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丝网版画的教学初探
2021-10-11李绍倩
李绍倩
摘 要:丝网版画是一种运用色彩造型,以孔板漏印为技术手段的新兴版画类别,也是一种独立的现代绘画艺术种类。对于丝网版画的教学来说,通过不同的技法和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进行协调性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丝网版画教学的尝试,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才能的施展和艺术创作。对丝网版画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丝网版画;初中美术;教学发展
丝网版画的用途广泛,不仅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作品,也可以当作插图运用,其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包装印刷以及海报制作等方面。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丝网版画的创作人才也有着比较大的需要。当前,丝网版画不仅在高校相继开设,初中美术教学也在研究当中,但是在目前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化的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对丝网版画的学习。
一、开展丝网版画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承地方文化的需要
在初中丝网版画教学中,主要是进行技法的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丝网版画的造型、构图等基本的语言,并在提高版画创作的水平上,传播民族文化,也使学生可以进一步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丝网版画的认识以及研究,并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上产生情感共鸣。
(二)满足美术特长生的兴趣需要
在初中开展丝网版画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美术特长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并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构思、画稿、制版以及印刷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在中学丝网版画学习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丝网版画的艺术特性和特点,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愿意去探究相关手段以及方法;其次需要启发学生思路,并充分吸收其他绘画的艺术特色以及表现风格,进行大膽的创作,表达内心情感、思想及对美的独特感悟[1]。与此同时,在构图以及材料的运用中也需要充分让学生大胆尝试,并进行独特自我表现风格以及审美形式的创造,进行具有特色的作品创作。
(三)丝网版画的开设为学校的发展以及课程结构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初中丝网版画课程的开展体现了美术学科的广度以及深度,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探索性,不仅落实了美育的要求,有效体现了管理者的办学思想,也使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二、丝网版画的教学发展现状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丝网版画可以作为美术兴趣拓展课进一步尝试。对于学生来说,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拓展其思维,促进其美术素养的提升。学生在丝网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丝网版画的艺术魅力,了解相关的表现方法以及手段,还可以有效启发中学生的思路,充分吸收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将内心思想以及情感表达出来,形成有自己特点的版画作品。
由于丝网版画的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对丝网版画的制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高效的技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水平。在丝网版画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美术素养[2]。
三、丝网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局限性
(一)教学规划设计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
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向于技术教学以及实践操作教学,在理论研究以及知识点总结等方面不足,导致学生对版画的体系特点以及学习兴趣会有一定降低,也影响了丝网版画的教学效果。
(二)对于丝网版画整体性教学不够重视
这使得学生对印刷术的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理解印刷术教学的重要性。大多数艺术专业学校更多的是进行美术绘画以及设计方面的教学,在丝网版画教学方面并没有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质性的管理,一些简单的理论解释和技术操作影响了丝网教学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进行相关改革,就不能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会被时代淘汰[3]。高校教学都是如此,初中丝网版画教学过程中就很更难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的不足,也影响了丝网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推进及发展。
四、提升初中美术丝网版画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启发学生思维
在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相关的内容,不断地拓展视野。学生在欣赏优秀版画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为高效的版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版画制作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形式,因此在版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美术素养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此同时,因为中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因此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互动,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版画学习的兴趣[4]。在这种思维活跃的氛围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时刻保持对版画的学习和制作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享受美术的熏陶。
例如,在单色印刷教学中,想要学生有效了解印刷特点以及制作过程,掌握相关技术,引导学生增强对传统工艺的喜爱,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灵感,在课堂上营造放松的气氛。首先,请学生在拇指上涂少量颜色,印在一张废纸上,看能否清晰地印出指纹,想一想如果印出多个指纹会怎样变化。比较同一张纸之间的差异,想一想产生差异的原因。学生经过思考,指出不同人的指纹相同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指纹成了鉴定人身份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鉴别方法出现。将这些新的内容融入课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印刷风格特点的欣赏。最后,教师指导学生绘画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单色印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更好地了解单色印刷的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