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探究
2021-10-11吴霜
吴霜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融入小学时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好小学教育衔接工作是关键。只有把教育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小学学习。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培养阅读习惯,这对于小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幼儿升入小学的过程是整个教育阶段的第一衔接点,它把幼儿、小学衔接的两个不同教育阶段,也就是幼儿、小学衔接,统一于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学生在进入小学后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更好地融入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刚上小学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2)常识问题无法理解。(3)经常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打断老师。(4)自己的东西不知道如何整理好。(5)很难表达自己和交朋友。(6)痴迷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进入小学时存在的问题大多是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无论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学生听课打断老师、不善于表达,都涉及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1]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促进小学教育衔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入小学后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幼儿园的游戏学习方式与小学的教学、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认真听课和听懂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书面语的信息,增强学生学习书面语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阅读方面打下基礎,也为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做好铺垫。然而,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却发现了以下问题:(1)无法做到自觉自愿阅读书籍。(2)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书籍的时间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
三、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1.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激发。(1)可以先选择适合学生的故事,再通过亲子互动、集体阅读等方式,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2)可以在不同的节日举办演讲比赛,并利用当天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组织学生大胆发言,如我是小说书人、小主持人播报、配音故事、创作故事、生活故事等,以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3)合作表演故事。根据故事的内容,让小学生独立分配角色,独立寻找道具,表达对作品的喜爱。(4)通过自制图书的开发,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和审美力;通过制作线索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审美力。
2.家庭教育使阅读习惯更加牢固。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小说阅读日、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阅读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也能更好地理解关于孩子的深度阅读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和教师一起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良好的阅读环境都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家长在空闲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老师给学生安排一个温馨安静的读书角,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并坚持下去。另外,父母也应该放下手机,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经常和孩子讨论书本的内容,既能改善亲子关系,又能与小学同步教育。家校一起共同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做出努力。[2]
3.在选择书籍方面,让学生拥有选择书籍的主动权,可以独立阅读书籍。在前期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采取几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1)假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读故事和提供线索,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产生兴趣,再不断鼓励学生想象并猜测故事后续。(2)猜测能力。读书时,学生常常不认识字词,使阅读变得困难。因此,大胆的猜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3)创造能力。读完书后,鼓励学生写故事。学生在对故事的理解过程中,不仅能够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看书的专注力、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简而言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掌握阅读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如善于表达、认真阅读、专心等。让学生愿意分享阅读中的快乐,教师才能更好地将小学教育衔接工作完成好,为学生顺利进行小学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迟佳鸣,李庆云.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24).
[2]张婷.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好家长,2017(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