体系以保障,让这些融合平台都能够更加顺利通顺的进行和完成。
三、机制重塑
如今,我国积极开展“双创工作”的教育政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在这样的教育政策影响下,各个高校都合理的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形成具有“双万计划”建设理念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这不仅促进了双创教育工作机制的形成,而且完善了教育管理体制的体系,在增加教育工作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提供了更加一流的人才。
在双创教育工作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形成了国家、地方与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这个模式更加符合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也更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加了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是需要明确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责任以及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为国家的工作体系贡献更多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双创”教育管理的动力,为“双创”的教育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学生在这个良好的氛围当中,不断的培养自己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对于高校来说,就应该担负起相关的责任,承担起教育改革重担,利用各个方位、各个层面的方式保证发展与管理的合理性,并积极建设双创教育的基础设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设备以及教育环境,形成一种较为方便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努力推动新课程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推行了一系列的预政策。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双创教育工作不断的推进、开展,形成一种更加高效和创新的模式,不断的完善教育体系,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而在双创教育创新期间,还应该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要求,例如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部分的资金,甚至是为大学生创业减税或者是进行优惠与保护,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宽容和丰富的创业方向与空间,让大学生能够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下实现自己的“双创工作”开展。
在“双创”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的期间,还是应该注重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引进以及人才交流与培养,高校与科技园以及相关的创业基地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合作,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模式,让人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创业资源与社会资源。在政府的优惠政策下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双创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交流不仅能够实现人才的流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提高人才的素质。
四、方法科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不断增强其创新力和竞争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己任,坚持向社会向国家提供更加一流、更加专业的人才,不断打开思路,打造全新的人才与知识的供应链。按照各种知识进行分类与分析,形成更加丰富的知识库。以人才的培养为纽带,在高校与高校之间形成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仅如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还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顾问队伍,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发展自己的教育团队,将各种行业知识进行分类融合到各个课程当中,用来提升学生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收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过程数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梳理来总结出学生认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分析,结合各种知识原理,研究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开创新理念、形成新形态、研究新方法,脚踏实地,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国家“双创工作”与“双万计划”的开展,不断为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各高校努力培养人才,为祖国、为各行业、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活力,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地开展素质教育,拓展实现网络与教育的融合,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各行业人才不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章棋; 雷玲; 张兆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两大课堂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三创”空间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02)
[2]杨仕勇.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08)
[3]赵志泉.面向“双万计划”省属理工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1(07)
作者简介:郭威,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803,籍贯:江苏徐州,工作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邮编:710100。[2]赵熙冉,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710100
1.陜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机制研究》,课题号:SGH20Y1231。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工作”与“双万计划”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课题号:2020YBRS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