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2021-10-11薛顶
薛顶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学校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其中导学案教学就是一种出色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导学案教育模式与初中生物学科结合,从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现状入手,探究了该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融合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非常重要。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因此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学科更深一步的学习,提升该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養,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在传统的课堂中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同样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编写时的句式多为“教师说”,而并没有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反馈状况,这样的导学案设计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缺乏参与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缺乏。
2.缺乏创新设计。初中生物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往往将教材的内容与导学案混淆,误以为是单纯的将教材中的内容编写在导学案中,由此产生的导学案设计缺乏创新,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对课程的安排也没有帮助,导学案便无法发挥正确的作用。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段心理特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对课堂学习更有兴趣。另外,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顺应了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多种教学方式融合起来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导学案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策略
(一)结合实验导学
在生物教学中离不开实验的辅助,生物实验对学生来说又充满吸引力,并且生物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并不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把知识快速转化到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导学案模式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实验中“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样的实验课题接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能够快速参与其中。教学期间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理解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然后课堂学习食物营养知识,再带领大家做实验,去鉴定各自食谱中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实验之后再让学生重新检查自己的食谱,最后完善自己的食谱。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教学之初就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带着任务进行,全程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利用多媒体导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资源众多,展示方式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帮助教师把以前难以展示出来的实验步骤展示出来,且不再受实验条件和材料的束缚。对于实验的结果也能更好总结。同时生物实验中所担心的干扰情况在多媒体模拟实验中也不会发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这一实验对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现场做实验也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完成导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好该实验过程的视频,可以让学生观看实验视频,通过视频,掌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三)利用生活情景导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尤其是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在教学设计环节,利用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导学,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缩短学生和生物知识间的距离,学生再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在课堂之中也更加有参与感。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下册《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中,教师可以采取这样的导学方案: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出水痘现象,先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试着分析水痘病毒进入人体后,人身体的变化、现象及结果等等,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清楚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这几个基本概念。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学生小时候去卫生所打疫苗现象,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打免疫针?这些都和免疫有关,那么免疫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之后的教学。
总而言之,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利用可以发挥很多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模式的运用,加深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程度,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继明.导学案“行为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探析[J].家庭生活指南,2019(12):222.
[2]穆翠侠.微课与导学案的融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