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探究

2021-10-11牛怡洁张志荣

决策探索 2021年18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文化自信大学生

牛怡洁 张志荣

【摘要】文化自信是彰显一个国家和民族崇高精神世界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乏的现状,并提出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以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文化自信表现为人们对其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内涵、品质及其生命力的敬畏与肯定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育其文化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当下探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谈到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5月,習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阐述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特殊地位。坚定文化自信是关乎国家强盛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前提,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知

虽然高校经常组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教育基地等场所,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但很少有大学生主动深入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认知程度尚浅,使得文化自信缺少了根基,甚至有大学生认为这些文化僵化,脱离时代,实际运用价值不大,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相融性。

(二)对外来文化缺乏正确判断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推行其价值观念,而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干扰而盲目跟风,对外来文化往往缺乏自己的判断。有些大学生对中华古诗词、戏曲、建筑、书画等不感兴趣,却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出现了受西方价值观影响支配的倾向。

(三)缺乏主动学习主流文化的兴趣

现代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导致许多文化产品更多倾向于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这些产品一味地追求吸引力。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这些文化产品,渐渐失去对主流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当下很多高校都侧重于专业课教学,不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即便有,其形式和内容也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工作,就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突破口,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前沿阵地,要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就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从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入手,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好并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高校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大学生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有形”与“无形”的教育形式,促使大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二是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网络空间已成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需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土壤做保障。当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各种平台无时无刻不在输出多样的价值观念,西方敌对势力开始借助网络空间进行文化与价值观渗透,恶意诋毁中华文化,这在无形中对知识结构不完善、情感心理尚不成熟、价值观尚未塑成的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为有效强化网络空间的管理,政府要做好正面教育宣传工作,努力传播主流价值观;高校要自觉做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的捍卫者,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利用学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弘扬主旋律,全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文化养成的培育者;大学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经得起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与正确的三观,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解与判断,所以应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培育其文化自信。一是高校要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工作,例如人生价值的实现教育、法治思维的培养教育、实现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等。二是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内容,评选出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以榜样的力量育人。三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中培育高尚品德。四是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以自身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五是要利用好社会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结合“青年大学习”“第二课堂”等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之,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在多重环境影响下,存在着不同情况和程度的文化自信缺乏现象,因此,深入探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问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1]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21-24.

[2]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金敏.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4):42-43.

[5]丁良艳,芮晓华.论文化自信与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J].决策探索(下),2021(03):74-75.

[6]马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商业文化,2021(04):124-125.

【本文系202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研究”(L20BKS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