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历史小说的历史建构

2021-10-12赵悦含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苏童

赵悦含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逆传统历史题材创作潮流的新历史小说自西方引入中国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苏童是这一阶段新历史小说在中国实践的先锋代表,经典之作《妻妾成群》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走向个人化的叙事历史,二是以历史颓败的文化寓言呈现对传统历史观的消解与颠覆,三是追溯人类本“性”与历史循环主义的宿命色彩。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新历史小说;妻妾成群;苏童

新历史主义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转型期的中国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创作是此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新历史小说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写作范式,构造一种过去时态的历史背景,叙述一种现在时态的人生,事件背景的历史性与人物故事的现代性在此并行不悖且融为一体。历史在此不是一种历史而是一种历史话语,虚构代替考据,体现出新历史小说作家对于里是个人性的认识与体验。”[1]苏童他在《妻妾成群》中拆解了传统历史话语,窥探旧式家庭背后藏匿的个人生存状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苏童在新历史小说《妻妾成群》中一种新的历史的建构。

一、走向个人化的叙事历史

新历史小说将传统的“历史的叙事”转化为“叙事的历史”,通过将“历史文本化”来发掘被遮蔽下的内容。《妻妾成群》中苏童以冷静的旁观者视角,将话语权赋予人物自身。

旧历史主义观往往漠视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因此民间文化形态往往被正史所忽视,而民间自身含有的藏污纳垢的特点在《妻妾成群》中获得多义性的呈现。小说写出了正史中被忽略的地主、妻妾、侍女等普通人甚至下等人的日常生活。苏童并非旨在揭露时代,而是将关注的视角放在当时社会力量薄弱的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上。

从叙事视角来看,“无我”即隐藏作家意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真实性。《妻妾成群》全篇几乎都是以四太太颂莲的视角叙事,也正是她目睹和经历的黑暗,才导致了最后的发疯。而在小说结尾处,又以文竹的视角交代四太太的疯癫结局,人们又即将走入文竹的故事。消解了作家主体意识使得人物主体意识突显,“作为生命个体,人的存在首先是对自然性生命存在的维护,而不是追求历史意义与价值。”[2]尽管颂莲接受了新式教育,但她的举动与历史趨势相违背,促使其举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个人的生命需求。而在其他人物身上也体现地淋漓尽致,比如梅珊与医生的偷情、雁儿与颂莲的对抗、四个姨太太间的明争暗斗。主体力量与历史力量之间的抗衡,突显了个人自在性。

二、消解与颠覆:历史颓败的文化寓言

新历史小说解构了传统小说的必然规律,《妻妾成群》拓展了传统历史小说的题材,并运用意象化的方式突显潜在的文化语境。

《妻妾成群》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封建传统故事主题的消解,“女性在显性上的弱势和隐性上的强势及男性在显性上的强势和隐性上的弱势是苏童的内在逻辑。” [3]陈佐千虽然是酿成悲剧的中心点,但这一男性形象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符号而出现,随着陈佐千性能力的萎缩,后代大少爷飞浦出现性错乱,暗示着历史颓败之无法挽回。相反,陈府里的光辉落在了那一群争斗的妻妾身上,妻妾们在这压抑的环境与心理状态下尽显锋芒,以女人间的矛盾冲突消解了男女双方二元对立的传统模式。

小说笼罩着一股阴郁颓废的美学色彩,“那些优雅的抒情描写总是与那些生存困境,与生活突然的破败结合在一起,成为它们的有机补充结构。” [4]

由自主地靠近井并感到亲近,也深感恐惧。“井”这个意象,象征封建伦理道德,也象征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吞并与桎梏。此外,“雨”的忧郁意象贯穿古今,使小说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情绪氛围中,丰富了人物的心理体验。

三、人类本“性”与历史循环的宿命色彩

动摇了传统历史观后,作家试图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本质特征。苏童在《妻妾成群》关注人类共同的人性问题、命运问题,关注看似有秩序的历史背后的层层波澜。

苏童从人物的史前时期挖掘人物本性的欠缺,这种欠缺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只能接受宿命的安排。《妻妾成群》中人物的行为都出自一种“性”驱动,四房太太间的明争暗斗,飞浦与颂莲、梅珊与医生的暧昧,飞浦与顾少爷间的同性恋关系。一切人物都具有一种史前时期的本“性”色彩。陈佐千初见颂莲关注的是她的性能力,陈佐千对妻妾的看法也都是一种性评价,妻妾被宠幸的程度也与“性”的质量有关。既有异性关系又有同性关系,上演了一场场悲欢离合。

小说表达出历史的发展是具有偶然性的,人们在画地为牢的圆圈中,周而复始地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妻妾成群》从初夏颂莲进入陈家大院开始,经过秋冬,暗示着颂莲由盛转衰。季节轮换,而人事照常不变——来年春天,随着五太太文竹走进,新一轮的斗争又将开始。小说结尾作者只留下“此时的颂莲在紫藤架下枯坐,有时候绕着废井一圈一圈地转。”[5]的场景叙述,而颂莲在寻找什么呢?作家并未留下答案。营造了开放式的空间,意蕴深厚又让读者感到迷惘。无论是具有抗争精神的梅珊,还是无休止追逐名分的卓如,斗争与复仇不过是悲剧命运的轮回,女性永远陷入一种无望的救赎之中。

结语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特征入手,首先分析了《妻妾成群》走向个人化的表意策略,随后谈到对于传统历史小说的文化寓言的消解与颠覆,因此在最后介绍了苏童在这部小说中新的找寻方式。探究了在“历史文本化”的写作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进而重新建构了一套话语系统。尽管新历史小说通过找寻历史的碎片来推翻经典文本的过程有失偏颇,且所探求的角落历史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但展现了历史发展的多维度,提供了阐述历史的多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卫红.面对历史的凭吊与对话——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N].山东师大学报,1997-2-18(2).

[2]周新民.生命意识的逃逸——苏童小说中历史与个人关系[J].小说评论,2004(1):37.

[3]王冠一.浅谈《妻妾成群》意象描写及女性想象的困境和突破[N].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75.

[4]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366.

[5]苏童.妻妾成群[M].苏童.苏童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23.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苏童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选择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新历史主义分析《白鹿原》
苏童重新解读“乡土文学”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被冤枉
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内涵与特色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