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家庭研究生立体多元帮扶体系建设研究

2021-10-12于孜清

速读·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贫困家庭体系

◆摘  要:贫困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对体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立体多元的贫困家庭研究生帮扶体系的思路与途径。未来对贫困家庭研究生的救助帮扶需要发挥政府支持、学校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积极作用,从经济保障、心理辅导、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多个方面出发,从而彰显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贫困家庭;帮扶体系;生涯规划;体系

2020年11月底,我国已经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当下中国的贫困问题突出表现为相对贫困,其问题本质是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这影响着国家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平安稳定。当代研究生作为中国教育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缘故,在心理、学业和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短板,全面发展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较低,导致其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竞争方面不具备竞争力。为实现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帮扶与救助,最大化地激发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发展潜力,促进其全面發展,凸显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本文在梳理和总结以往对贫困家庭学生帮扶体系构建思路及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家庭研究生立体多元的救助帮扶体系。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是理论界和事务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党和国家历来就非常重视对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和帮扶,在各个时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而理论界也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体系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已有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内容集中在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心理健康干预、精准帮扶、立体帮扶体系构建等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顺利就业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差,较少有培训和就业机会,容易产生自卑等情绪,影响其就业能力,因此理论界对贫困学生的就业帮扶研究较多。如陈强系统分析了学生就业困难形成的个体原因和社会背景,由此指出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救助的精准帮扶网络,因地制宜探索帮扶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对贫困学生的心理救助帮扶需要保护其隐私,正确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据此潘玉琴提出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帮扶科学评定是前提,建立完善的电子归档是基础,科学有效的辅导是重点,科学引导是关键。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提出了立体帮扶的思想和路径,认为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需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业上给予帮助、心理上及时疏导干预,从贫困认定、人员配备方面做出改进。梳理已有研究为本文廓清重要概念,借鉴研究方法和参考其结论对推进本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已有存在的不足,已有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经济帮扶的角度,或者关注学生的成长就业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帮扶和生涯规划帮扶较少;其次,如何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贫困家庭学生较少受到关注;同时,当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帮扶体系的研究较少,部分研究也仅从宏观角度分析,而具体实际的建议并未给出。因此,本文旨在科学精准识别、多元主体参与、立体持续帮扶的指导思想下构建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帮扶体系,从而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贫困家庭研究生帮扶体系的思路

(一)贫困家庭研究生的识别思路

精准识别是精准帮扶的基础和前提,是构建帮扶体系的第一步,也是救助帮扶工作的关键。以往的贫困认定程序和方法不科学、不人性化,往往仅凭一张贫困证明就鉴定了贫困研究生及其贫困程度。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的贫困学生认定工作中不顾学生的隐私和心理,让其在全体同学面前“比穷”,这在伤害学生的自尊的同时也会使贫困认定在某种程度丧失公平性。我国在2020年底已经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在贫困认定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向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倾斜。另外,还要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多个方面和生活学习全过程进行考察。基于“学生自述、同学反馈和师生交流”三位一体的方法,并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贫困研究生提供相应的视频或照片资料,把握贫困研究生认定环节。并且让申请的贫困研究生提供自己每月的详细支出名目及占比来辅助评定其困难等级,做到动态评估与反馈。在贫困认定工作中要做到规则与温度并重,充分考虑学生的隐私和情绪。

(二)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帮扶思路

以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重经济援助,轻视对学生心理和个人成长的关注。这种救助帮扶模式更多的是一种临时性和紧急性的经济支持,虽然经济支持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的意义非同寻常,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救助帮扶模式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因为经济贫困是根源,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不能完全以经济手段来解决。帮扶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更不能缺少人文关怀。因此,对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帮扶需要围绕学生发展,政府、学校、社会多方联动,从学生的经济需求、心理需求、学业需求、成长需求等多元需求出发,建立规范的经济保障支撑体系、心理辅导干预体系、学业指导帮助体系和生涯规划引导体系,多主体、全方位、全过程为贫困家庭研究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问题。

三、贫困家庭研究生多元立体帮扶体系的途径

(一)经济支持: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基础保障

对于贫困家庭而言,经济援助是第一步,只有从经济上满足其基本需要,才能谈其全面发展和身心协调。因此,构建有力且长效的经济兜底救助体系是构建多元立体救助帮扶体系的首要环节。首先,利用好国家和政府对贫困家庭的救助帮扶政策。一些贫困家庭对国家和政府的资助政策不了解,无法主动积极地去申请相应的补贴和救助资金,因此,需要多方力量参与到政策的宣传当中去,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及时地去申请相应的补助。同时,学校需要把关贫困学生的申请认定环节,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其次,学校要在提供直接经济帮助的基础上,构建更多平台让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通过勤工助学项目自食其力。总体而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援助大致包括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金和项目、校内助学助教岗位、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等。

(二)心理辅导: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动力构建

贫困家庭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使其在与外界接触和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长此以往形成性格内向、腼腆甚至孤僻抑郁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抗压心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多元立体救助帮扶体系需要重视贫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学校层面、老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构建多元参与的心理援助帮扶体系。首先,学校层面注重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单独辅导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师生层面要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才施策、对症下药,要对他们开展更多的师生谈心,正确引导其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关注贫困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这需要学生层面的力量参与,即通过辅导老师与班级主要干部日常对接了解班级氛围和学生关系,时刻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

(三)学业指导:贫困家庭研究生的成长积累

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成学业是其首要任务,也是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贫困家庭学生相比家境较好的学生缺少培训的经历,在学习方法和知识储备的综合性方面存在差异。进入研究生阶段,对于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而这些恰好是贫困家庭学生所缺乏的,一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转变和适应存在问题,导致其学习和探索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了自我的否定情绪,严重影响其心理和学习。因此,对于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帮扶,需要重视对其学业上的指导,构建学校、学院、导师和学生多元参与的学业指导体系。首先,学校应当完善和优化课程设计,实行分科式学业指导,由不同学科老师负责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上的指引,做到“授之以渔”。其次,学院要针对学院人才培养和发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富有特色的学业指导体系。同时,导师要充分训练和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贯彻落实全程导师负责制,做好学生学业指导的本职工作。最后,辅导员作为最接近学生的老师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帮扶,指导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业问题,充分做好贫困家庭学生学业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工作。

(四)生涯规划:贫困家庭研究生的远景目标

生涯规划是对人的成长发展的计划,体现的是人本主义思想,即从个体特质出发,设计个人成长进步和职业奋斗的目标与路径,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进步。生涯规划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也应当是学生救助帮扶的应有之义。构建多元立体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帮扶体系需要从个体认知、能力培养、潜力发挥、远景构建和路径分析等角度出发,构建学生职业定位和个人發展的过程管理体系。首先,从认知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网络共享文字资料,开展相关讲座和实用技能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研究生了解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的,需要怎样的人材。其次,从能力培养和潜力发挥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是从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评估学生自身的能力。优势和弱势主要在于让贫困研究生了解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同时又尽力去弥补不足。机会在于引导贫困研究生要抓住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让自己主动走向更多人,接受别人的指教。威胁则是要让贫困研究生树立危机意识,认识到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居安思危,从而始终保持学习的干劲。最后,从社会宏观现实出发,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宏观角度并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

四、结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又是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全面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健全多元立体的帮扶体系,从经济保障、心理辅导、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四个方面对贫困家庭研究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救助帮扶,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社会正义的彰显。未来,对于贫困家庭研究生的帮扶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协同,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陈强.从“粗放”到“精准”: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研究——基于多中心理论分析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1):67-72.

[2]潘玉琴.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帮扶体系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36):99-100.

[3]许勇.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帮扶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06):118-119.

[4]张玉梅.经济困难大学生立体帮扶体系的构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25-27.

作者简介

于孜清(1982.05-),女,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系校级课题: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1+4”立体帮扶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YSZ1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贫困家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