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赏析

2021-10-12韩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
关键词:剪纸赏析

摘要: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富创造性和艺术性的窑口,位于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元代始称吉安),其造型装饰内容丰富,其中以独特的剪纸贴花、木叶纹、玳瑁釉等最为著名。

关键词:吉州窑;剪纸;贴花盏;赏析

剪纸贴花俗称“漏花”,日文翻译为“玳皮”,是从事该技艺的工匠通过自己娴熟的技巧,将作为控火艺术的陶瓷和作为形象创作技艺的剪纸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世俗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完美融合。在唐代已有成品,以寿州窑、长沙窑、定窑的瓷枕较多见,而吉州窑之剪纸贴花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精进,独创“用两种铁含量不同的釉料,先后两次施于同一坯体”的技术,内容多仿当时漆器、织锦等的流行图案,将南宋吉州窑的剪纸贴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台湾谢明良教授著《陶瓷手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页145收录的本盏即是其中一例(图一)。

一、外观艺术性赏析

盏敛圆口、斜直壁,外壁略带弧度,内外装饰不同纹饰,口沿以剪纸花卉装饰一圈,内壁规律装饰六花瓣口剪纸开窗画片三处,盏心贴对瓣团花,盏外壁泼洒玳瑁釉,呈现鹧鸪斑花纹,整体施釉至底部,修足精细,底足露胎,胎色暖白。

细观此盏,宝光内蕴,釉面细润油酥,布满莹细开片,推测为漫长岁月推演的痕迹;三个六瓣口剪纸开窗的花口式样,与1980年北京丰台区王佐金代乌古伦墓出土、现藏国家博物馆的六瓣花形玉环完全相同。三幅开窗,似三幅宋画小品,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笔简意精,状物传神,三只动物的眼睛、身体的花纹都清晰可辨。高温下的釉水流动、冷却后的胎体收缩,都有可能造成图案损毁,因而这一技术难度极高,无论是从工艺的难度,还是从纹饰的稀有程度和艺术性上看,作品都令人称奇。检索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拍卖资料,仅在台湾鸿禧美术馆发现相同的一例,其尺寸比本盏略小。此外,吉州窑址亦出土过与本盏同类型的残片。

本盏在造型上,与2015年香港佳士得拍出的日本高台寺旧藏黑釉不倒翁类似,都是深腹、大口径、小圆足,线条洗练、身型挺拔,平淡娴雅中透着质朴温厚。

二、画面、图案艺术性赏析

从整体上看,本盏修足干净利落,刀法与同时期建盏相似。假圈足的设计,使茶盏平放在桌面上几乎看不到露胎,诠释了制作技艺中“不倒翁”理念的最高境界,也使之在造型上与同类茶盏相比更具独特优势。盏口沿残留宋代流行的宽边银扣痕迹,近口沿处还有一圈剪纸花卉装饰,这种装饰所起到的美学效果,与当时南宋流行的领抹镶嵌(如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烟色梅花罗镶花边单衣)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功用是在斗茶时起到指示水线的作用。本盏的主体图案分别为“玉兔呈祥”(图二)、“呦呦鹿鸣”(图三)、“坤牛望月”(图四),各自包含了不同的寓意。

(一)“玉兔呈祥”

明月当空,晚风婆娑,芦苇摇曳处,一只玉兔坐地左顾,凝望着左上方的圆月,此画面在宋金时期的印壓、玉器、瓷器上亦有描绘,大抵兔皆面左而顾,下颔微抬,目光顾望斜上方,在兔望向的方向有一轮祥云缭绕的明月。保利拍卖私人所藏的一件金代玉件、北京故宫所藏铜印压中的兔纹,大抵皆如此。在人们所熟知的玉兔传说中,兔皆在月中捣药,而此兔却移出月宫,席地而坐,何故?检阅典籍,魏人宋均注《运斗枢》中有“行失瑶光,则月出兔”;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有“瑶光者,资粮万物者也”;《宋书·符瑞志》载:“帝颛顼高阳氏,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因此可以推断,当月亮运行至北斗第七星时(瑶光为北斗第七星),则月出兔,瑶光即是养育万物之意;同时,作为“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的上古部落首领颛顼,也是伴随着瑶光而出生的。如果说玉兔在月中捣药的形象是人们渴望长寿的美好愿望,那么离开月亮的玉兔,坐地望月,则寓意瑶光出现,治理国家的圣君也会出现,光复中兴(瑶光亦破军之意),泽被万物,此祥瑞之兆也。

(二)“呦呦鹿鸣”

《诗经·小雅》中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茶盏的第二个画面,正是此诗意境的呈现。小鹿脚踏艾蒿,步履轻快,微扬下颔,引颈弓背,似在呦鸣;左边枫树茂盛,枝叶低垂,似正倾听,悠然自得的原野场景映入眼帘。画面的整体布局,颇有“马一角、夏半边”之韵,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枫树的造型又与沈子蕃《缂丝秋山诗意轴》有几分神似。因“鹿”“禄”同音,“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白”,常寄托古人希望升官发财、长命百岁的祈愿,除此亦另有隐意。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亦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东汉末年,曹操《短歌行》也引用此诗首章前四句,表达渴求贤才的愿望。及至唐代之后兴起的“鹿鸣宴”,更是诠释了这一思想,宋人叶适《鹿鸣宴诗》:“鹿鸣著周雅,取士各惟时”,曾描述过鹿鸣宴欢愉的场面。另外,鹿鸣宴脱胎于周朝礼遇贤能之士的乡饮酒礼,不单为得解士子饯行,也突出重文、尊老之主旨。故“呦呦鹿鸣”的画面,除寄官禄,长寿之寓意外,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崇文尚贤、合和尊老的良好风尚以及士子们期盼科举登第、射策玉墀的普遍价值观。

(三)“坤牛望月”

本盏的第三个画面为“坤牛望月”,该主题在宋代的玉件、铜镜、磁州窑、耀州窑等时常出现,其典出宋、赖文俊《催官篇》卷二之《评砂篇》:“经曰:干马亘天(天马行空),坤牛(地上的牛)望月……天柱发四维之气,而功名唾手,此之谓矣。”又有:“占曰:坤牛为物,上能通天(故必有月亮),下能分水,科举梦此,子丑联捷;征伐梦此,水战大胜……商贾梦此,涉江泛海,必获珍宝之货。”吉祥之意一目了然。同时,该画片的巧思精工,尤为精绝。左上角,一牙弦月在树干叉枝的缝隙中隐约透出,右半部则显出湖石一角,并在空间很小的开窗内刻画了五层水波纹,每层都精雕细镂,错落有致,水波纹路的间隙很小,烧造难度极高,让人不禁为宋代良工的高超技艺拍案叫绝。

此外,盏中心的对瓣团花纹,是由两个六瓣花卉拼对而成的一朵大团花,其构图方式与日本相国寺藏(原万野美术馆旧藏)、被奉为国宝的南宋吉州窑漏花牡丹团花盏如出一辙,这种六瓣朵纹在同时期石刻、砖雕、丝织品、绘画等时有出现。如五代后期陕西彬县冯晖(朔方军节度使)墓彩绘砖雕击鼓女乐俑之石鼓、镇江空青山北宋晚期曾布宰相墓中之出土瓦当、山西阳曲戴庄金墓砖雕等物件上,该纹样均有应用。该花纹在丝织品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北京故宫藏宋缂丝紫鸾天鹿谱、辽博藏宋缂丝欧阳询千字文包首,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高宗邢皇后坐像中皇后所穿的翟纹袆衣上,都有这种放射状六瓣朵纹。那么这种六瓣朵纹,为什么采用两朵拼合成一个大团花的组合方式呢?只印一朵六瓣花卉不是更节省成本、效率更高吗?这与其制作的年代和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关联。

三、艺术性表现和年代鉴赏

任何艺术的表现形式,都离不开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宋室南迁之后,举国上下都关注两件头等大事:光复与中兴。在光复无望的情况下,中兴则变成第一要务,就连高宗皇帝亲自配制的宫廷御用龙涎香饼上,也印有“中兴复古”四个字。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南宋元气初固,高宗皇帝便命曹勋和萧照以“图加赞”的方式创作了《中兴瑞应图》,以彰显政绩,巩固政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瑞应涌奔而现,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就收录了很多当时神奇感应的故事。早在北宋末年,沈括便在《梦溪笔谈》中完整记录了史上有名的“四相簪花”,该典故被宋代典籍《后山谈丛》《清波杂志》《墨客挥犀》《丞相魏公谭训》等转录,可见其影响深远。故事中“芍药一干分四歧,歧各一花”,与《宋书·符瑞志》中“芙蓉二花一蒂”等较为相似,均示祥瑞之相。晁端礼“芙蓉同蒂……愿君王,寿与南山齐比”,吴文英“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等,皆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借花卉的异变对未来命运予以美好期许。事实上,宋人将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诸种期许渗透在植物的异变中,上层统治者也自然是将四海升平、皇权永固的愿望寄托于植物世界的特殊变化之中,在《宋史·五行志》中此类记述不绝如缕。金代太尉齐国王墓出土的黄褐地牡丹卷草印金暗花罗缀珠大带,其纹饰即“芙蓉二花并蒂”组成的团花纹,与本盏心团花纹布局极为相似,墓内所出大量织物皆“经粗而纬细”(赵希鹄《洞天清录·画绢》),从而推断出这些衣料为浙江的“嘉、湖出口”(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光宗李皇后坐像中,其座椅后背所搭的丝织品图案,也是这种“芙蓉二花并蒂”的团花纹。同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盘盏中,亦有并蒂莲图案出现。本件茶盏中心的团花图案,正是“芙蓉二花并蒂”的真实写照,其寓意不言自明。

宋人除点茶、斗茶,还有玩茶的娱乐活動,茶百戏也因此发展起来。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是点茶游戏的一种,始见于唐代,到了宋代,因宋徽宗和文人的推崇而流行起来,其常见方法是在点茶时用茶筅不停搅动呈膏状的茶末,同时加入沸水,使茶与水相融合,并在汤面上形成各种图案。隆兴元年春天,杨万里应好友胡铨之邀赴宴观看“茶戏”,当时有一位被称作“显上人”的老僧,乃分茶高手,只见他用银瓶注汤,茶筅击拂后,茶面上出现了万变的各种景物,像画一样,只不过须臾散灭,如梦似幻。

茶百戏的“漏影春”技艺与吉州窑剪纸贴花的制作方式非常相似,先用剪纸贴于茶盏表面,撒上茶末后揭去剪纸,再用松子等果肉食物加之点缀,饮茶者可以观赏图案过后再用沸水冲点,搅拌饮用。但“漏影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只能暂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图案不能长时间存在;而吉州窑的剪纸贴花盏,不仅可以表现相似的艺术效果,更能将图案永久留在茶盏中,使饮茶者喝茶时能一直享受到盏中的艺术情趣。由此可见,剪纸贴花瓷产生的目的应是“使汤做水脉成物象”,是茶百戏和“漏影春”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剪纸贴花工艺,后来又被元代景德镇蓝地白花的装饰技法所传承和吸纳。

对于这种高品质吉州盏的普及程度,能从宋人的诗句中窥到端倪。祖籍江西吉州,身为吉水人的杨万里曾有诗云:“鹧斑碗面云萦字,免褐瓯心雪作泓。”有专家和茶人指出,前半句所指应为外壁鹧鸪斑、内壁剪纸漏花吉祥字句的吉州盏,否则“云萦字”无法解释,细思确有道理。吉州窑亦出土过一边是图案、一边是行草书就的诗句“夜静水寒鱼不食”的茶盏残片,笔画行云流水,大小适中,诗句左侧有图案陪衬,有诗有景,诗情画意。另外,在今杭州东南化工厂、建兰中学工地,亦出土过带有檐卜花纹样、“长命富贵”等字款的吉州盏残片,吉州窑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四、结语

剪纸贴花、木叶纹等装饰工艺,是植根于吉州窟本土庐陵文化、禅宗文化和士人文化而萌生的美学工艺,两宋时期当地状元、进士辈出,文风极盛,使吉安民间有“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的美传。本件吉州窑剪纸贴花盏,构图布局非常精细讲究,特别是“坤牛望月”画片中的太湖石,更非普通工匠凭想象所能创造的,不排除士人、贵族提供蓝本,甚至参与创作,以供友人聚会品茗时的茶百戏所用,这或许也正是其传世稀少的缘故。盏内的三幅“宋画小品”,因其美好的寓意与象征,把不同时空赏玩者的目光和遐思,汇聚在这小小的一盏里。

作者简介

韩力,1971年9月生,男,汉族,山东滕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高古陶瓷。

猜你喜欢

剪纸赏析
书画作品赏析
大嘴蛙学剪纸
雪花剪纸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