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路径探析

2021-10-11刘斌沙彩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7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化自信培养

刘斌 沙彩虹

[摘 要]文化自信既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自信。统编教材既是彰显文化自信的载体,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教学实践中只要找准语文教学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之间的契合点,课堂上披文入情,引发学生对文化自信的共鸣,拓展学生文化熏陶的途径,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化自信;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24-02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可塑性很强,极易受到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因此,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不容有丝毫的差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新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紧密联系。语文课是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吸收民族文化营养、提高民族文化品位的主渠道。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言和文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更要让学生接受和形成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观和价值观。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嵌入文化自信教育呢?

一、细研精读,找准语文教学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契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优秀的传统文化积累和传承了数千年,并具有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

温儒敏先生指出:“统编小学教材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语文教材选文内容、插图设计、教学安排都彰显着文化自信,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饱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讲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教师要想把语文课程和文化自信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有效内涵,并依托课本演绎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自信力。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时,《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歌颂伟人的文章;《开国大典》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树立起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形成文化自信的精气神;《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建筑水平,其与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优秀精神逐一对应,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超强智慧、中华文化领先世界的超长历史、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超强能力。在这些包含文化自信、润物无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文化信心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披文入情,激起学生文化自信的共鸣

小学是一个人成人成才教育的最佳阶段。由于年龄的因素,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过渡。他们缺乏对于文化自信的认知力和自觉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一是通过古诗词教学,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选题自然、构思精巧;讲究韵律、托物言志;格式规范、上口易记。展示其自然简约之美、格律音韵之美、以诗言志之美,学生就能在感悟古诗词魅力中生成文化自信。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重点讲述了李白如何巧妙地把“看”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和“疑”字中包含的神奇想象,引导学生领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古人学问的博大精深、作品中的超高灵气,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敬佩,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二是用汉字的历史底蕴和魅力引导学生爱上认字写字。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对汉字的认读和默写感到困难,我着重从汉字用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图形符号孕育着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讲起,以及汉字穿越了五千年,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最恒久、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这些方面来引导学生爱汉字、用汉字。通过思想疏导,学生们增强了学习汉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从课本的故事中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统编教材中有很多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故事。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构思,巧妙援引,把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取出来,播向童心。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我反问学生:“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大家齐声回答:“爱國主义。”我又问:“我们怎样学习这种精神?”有好几名学生不约而同地攥紧拳头说:“老师,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 随之,全班学生齐声说道:“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我为学生的话语感到自豪,随即说道:“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请记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将来要更好地报效祖国,就要对我们中华文化有信心,就要好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多措并举,拓展学生文化熏陶的途径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学习的职能,又肩负着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重担。要想在小学生这张白纸上画出人生宏伟的蓝图,除了理论教育,还应该为他们的人生选好坐标、立起标杆、竖起旗帜。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阅历浅、领悟能力差,他们认知能力主要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基础,深奥的说教、远古贤人的亲和力及感染力对他们的影响较小。为了让学生在文化自信的培养中,能达到感官上亲近、学习中易记、理解上易懂、教育中乐学,教师就要用学生能接触到的历史文化、耳熟能详的人物来启迪和引领他们。我的做法是:一是把当地饱含浓郁文化特色的名胜融入校园文化当中,让学生在怡情养性中提升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请乡贤楷模走进课堂现身说法,用最直观的教导来影响学生的心灵情感,唤起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为此,我们多次利用队会、主题班会等,请老英雄、老党员以及身边的楷模走进课堂,现身讲解历史故事和先进事迹。三是引导学生开展“寻家乡文化之根,赞身边贤德好人”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起文化自信。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的是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自信。统编教材既是彰显文化自信的载体,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细研精读文本,找准语文教学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之间的契合点;课堂上披文入情,引发学生对文化自信的共鸣;联系实际多措并举,不断拓展文化熏陶的途径。这样,学生的文化自信就会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文化认同感,最终学生将会成为一名新时期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文化自信培养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