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促进县镇学生的德育发展摭谈
2021-10-11刘瑞云
刘瑞云
摘 要: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对学生开展道德品质的教育,需要通过生活中的锻炼,让学生对生活有真切的感知和体验,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交往中,不断得到锻炼。就劳动教育如何促进县镇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劳动教育;县镇学生;德育发展
学校德育的内容广泛,最核心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一定是别人学习的对象;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不但会受到他人的排挤,更会遭到社会的淘汰。因此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对学生开展道德品质的教育,首先要通过生活中的锻炼,让学生对生活有真切的感知和体验,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交往中,不断得到锻炼。那么,劳动教育如何促进县镇学生的德育发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从教工作,就此展开讨论。
一、劳动教育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
县镇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目睹父母在劳动中的艰辛,因此常常会出现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给道德品质的培养带来困难,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明白自己现在的生活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不要理所当然地去享受,而是应该去珍惜劳动成果、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在自己对劳动实践的体验中,在汗水流淌的过程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从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感恩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这就是劳动教育带来的效果。
若没有劳动教育,他们可能无法真实地体验生活,无法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因而也就无法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也就无法获得他人的尊重,无论目前的学习、日常生活,还是以后的工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才,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系列的劳动教育,可以塑造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塑造健康心理
部分县镇学校的学生经常觉得父母的工作丢人,抬不起头来,这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很严重,也容易产生比较叛逆的心理,他们常常会因为父母从事着比较卑微的工作,而从心底里瞧不起自己的父母。另外,学生之间有意或者无意间的对比,加剧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如何让学生健康成长呢?劳动教育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塑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让他们体验父母的工作,让他们懂得职业并不分高低贵贱,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该尊重所有人的职业,更应该去尊重自己的父母,不管自己的父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应该感恩自己的父母,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对职业的体验,可以扭转这些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对自己的父母也更加崇拜和感恩,而不是嫌弃。
三、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很多县镇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靠学校,教师在日常施教过程中,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劳动,而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可以将最新的时政新闻和历史知识融合在劳动教育中。比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去参与,去擦拭街道扶手、去捡拾街道上的垃圾,通过这些简单的劳动,提高学生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思想认识,紧跟国家政策,也能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踩草坪。学生通过这样的劳动,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共同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这样健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成长步伐会更加坚实,更加充满正能量。
总之,对县镇学校的劳动教育内容,首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再通过参加具体的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而这些过程都需要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最大效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敏健.论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2010(5):55-56.
[2]贾丽.劳动技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S2):187.
[3]和光榮.浅谈开展中小学劳动技术课对素质教育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2):173.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觉下县镇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16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