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

2021-10-12王宏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癫痫亚群组间

王宏伟

(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临沂,276600)

大脑神经元发生异常突发性的放电,大脑功能出现短暂性障碍即为癫痫,临床常以药物对癫痫发作实施控制,但对于药物治疗,部分患者敏感性较低,迁延了病程,演变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临床尚未明确IE发病的机制,因而缺乏治疗特异性的手段。受多类因素的影响,如自身疾病、长期服药等,癫痫患者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为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关键的成分,据相关资料指出[1],联合抗癫痫药物、免疫球蛋白对IE展开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有利于预后的改善。为了解联合给药实际的作用,本文将其应用于本院IE患者,分析联合给药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临沂市莒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IE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4.1±5.3)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5.2±0.9)个月。观察组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4.3±5.4)岁;病程1~17个月,平均病程(5.0±0.8)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时,对照组选择抗癫痫药物,给予托吡酯片(Actavis Group PTC ehf.,H20140980)口服,2次/d,100 mg/次;丙戊酸钠片(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61),3次/d,0.2 g/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免疫球蛋白(国药集团上海血液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3011),注射给药,300 mg/d,5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需接受3个月不间断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全部消失,发生癫痫的次数降低幅度≥70%,即为显效;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有效改善,发生癫痫的次数降低幅度在30%~70%,即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体征无改变,发生癫痫的次数降低幅度<30%,即为无效[2]。2)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水平加以测定。如IgM、IgA、IgG等。3)以AttuneNxT型细胞仪对外周血CD8+、CD4+、CD3+水平展开检测,后计算CD4+/CD8+的值。4)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睡眠情况进行调查,该量表主要包括7个问题(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PSQI≥8分表示睡眠障碍。5)观察2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如腹泻、乏力、嗜睡、头昏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 组间总有效率比较结果如下,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分析[例(%)]

2.2 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

2.3 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经治疗后,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分析

2.4 睡眠情况 观察组的各项睡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

2.5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4例腹泻、4例乏力、2例嗜睡、2例头昏,共计12例,占比16.2%;观察组2例腹泻、1例乏力、1例嗜睡、1例头昏,共计5例,占比8.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属神经系统慢性疾病的一种,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经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甚理想,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癫痫发生时脑组织神经元过度放电,脑组织因而缺氧、缺血,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影响了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促使免疫处于异常状态。又因疾病反复发作致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内分泌系统发生了改变[3]。当前,临床常以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等均为常用药物,疗效较为良好,但会产生各类不良反应,如精神运动迟缓、共济失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严重破坏了免疫系统。据相关资料指出[4],免疫球蛋白可将因抗癫痫药物引发的免疫失衡现象有效纠正。

本研究显示,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0.5%较对照组77.0%高,与胡明辉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联合免疫球蛋白、抗癫痫药物对IE展开治疗,疗效确切,临床各项体征可有效改善,癫痫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均有效减少。对其原因展开分析,可能因外源性免疫球蛋白的注入有效改善了自身免疫功能,诱导有关体液因子、细胞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电图和功能产生作用,经对海马区Ⅲ-2R表达实施调节,使神经内分泌和机体免疫平衡得以维持,降低了患者免疫应答的强度,减弱了症状[6]。托吡酯属广谱抗癫痫新型药物的一种,可对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实施选择性阻断,减少了神经的重复放电;且会对神经末梢兴奋递质释放谷氨酸产生抑制,将谷氨酸受体阻断,抑制癫痫海马区的异常放电;丙戊酸钠可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吸收和效果均较快,因而结合抗癫痫药物、免疫球蛋白可共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产生作用[7]。

本文中,IgA、IgG水平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而IgM水平无改变,提示了联合给药可使免疫水平有效改善,IgA、IgG表达提高,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同时维持平衡,IgM无改变说明免疫球蛋白的加入不会对患者免疫记忆产生干扰,可能因免疫球蛋白会对神经系统免疫细胞产生作用,免疫、神经、内分泌三者的平衡得以维持[8]。

文中结果显示,经治疗后,2组CD8+较治疗前低,而CD4+/CD8+、CD4+、CD3+的水平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了联合给药可将外周T淋巴细胞的各项水平纠正,免疫功能得以改善,癫痫发生次数减少,可能因免疫球蛋白对细胞因子产生诱导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脑内免疫强度降低,脑细胞异常放电得以改善,癫痫发作的症状有效减缓[9]。观察组的各项睡眠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了联合给药存在较高的安全性,经提升机体免疫力,将抗癫痫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降低,且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由此可见,联合免疫球蛋白、抗癫痫药物对IE展开治疗,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疾病发作次数有效减少,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得以改善,免疫功能提升,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抗癫痫亚群组间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入侵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