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与Locator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10-12吕俏张旭孙婷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义齿上颌种植体

吕俏 张旭 孙婷

上颌无牙颌患者为了增加美观度以及咀嚼能力,大多数会佩戴义齿,但是传统义齿由于易脱落、咀嚼效能差等原因已逐渐被淘汰。种植牙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被患者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种植牙[1,2]。其中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是一种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体,该方式因其具有适用范围广、固定性好等优点被临床广泛用于牙齿修复中[3]。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是一种新型固位系统,亦是目前运用较好的义齿修复方法[4]。但目前临床对于两种种植牙覆盖义齿上颌修复效果对比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与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41 例上颌无牙颌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1)。纳入标准:①种植牙齿区域骨量充足;②上颌牙齿缺失,但下颌牙齿无严重缺失;③无精神障碍类疾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不具备佩戴义齿的条件;②依从性差;③伴有严重口腔疾病。对照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60~75 岁,平均(67.24±5.87)岁;牙齿缺失时间1~7年,平均(4.45±1.24)年;文化程度:小学7 例,初中6 例,高中5 例,大学及以上2例。观察组男10 例,女11 例;年龄60~75 岁,平均(66.99±6.03)岁;牙齿缺失时间1~7年,平均(4.67±1.25)年;文化程度:小学7 例,初中7 例,高中3 例,大学及以上4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牙齿种植,术前进行常规医患沟通,告知手术相关信息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继而进行常规口腔检查,测定颌间距离,通过锥形束CT(CBCT)确定牙槽嵴的具体形态、黏膜厚度以及种植区域,并根据以上数值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在种植导板下分别在左右两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及磨牙区植入,在左右两侧的下颌孔间区域平行植入两颗水平植体(软组织植体,瑞士,长12mm,直径3.3mm)。将种植体种入牙根4 个月后采用共振频率分析仪(Osstell)检查种植体根部并拍片,以确保种植体与骨结合呈优良状态(ISQ 值大于65)。植入术后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在1 个月内不得佩戴义齿。术后3月若CBCT 显示种植体优良则种植愈合基台。

对照组予以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运用开窗式取模法取模,将取下的模型用蜡堤制作咬合记录,继而将其交予技工制作内冠。制作完成后口内试戴基台以及内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由技工再次调整内冠聚合度(4 度),进一步对外冠、连接体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将两者进行连接,再次试戴,根据试戴情况调整咬合面,最终完成修复。

观察组予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取下愈合基台并将转移体接入,用硅橡胶取模,并将其交由技工制作模型。试戴义齿并在此过程中检查蜡托的稳定性,指导患者调整咬合面。将Locator 基台接入种植体上,然后戴入义齿。根据种植部位选择合适的基台。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植体深度、边缘骨丧失量、咀嚼效率和咬合力以及功能障碍指数。

1.3.1 植体深度和边缘骨丧失量 佩戴3、6、12 个月后运用探针探查植体的附着量并评估其附着丧失;运用放射学检测仪器测量植体边缘骨高度,并计算其骨丧失量。

1.3.2 咀嚼效率和咬合力 佩戴3、6、12 个月后嘱患者咀5g 熟花生,持续嚼30s,之后嘱其将口腔以及义齿上的花生残渣吐出至加入100ml 蒸馏水的量杯内,持续搅拌量杯内的溶液1min 后,静置2min,继而将量杯底部的沉淀物吸取5ml 并放于带有光度计(752N)的比色杯内,光度计显示的示数即为咀嚼效率。运用咬合力测试仪(TW-207)检测咬合力。

1.3.3 功能障碍指数 佩戴前及佩戴3、6、12 个月后运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法(Fricton 指数)评价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分数为0~1 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植体深度和边缘骨丧失量对比佩戴3、6、12 个月后,观察组边缘骨丧失量小于对照组,植体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植体深度和边缘骨丧失量对比(±s)

表1 两组植体深度和边缘骨丧失量对比(±s)

组别 植体深度(cm) 边缘骨丧失量(mm)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观察组(n=21) 1.18±0.12 1.40±0.11 1.61±0.15 0.19±0.05 0.28±0.07 0.87±0.24对照组(n=20) 1.11±0.09 1.24±0.10 1.49±0.17 0.44±0.13 0.59±0.14 1.25±0.31 t 2.120 4.877 2.392 8.052 8.900 4.374 P 0.041 <0.001 0.022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对比佩戴3、6、12 个月后,观察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对比(±s)

表2 两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对比(±s)

?组别 咀嚼效率(%) 咬合力(N)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观察组(n=21)68.00±10.29 75.21±15.34 82.94±20.45 103.98±30.56 113.41±32.24 133.88±39.01对照组(n=20)53.00±10.10 59.67±12.67 70.64±15.67 82.90±26.13 90.87±28.17 98.78±31.68 t 4.710 3.544 2.168 2.378 2.387 3.169 P 0.007 <0.001 0.037 0.023 0.022 0.003

2.3 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对比佩戴3、6、12 个月后,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对比(±s,分)

表3 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对比(±s,分)

组别 佩戴前 3 个月 6 个月 12 个月观察组(n=21) 0.42±0) 0.45±0.13 0.28±0.09 0.19±0.02 0.10±0.01对照组(n=20.14 0.42±0.14 0.34±0.06 0.21±0.05 t 0.710 3.788 10.632 6.334 P 0.482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近年来上颌无牙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可能与早期龋齿、年龄增长以及意外事故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不影响美观以及正常咀嚼,该类患者通常会佩戴义齿[6]。但随着牙齿缺失时间的逐渐推进,患者牙槽嵴变得扁平,义齿易脱落,进而增加牙周黏膜压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因缺牙而导致的牙槽骨被吸收、牙表面附着丧失以及齿神经肌肉失能等状况进一步降低义齿固位能力,对患者进食亦造成阻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7,8],因此积极有效的义齿修复对该类患者意义重大。随着种植牙技术的发展,种植覆盖义齿被临床广泛用于牙口缺失患者的义齿修复中。其中套筒冠种植覆盖义齿是指通过制作具有高密合度的双层冠,将内层冠粘固在基牙上,外层冠置于义齿内,通过内外冠之间密合而产生的摩擦力使义齿固位的一种方式,亦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义齿修复方式[9~11]。Locator式种植覆盖义齿具有自我匹配和双重固位的特点,通过拓宽咬合垂直距离短,补偿种植体之间角度偏差,亦是目前运用较好的义齿修复方法,但是对于两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方式的效果,临床文献报道尚少。

本研究中佩戴3、6、12 个月后,观察组边缘骨丧失量小于对照组,植体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可加深植体植入深度,减少边缘骨丧失量。可能的原因是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可以使咬合力直接垂直作用在下颌义齿的中央窝内,增加咬合自由度和咬合空间,使上下颌的接触更为紧密,进而消除侧向力(不利于义齿和植体的稳定),减少牙槽骨的吸收,从而减轻边缘骨丧失,加深植体深度[12]。同时该方式在进行种植时比较分散,且植体的位置更靠近腭侧,从而可更有效地增强抗侧向力,进一步减少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13,14]。

义齿的稳定性决定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的大小[15]。 本研究中观察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可以提高上颌无牙颌患者咬合力以及咀嚼效率。可能的原因是:首先,在选用Locator 附着体时以不降低咀嚼效率为前提,可以充分保证患者咀嚼效率,并且在进行植入时种植体有4 颗,可以增加植入体的固定作用。其次,该方式还能够使咬合的力量集中于牙槽嵴顶,减少牙槽嵴顶的力量,增加牙槽嵴的支持力,可以更好地稳定义齿,以此达到提高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的目的[16,17];再次,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在进行义齿模型制作时,可以减少牙齿的接触,只保留上颌舌尖与下颌中央窝的接触点,极大地减少了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进而减少侧向力,避免义齿翘动,增加咀嚼效率,提高咬合力。

长时间牙齿缺失可造成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18]。本研究中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可以促进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可能的原因是该方式具有自对准特质,在植入后可以轻松地将义齿进行定位,因此可以更好地对义齿进行固定,增加其稳定性,从而促进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同时Locator 可通过替换不同的凸模来选择效果最好的固位强度,因此可以在植入过程中充分保证义齿稳定性,进一步促进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19,20]。

综上所述,Locator 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上颌无牙颌,通过加深植体植入深度,减少边缘骨丧失量,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进而提高咀嚼效率和咬合力。但本研究样本量小、时间短且对不同时间段不同指标未进行研究,今后可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且对不同时间不同指标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义齿上颌种植体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老年人适合安装哪种假牙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不同金属材料义齿基托对口腔感染的影响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