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缓释片在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1-10-12徐延营
徐延营
(抚顺市第五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1]。其中急性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重症精神障碍,主要是指急性起病的精神分裂症,起病较急,多在3~5 d内出现明显的精神异常,以兴奋、恐惧、躁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涉及思维、情感、知觉、行为等障碍[2-3]。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长期可导致认知功能损伤、思维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51±2.32)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病程(6.51±1.14)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 例;年龄19~60 岁,平均年龄(38.49±2.29)岁;病程4~9 个月,平均病程(6.53±1.16)个月。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第3 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4]中诊断标准者;病例及随访资料均完整者;均为首次发病者。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近2个月内服用过免疫制剂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伴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利培酮片(齐鲁制药,国药准字H20041808)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1 mg,1 周内逐渐增加至每天2~4 mg,第2 周可逐渐加至每天4~6 mg,后可维持剂量不变,连续治疗8周。
1.3.2 观察组 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Janssen Cilag Manufacturing LLC,国药准字J20170010)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3 mg,后根据病情可增加剂量至每天6 mg,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5]进行症状评估,包括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症状,共30个项目,每项1~7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分别于清晨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3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试剂盒均来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失眠、头痛、口干、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血清IL-1β、MBP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MB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IL-1β、MBP水平比较(x±s)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通常与个体心理易感因素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相关,多见于青壮年群体,临床可表现出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幻想、敌视)、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社交淡漠)及精神病理性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目前,抗精神病药物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方式,且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一线药物通常选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利培酮片、奎硫平等,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其中血清IL-1β是机体急性期免疫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而MBP 是中枢神经髓鞘膜主要成分,可增加少突神经细胞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IL-1β、MB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与汤超华等[8]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利培酮片为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特别对于阳性、阴性及伴发的精神病理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9],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5-HT2A 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发挥作用,但该药不良反应较大,依赖性和抗药性较强,对心肝功能具有一定损害。而帕利哌酮缓释片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DA、D2 受体发挥抗精神病作用,特别对于阳性症状疗效显著,同时,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效降低MBP水平,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10-11]。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1β、MBP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