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游戏中的儿童
2021-10-12蔡咏梅
蔡咏梅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游戏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给予了儿童无限的发展可能,儿童在游戏中是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游戏中如何“看见”儿童、理解儿童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教师需要修炼的专业素养。下面让我们来回顾几个寻常的游戏时刻,从中发现儿童的特点和能力,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尊重儿童在游戏中的想象和创造
【案例】自得其乐的“小小消防员”(小班)
户外游戏时,酷酷突然大叫:“着火了,着火了!”琛琛立刻赶过来问道:“哪里有火?我来救火了。”说着,他拿起一根管子,假装管子里有水,向四处喷水灭火。北北、昊昊也被吸引了过来,一起大喊道:“着火了,着火了,我们快去救火!”昊昊拿起长长的水管冲了过去,北北说:“那里有攀登架,我们爬上去救火。”这时,棠棠说:“我这里有车,可以快点去。”凡凡一边把管子插进棠棠的车里,一边开心地说:“我们在加油,加了油,车就开得更快了。”这时,琛琛也过来说:“这车里面有水,我们可以开着去灭火。”接着,诚诚从别的地方开过来一辆小车,说:“快坐我的‘消防车去灭火。”琛琛拿起管子,上了诚诚的车子,边开边说:“快!滑梯上有火,我们去那里。”他们拿着管子从滑梯上滑下来,还不时假装向四周喷水。与此同时,酷酷来到棠棠的车边,拿起插在车里的管子说:“这个攀爬架上有火,我要灭火了。”……看上去,孩子们只是重复做着给大型玩具灭火的动作,但其实他们之间的交往、合作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教师看到孩子们对消防车以及灭火有一些零星的经验,就在分享活动中播放了一个有关灭火的动画视频,以丰富孩子们的认识。之后,“消防员是怎么灭火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各种表达。“消防车里有水,消防员用水灭火。”“消防员用灭火器灭火。”“消防员从消防栓那里用管子接水灭火。”“消防员要用梯子灭火。”……简单的分享交流唤醒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也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第二天,有更多的孩子利用各种现有的材料投入到消防员的游戏中。娅娅搬来梯子说可以把梯子当作消防车上的云梯,这样能到更高的地方去灭火;安安拿来红色的“油桶”说这是消防栓;酷酷手拿瓶罐,假装这是灭火器;希希拖来娃娃家的帐篷,说这是小医院,要在这里救助受伤的消防员……这些材料是孩子们基于自己的经验自发寻找的,他们通过想象赋予了游戏材料各种各样的功能。他们热衷于重复灭火动作,游戏并没有多么复杂的情节和内容,但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其中,自得其乐。
这样的游戏在幼儿园中比比皆是,看上去简单,实则展现了小班幼儿喜欢重复游戏的特点。只要教师营造宽松的氛围,顺应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相信幼儿,幼儿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任何材料在他们手中都能变成神奇的替代物。所以,教师应持平常心,放下关注结果与成效的“功利性追求”,发现与欣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想象与创造,并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二、接纳儿童游戏兴趣的转移
【案例】逐渐冷清的“大恐龙超市”(小班)
小班孩子自发玩起了超市游戏,教师给予了支持。孩子们从家中收集了各种物品包装盒当作售卖的商品,还给超市取名为“大恐龙超市”。每个角色都各司其职,“理货员”在整理货架,“称重员”在称食品重量,“收银员”在刷码,“顾客”推着购物车、拿着购物篮在采购……
开业几天后,孩子们发现货架上的东西很乱,找不到需要购买的东西,怎么办?他们想起自己去过的超市里商品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自己平时又有整理活动区材料的经验,于是就主动学习把商品分类摆放。
一个问题解决,又一个问题产生了——“超市”场地不够大,“顾客”推着购物车总会撞到东西。对此,孩子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终一致决定把午睡室利用起来,这样场地就变宽敞了。
在“大恐龙超市”初具规模后,教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收银员、称重员见没人来买东西,有点无所事事,想离开岗位去娃娃家玩。但如果都去娃娃家,又会让娃娃家变得拥挤不堪。于是,教师与孩子们协商,最后决定在“超市”开设“制作区”,用来制作棒棒糖等,这样大家有空闲时可以去帮忙制作。
然而,过了不久,“超市”门可罗雀,孩子们好像不感兴趣了。教师知道小班孩子的游戏兴趣很容易转移,所以当他们的游戏兴趣减弱或转移时,教师并不设法推动游戏的开展,而是接纳孩子们的改变,静静地将游戏材料暂时收起来集中放置在一边。如果孩子们某一天又想玩超市游戏了,他们可以重新布置起来。即使孩子们不再想玩超市游戏,产生了其他的游戏愿望,教师也要欣然接受他们新的兴趣并给予支持。
幼儿游戏的情节、内容毫无疑问是多变的,这都源于幼儿的游戏需求。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退在幼儿之后,创设宽松的氛围,以接纳与包容的态度理解幼儿游戏中的“善变”,与幼儿共情。
三、理解儿童游戏中的“行动思维”特点
【案例】一条有三座“桥”的“河”(中班)
在之前的沙地游戏里,孩子们已经有了挖“隧道”的经验,因为之前的沙子比较干,一挖就散,所以“隧道”一直没有挖成功。那天,下过雨后,沙子潮湿容易造型,孩子们再次开启了“挖隧道工程”。杰杰和伟伟将沙地反复踩踏后,从两个相距较近的地点出发同时向一个目标挖洞,一边挖一边不断地用手按压上面的沙子。当挖得差不多时,杰杰为了加固“隧道”,找来一块木片架在洞口,并再次压实上面的沙子。他们越挖越深,“隧道”基本完成。在确认“隧道”坚固后,两个孩子小心地把木片抽离。
第二天,保留在沙池中的这个“隧道”启发了奇奇和悦悦:“我们今天一起挖一条有桥的河吧!”第一座“桥”很快就挖好了,他们把皮球放进去,想试验一下球能不能从另一个洞口滚出来,可是球留在了“桥”下。为什么球滚不过去呢?他们和周边小伙伴讨论以后,发现需要挖出一个斜坡才能让球从另一个洞口滚出来。于是,他们继续拿起铲子挖斜坡,果然成功了。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在旁边挖出了第二座“桥”、第三座“桥”。他们将球从第一个洞滚到最后一个洞,以检验自己制造的“河道”是否通畅。这时,小伙伴已经做好準备,急着想把水倒下去展现“河道”的效果。然而,因为准备的水不够多,倒下去的水很快就渗入了沙地。他们想出各种办法运水,发现水总是不够多。最后,他们直接用小推车运水,一条“河道”瞬间就形成了。
在这次游戏中,幼儿基于前一天的游戏,建造了更长的“隧道”,并尝试用球和水去检验“隧道”的连通情况。他们发现小球滚动的方向与斜坡有关,了解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沙子具有明显的渗水性等特性。其间,幼儿始终带着好奇心进行探索,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倾听与吸取了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从“挖隧道”“造桥梁”,再到呈现一条有三座“桥”的“河道”,幼儿的探索在不断深入。我们在游戏中看到中班幼儿具有边行动边思考的特点,理解了幼儿复杂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时间,游戏的过程既是他们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他们运用经验的过程。幼儿通过反复观察、比较、分析、操作,不断获得新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欣赏儿童在游戏中的个性化表现
【案例】“海盗船”游戏的演变(大班)
在户外游戏中,六七名大班幼儿用一块长木板和两架单梯搭建了一条“船”,他们试图利用沙袋、高跷、软梯等外力来固定“船身”,但屡屡失败,于是他们继续合作,在船舷两边增加若干人字梯,迁移运用了“三角形最稳定”的经验,最后还用绳子加固容易移动的地方。看着逐渐复杂的“船体”,孩子们认为它更像“海盗船”,他们用高跷当船桨,玩起了划船的游戏。玩着玩着,船上的几个孩子与旁边玩滑梯的几个孩子开战了,狙击手、伤员、医生等角色随之出现。
男孩澈澈变成了狙击手,他把高跷变成枪,找到了三个最高最隐蔽的“狙击点”。第二天,他成了一名受伤的狙击手。第三天,他用一块布把自己变成了一名隐藏起来的狙击手。澈澈对狙击手的角色十分钟爱,再现了他来自“网络游戏”的经验,从他狙击时的神态以及对狙击要领的掌握都能看出他的投入与“专业”。受其影响,班里更多的男孩加入了狙击手的队伍,他们甚至在区角里用木头自制了所谓的AWM、98K等各种各样的枪,枪上还增加了倍镜、消音器等装置,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在一次游戏中,男孩辰辰不幸“中弹”。他一只手捂住胸口,一只手按在地上,艰难地向前爬行。一旁的怡怡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她迅速把一块软垫当作担架,与伙伴一起抬着辰辰去一旁“医治”。之后,辰辰“伤愈”继续参加游戏。不一会儿他再次假装中枪,并艰难地爬回软垫请怡怡“医治”。怡怡把奶粉罐当药罐,把奶粉勺当针筒。在一上午的游戏中,辰辰先后“中枪”5次,被“医治”5次。他沉浸在受伤的游戏情境中,乐此不疲。他的游戏行为影响着周围的同伴,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假装受伤,陆续到怡怡那里“医治”。随着“伤员”的增多,“医生”也越来越多,“医院”应运而生……
在“海盗船”引发的游戏中,教师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個体,他们专注于自我设定的游戏角色,不仅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所观察到的周围信息进行加工,而且能将已有经验再现在游戏中。游戏打破了教师对幼儿的“标签式评价”,让教师看见幼儿不同的“侧面”甚至是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本色”表现,从而给予教师“看见完整儿童”的机会,见证儿童在游戏中小步递进的成长过程。
当教师放手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儿童时,教师发现儿童天生就是游戏高手,他们能够大胆想象和创造,他们能够自如地转换游戏主题和类型,他们会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会互相学习和帮助……让我们改变固有思维,放下主观判断,带着好奇和尊重去发现和欣赏游戏中的儿童。这一过程会让我们更好地看见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更进一步认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