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与启示

2021-10-11苏磊

决策探索 2021年18期
关键词: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苏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这意味着我国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到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作用;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一)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一观点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不断被证实是正确的。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马克思承认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但更倾向于自然界与人类相比具有优先地位。

(二)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理论对自然界先在地位这一学说持肯定态度。自然界孕育了人类和万物,所以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生态系统,并将这一使命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人类要在维护生态系统中认识世界,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三)自然界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他認为人化的自然被人在实践活动中,打上了明显的目的与意志的标签,人化自然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从远古到现代,人化自然的发展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改造日益深入、人对自然的控制力日益增强。远古时代“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而在现今高科技时代,达到了人对自然界的深度改造和控制。

二、生态文明的含义、特征及理论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统一,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下,人类获得的各类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总和。生态文明要求人类用文明的方式去改造千疮百孔的自然,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文明是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总结与归纳,我们应该把生态文明与其他几个文明相融合,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走向成熟。

(二)生态文明的特征

1.生态文明具有可持续性。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类从文明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促使人类努力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伴随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危机的出现,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人类为修复自然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构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与自然重回友好时期,还应在各方面约束人类的行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文明具有自然性和自律性。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的自律性,在科学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肆意开采自然资源,并试图主宰自然,直到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才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才意识到应该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建立生态文明规章制度,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的自律性,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科学地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

3.生态文明具有反思性。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时期由于没有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而过度开发并遭到自然报复后的一种反思,它反思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是反思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

4.生态文明具有伦理性。当我们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转变自身的生态伦理观。工业文明时期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认为人是主体,自然只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生活实践而从中获取原材料的基地,人可以无条件地利用自然。

(三)生态文明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打破了以往的旧观念束缚,从实践的角度重新梳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人类要持续发展下去就要坚持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这样理解的: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离开自然界,人类什么也干不成,更不可能生存。所以人类要学会适应自然,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把握,一旦超出了自然界所承受的范围势必遭受其反噬。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获取更大的资本价值,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生态的污染,所以说环境的污染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自然被卷入了人类内部的利益之争。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与启示

(一)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即在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前提下,经济、社会与环境可以共同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其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强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面对生态危机,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以实践为基础形成统一,使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有了理论基础。

(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也要注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完成生产生活活动,但他并不否定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四、结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我们要运用马克思对立统一规律看问题,辩证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要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放在同一位置考虑,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进行经济建设,否则必然会导致经济社会的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1]余小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22).

[2]张守君,周新辉.马克思的生态观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03).

[3]王贤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时代价值[J].现代交际,2019(22).

[4]吴瑛霞,夏从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07).

[5]马聪,曹雷.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7(02).

[6]周倩.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启示
探讨CTCS-3级列控系统对STP系统的指导作用
血清降钙素原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指导作用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