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耐药性

2021-10-12王晓静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细菌性病原

王晓静

(武陟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焦作 454952)

细菌性腹泻为小儿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具有发病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等特点,易导致患儿生长发育不良,若未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病原微生物检验、药敏试验,能帮助临床明确致病菌种类,指导医生准确应用抗生素[1]。因此,加强对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了解各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对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64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耐药性试验,旨在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武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99例;年龄2~11岁,平均(6.53±2.07)岁;病程2~7 d,平均(4.39±1.14)d。另选取同期129例健康体检儿童,其中男50例,女79例;年龄2~11岁,平均(6.79±1.86)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腹泻;(2)年龄<12岁;(3)就诊时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等临床症状;(4)入组前未接受抗生素治疗;(5)粪便镜检结果显示白细胞≥10/HP;(6)无先天性疾病。

1.2.2排除标准 (1)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2)其他原因导致腹泻;(3)临床资料不完整;(4)合并其他并发症;(5)内分泌系统疾病。

1.3 检测方法

1.3.1标本采集 采集患儿粪便,使用无菌棉签(3~5支)对粪便进行多点采集。对于液体粪便,采集其絮状物;对于有脓血、黏液粪便,取脓血、黏液部分;采集时应使棉签充分布满粪便,之后将标本插入C-B运输培养基,送检。

1.3.2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 (1)细菌培养:将标本接种在CCD琼脂基础平板上,染色,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之后置于35 ℃恒温环境中,培养18~24 h,然后对可疑菌落进行再次检测,使用珠海迪尔细菌测定系统(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型号Smart MS)进行鉴定、检测,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2)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常用抗生素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主要包括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阿莫西林、氨苄西林5种药物,于35 ℃恒温环境中,培养18~24 h,完成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判断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164份粪便标本共检测出130株病原微生物。见表1。

2.2 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类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弧菌属、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均>80%;致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分别为70%、66.67%。见表2。

2.3 影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环境、儿童饭前洗手、儿童便后洗手、父母便后洗手、及时处置剩饭、餐具消毒、保持手指甲卫生、室内有苍蝇和蟑螂均为儿童细菌性腹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1 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n,%)

表2 药敏试验分析(n,%)

表3 影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单因素分析(n,%)

2.4 影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饭前及便后洗手、餐具消毒、及时处置剩饭、保持手指甲卫生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保护因素,室内有苍蝇、蟑螂为儿童细菌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细菌性腹泻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流行性发作等特点,临床多伴有腹痛、呕吐、恶心、发热、畏寒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重度脱水,破坏患儿水电解质平衡,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及健康成长[2-3]。抗生素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能有效抵抗人体内致病菌,抑制微生物感染,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但随着近年抗生素种类增加、临床滥用,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逐渐发生改变,甚至消失,使抗生素对病原体的治疗作用降低,影响疾病转归。且有研究表明,滥用抗生素可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机制,如产生促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改变靶结构,破坏原有代谢过程,改变膜通透性使药物渗入等,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4]。因此,有效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并了解其抗药性,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164份粪便标本经培养后,共得到130株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志贺菌(46.15%)、致泻大肠埃希菌(23.08%)、弧菌属(15.38%)、嗜水气单胞菌(8.46%)等。粱洁红[5]研究发现,细菌性腹泻患儿主要致病细菌为沙门氏菌,占比84.21%。本研究结果与其存在差异,主要可能与患儿基本情况、地区微生物定植力、抗菌药物压力等存在差异有关。

另外,本研究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类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弧菌属、嗜水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均>80%,致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强,均>65%。因此,临床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应用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钠等耐药性高的药物,需高度重视耐药性试验结果,并在全面了解、掌握细菌微生物对抗菌药物耐药趋势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饭前及便后洗手、餐具消毒、及时处置剩饭、保持手指甲卫生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保护因素,室内有苍蝇、蟑螂为儿童细菌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见,临床不但需要规范使用抗生素,还需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证用餐食物、环境的卫生,以预防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6]。

综上所述,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且各类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具有一定耐药性,临床应根据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为预防细菌性腹泻发生,临床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如引导患儿养成饭前及便后洗手、保持手指甲卫生,按时消毒餐具、处理剩饭,同时还需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卫生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细菌性病原
电沉积制备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氨苄西林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