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1-10-11周凡

天府数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周凡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的基础计算水平的反应,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小学阶段就注重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计算强度,为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在对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计算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及提高运算准确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也是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地也在进步,这就要求学校的数学教学课堂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解题思路,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善教学理念,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在发现问题之后,大胆的创新思维,探究问题的解答过程,从而找到最终的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

1.计算时没有耐心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算题占着很大的分量,不管是在学生的日常的学习作业或者各种考试中,学生觉得只要是计算题,那就是很简单的题目,从而造成了轻视计算题,有的在完成计算题目后过分的自信,不去进行验算和检查,这些都导致了最后产生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小学四年级,处于小学阶段的中高层次,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计算题目,需要学生经过各种运算才可以得到答案,比较浪费时间,这就造成学生对这样题目的恐惧心理,计算时失去耐心,草草的计算,并且计算之后也不去进行验算,造成了准确率大大下降[1]。

2.并未养成好的运算习惯

在进行数学计算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草稿本上先进行一次计算,将正确的解题步骤搞清楚了,再去落笔。但是实际中学生们会觉得这样很麻烦,不愿按着老师的要求进行,而是直接书写,最后可能会造成结果错误。学生们要学会正确的使用草稿本,将草稿本当作试卷看待,在草稿纸上先进行一遍运算,不能随便找一张纸或者在随意哪张纸的空白处进行计算草稿。这样会造成自己运算的思路不清晰,影响计算的最后结果。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粗心造成计算错误,也都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就需要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加以改正。

3.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不论是哪一个科目的学习,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是提升学习成绩的重点。深刻的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看到一个题目,就知道这个是什么类型的题目,需要运用哪种解题方法和公式法则等。学生需要熟练的将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和消化,才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计算能量。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在遇到问题时就会产生畏缩心理,不会使用简单的计算技巧,有的还会造成知道解题方法,但是最终计算错误的结果,这些都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部牢固造成的。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计算能力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要指导四年级的学生善于对日常生活进行仔细地观察,对日常生活中可能要经过计算的事物自己进行计算,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利用日常实践活动提升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可以进行计算的问题,还要求家长可以引导和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的进行观察,做好家校的高度配合,一起帮助学生养成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计算的能力。

比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关于小数的产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计量的需求增加,需要在计量时,运用精确的计量单位进行计量。例如,表示种类的斤、表示长度的米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换算方式得到更大的计量单位。但是,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比“1”还要小的单位,这就产生了分数,但是为了更好的将整数的十进制换算与之结合,小数就随之产生了。小数是对整数进行的延展,它的实质是十进制的分数。在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起源,明白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让学生对小数产生深刻的理解。将小数知识贴近生活,在实际进行计算时不会再产生疑问。

2.强调运算的准确率,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条件,学生的计算速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率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根本表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所以,教师再进行计算能力的训练时,不能只要求学生的计算速度,还需要重视计算结果的准确率,从而将学生对待计算的态度变得更加严谨认真。强调计算的准确率,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引导,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先看、再想、再计算的方法,帮助四年级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2]。

比如在进行《运算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已知矿泉水2元一瓶、面包3元一个,学生带了50元钱,需要买5瓶水和2个面包,这些钱可以剩余多少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矿泉水总额的计算,在进行面包总额的计算,再此基础上,需要知道总共花费了多少钱,才可以运用减法计算最终剩余的钱数。这就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先进行乘除法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模式。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弄明白了解题的思路。在清晰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提升了运算的准确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锻炼,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中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何俊.试论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31):99-100.

[2]陈志丽.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9(01):193.

猜你喜欢

四年级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让作文教学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