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中流动

2021-10-11王涛王亭月刘衍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初中

王涛 王亭月 刘衍玲

摘要: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并结合学生特点融情于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需要做到解读文本先动情、尊重学生要有情、教学设计巧用情,由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以培养出有情有义的、全面发展的“完整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初中;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78-03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1]。情感渗透的教学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途径,是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阐释了个体的学习热情、兴趣探究、知识感悟、价值观形成等都依赖于情感的支撑。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到语文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此外,语文传承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曲折的情节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情感内容[3]。初中阶段正是塑造学生性格,培养情感态度的最佳时期。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围绕着“让美的情感在课堂中流动”这个主旨,打造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以情唤情、以情明理、以情导行,让学生动心、动情,愿学、乐学。

一、解读文本先动情

若想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情感渗透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首先需从提升自身情感素养做起,再通过充分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达到情感共鸣,这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一)勤学勤悟,提升情感素养

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情绪饱满地进行教学时,学生在情感上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和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教师情感素养影响其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向学生表达、传递情感的能力。较高的情感素养不仅体现于对文本的理解上,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上。

首先,在文本的理解上,教师需要拥有对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较高的敏感性和觉察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勤于学习,对文学知识进行广泛涉猎,通过大量的思考和感悟,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克服职业倦怠,保持教学热情,同时,体察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感受,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生机,激发学生兴趣。

最后,在师生互动中,对学生持包容、接纳的态度,不讽刺挖苦学生,爱护学生的心灵等。

(二)多读多想,感受文章情感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理解的上限,作为一位先知者、先行者,教师应先对文本知识和情感进行准确把握。

首先,每一篇文学作品均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产物,其中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需教师借助更多的背景资料进行深入解读[4]。如讲解《背影》一文时,如果教师没有了解作者父子之间的矛盾和纠葛,是无法解读朱自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的。朱自清写这篇文章之前,与他的父亲矛盾激化,很多年都没有来往。他父亲在朱自清考大学前倾其所有给他办了婚礼,并缴纳高额学费送朱自清到北大读书。他的父亲后来失业了,祖母也去世了,在双重打击下,朱父仍然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送朱自清到车站北上求学,并说自己大限之期快到。朱自清回忆过往种种,写下了《背影》这篇深情的文章。

其次,对文章所传达的情感的把握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因此,认真研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初中语文中不乏看似枯燥,实则内蕴深厚、情感丰富的文章,教师可通过反复朗读、默读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如《背影》中朱自清对其父亲外貌描写的文字“他戴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以及细节描写,在列车座位上给我铺的却是紫毛大衣,买橘子回来时把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教师需深度阅读,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即朱父的爱子之心,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恩。只有教师深入理解了,讲课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尊重学生要有情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教师需认识到自身的情感能感染学生,师生间的感情是相通的、互相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当学生感知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和信任时,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另外,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思维难免中断或犯错,此时,教师的多方、逐步引导启发对于保护学生积极性至关重要,可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位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感情的感知体悟能力不尽相同。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内心很敏感,很可能由于未达成过高的目标而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自我否定,甚至习得性无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即因材施教。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分维度和梯级进行目标设计。如对于亲情感触较深的学生,可要求其对文本表达的感情进行升华并迁移到生活中去,而对于亲情感触不深的学生,要求其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即可。

其次,在对学生评价上,也应以鼓励为主,采取多元、多维度的评价。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有助于认识其多面性和培养其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例如,在主题单元的小组活动讨论中,某一小组可能表现很积极,但所给答案確与参考答案大相径庭,此时,教师不仅应依照答案的准确性去评判小组表现,还应将此次讨论中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积极性等过程性因素考虑在内。

猜你喜欢

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初中
浅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