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讨
2021-10-12谢琼洁
谢琼洁
◆摘 要: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为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重要课程,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体验感悟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以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音乐修养,充分实现美育教育功能,推动音乐教育的完整文化发展。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这样的改革行动当中,势必要对音乐课程整体安排,特别是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调整,在正确把握学生兴趣爱好以及音乐需求的情况下,优化课程安排,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提高教育模式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对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在课程安排当中越来越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其中在音乐教育领域就致力于音乐鉴赏课程教学,通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创新打造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质人才。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多角度优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充分体现出该课程的审美育人价值。传统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也无法迎合学生的鉴赏素质培养要求,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在综合把握学生学习需要的情况下,设计科学化的教学策略,丰富音乐鉴赏课程改革的成果。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音乐学科教学不能够只是单纯把关注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的实践技巧层次,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音乐鉴赏教学学练,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正确把握作品的结构层次,并在逐层梳理和深入研究当中,把握音乐作品的精髓和中心内涵。高校在音乐教育改革当中,虽然提高了对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专门针对鉴赏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需要确定课程内容。不过从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角度进行分析,传统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在鉴赏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从乐句、乐段、音准、节奏等基础层次出发,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化练习的方式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导致学生并不能够在鉴赏学习当中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果。想要真正意义上化解如今音乐鉴赏教学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就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以上另外随着人文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全面落实高校也需要在音乐鉴赏课程当中进行全面改革,在迎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之上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增加音乐鉴赏课程的知识量以及实践内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确保新时期艺术人才的培养,依托鉴赏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如今的课程教育背景,把课程改革作为音乐教育的突破口。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方法
1.拓展音乐鉴赏课程内容
在对音乐鉴赏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着眼于鉴赏课程的多个方面,发现当前课程建设当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以往音乐鉴赏课程内容非常有限,且停留在理论层次,这对学生的艺术实践素质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化解教育难题,高校需要在教学当中进行课程知识的补充。首先高校需要在音乐鉴赏课程当中对音乐理论知识进行把握,夯实学生的鉴赏学习基础。利用乐理以及视唱练耳等相关基础学习,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唱功,也可以深化学生对音程音阶的认识。同样的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美学理论和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实践机会,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比如在对瓦格纳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补充尼采、汉克斯等人针对瓦格纳音乐作品的评论资料,让学生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思考,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大胆创造做好铺垫。
2.创新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对高校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势必要把根本着力点放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对传统教学模式指导下的鉴赏教学实施现状进行客观把握,根据学生的多元学习需要总结更适宜学生的学习方法。大量鉴赏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音乐艺术学习动力的重要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感悟音乐作品的机会,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音乐情境的渗透,能够大幅度增强学生的音乐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挥与表达。比如在鉴赏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对音乐作品当中的人物角色进行虚拟扮演,借此增加学生音乐欣赏当中的直观感受,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音乐知识积累,挖掘鉴赏内容,并让学生在音乐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领悟方面收获共鸣。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合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合理引入,依托新型教学模式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不良现状。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也需要适应新环境,重视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应用,并且分析信息化教育的独特优势,使其能够为新时期的音乐鉴赏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以及资源的广阔性为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改革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也可以依托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促进鉴赏教学现代化。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提高鉴赏课程的直观化,把原本枯燥的文本知识和生动直观的谱例、图像等要素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各个感官。比如在对歌剧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在讲解脚本剧本文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歌剧表演剧照以及精彩纷呈的剧情吸引学生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鉴赏氛围当中,让音乐鉴赏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另外教师在针对教材当中的作品进行鉴赏时,还可以以此为拓展点,从网络平台上收集与鉴赏内容相似相关的其他作品,从而有效开拓学生的眼界。除此以外,为了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依托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推广应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现代化教学策略,为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
4.关注传统音乐内容渗透
音乐鉴赏课程现如今已经成为广大高校音乐课程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分析,更多的是西方音乐知识、西方音乐史以及西方音乐作品鉴赏等内容,无法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受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也影响到高校音乐教学的民族化建设。对此在未来的音乐鉴赏课程改革当中,应该增加传统音乐鉴赏课程,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史的掌握水平,建立对民族音乐的全面化认知,引导学生建立音乐文化自信。为了丰富鉴赏资源,高校需要对经典的民族音乐典籍进行集成化处理,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与发扬,同时还要注意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料进行整理和保护,让学生能够对民间音乐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本民族音乐语言和思想情感进行把握,提高文化传承自觉性。
三、结语
音乐鉴赏课程在音乐教育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优化音乐学科教学和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如今的音乐教育层次,有关于音乐鉴赏教学创新的讨论一直都备受关注,其中对音乐鉴赏教学策略进行改革是新时期高校留心关注的焦点。高校应该依托优势资源以及便利条件,对音乐鉴赏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着力优化当前的鉴赏教育实践模式,引入教育改革背景之下诞生的诸多新型教育策略,动态优化如今的课程教育模式,为学生的艺术鉴赏素质与音乐素养提高提供多种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志超.新常態下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研究[J].通俗歌曲,2015,(10):28-29.
[2]单宏健.大学生素质教育视野下音乐鉴赏课研究性教学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79-80.
[3]潘洁,李锋.传媒学院音乐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索[J].艺术教育,2018,(07):56-57.
[4]李爱华.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