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审美的培养方法
2021-10-11丁吉万
丁吉万
摘 要: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审美能力能让其发现不同美术作品的精髓,并透过作品体会美感,从而逐步实现综合发展。然而,就当前的美术教学工作看,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仍有所欠缺。在此,简析实施学生美术审美培养工作的原因与意义,并提出培养建议,从而帮助初中生提升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工作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已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包含诸多与学生审美能力有关的重要內容,从具体情况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仍需进一步落实,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充分改进。目前,探究学生美术审美工作的有效培养方法已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原因与意义分析
该工作能促进初中生的综合发展,并提高其个人素养与鉴赏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会有较大兴趣,对各种作品都有了解与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之后,学生能通过良好的能力深入发掘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如通过欣赏日本的古代画作,学生会发现其中有诸多唐朝元素,从而深入了解唐文化对其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学生能在审美能力的帮助下有效品析作品,并学会从不同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能收获诸多与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哲学。长此以往,学生能逐步实现综合发展,其个人的美学素养及鉴赏水平也能显著提高。
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现状
虽然当前诸多初中教师愈加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就现阶段美术教学而言,相关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较为陈旧,认为审美能力对初中生没有助益,并不注重该能力的培养工作。此外,部分学校认为美术与学生成绩、升学无关,因此较为忽视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更不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工作。长此以往,学生无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其与高素质人才之间的标准也会逐渐加大。
三、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分析
(一)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审美素材
对学生而言,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审美学习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充分引入信息化教育资源,并以此为媒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审美素材。例如,在学习我国古代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利用视频资源先为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让学生对不同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以及历史特点有一定了解。之后,可让学生观察相关作品,并从中找出与历史相符合的美术素材。如一些画家在表达自己情感时,往往会将自身情感寄寓在山水景色中。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代表作者情感的美术素材,一般而言,大雁意象代表春或秋,通常隐喻着作者对秋天或春天的欣赏与喜爱或悲伤的离别之情。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适当延长鉴赏时间,并利用网络资源为其寻找一些与此课程内容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再次欣赏。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在多元化素材的帮助下从多角度品析艺术作品。最终,其审美能力能充分得到锻炼与培养。
(二)带领学生深入感受创作实景,增强学生体验性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蕴含诸多能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内容。例如,手工课或实践调查,此类形式的教学能帮助学生直接体验美术实际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审美能力。例如,学生会在初中学习一些有较强实践性的美术知识,如剪纸、蜡染或扎染。在学习此内容时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寻找周围与之相关的作坊或工作室,或从事手工业的场所,并提前做好调查。在征得学校与家长允许后,带领学生亲自到相关地点观察蜡染、扎染或剪纸技术。同时,找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不同作品代表的含义。例如,用“卍”字表达对亲友“万寿无疆”的祝福。在此情况下,学生能通过讲解与观察学会正确欣赏蜡染作品。在学生对此类技术有一定了解与认知后,教师再利用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可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为学生展示不同技术,或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体会这一技能。之后,学生将自身感受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此类型的教学中深入体会不同手工制品的魅力之处,另外也落实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发扬。最终,学生能显著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以及对不同作品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取得有效成果,学生整体水平以及美学素养也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效晨辉.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11):121-122.
[2]胡秀华.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J].知识文库,2021(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