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者意识为切入点,让写作回归交际功能
2021-10-11黄彩菊
黄彩菊
[摘 要]当前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读者意识,没有写作思路,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教师的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困境。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者意识的培养,可以从教材文体、任务设计以及开发资源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写作回归其交际功能。
[关键词]写作教学;读者意识;交际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1-0019-02
所谓读者意識,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站在读者的角度,分析自身的表达对象、写作内容是否清晰,在推进写作行为的同时,确保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完整性。以读者为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会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读者意识展开分析。
一、教材文体——让读者意识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石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完全缺失读者意识,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写作任务往往都只是止步于“我要写什么”,而没有意识到“我要写给谁看”。新课标对于学生习作提出了要求,即写作是为了自我的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如果没有意识到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写作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就无法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文体的区别,并去找寻不同文体中读者的不同之处。
1.生动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科普小品文是统编教材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文体,主要采用规范科学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概念,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文《宇宙生命之谜》就介绍了宇宙生命的起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思考宇宙当中除了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并梳理了该篇科普文的脉络,即探讨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分析地球与火星的相似之处、科学家通过飞船对宇宙进行观测以及人们虽然当前暂未在宇宙中发现生命,但仍然相信有生命的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探讨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条件;最后,通过相信生命的存在的描述,引发学生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2.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
统编教材当中也收录了不少的童话故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童话故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能够从中领悟道理,这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其中的各个元素都纳入自身的思维,包括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在阅读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读者意识会逐渐生长,最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更好地进行写作。
3.借景抒情的散文
散文多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散文的表现方式除了借景抒情外,还有借物喻人。这类课文在统编教材当中占据了较多的篇幅,且这类课文篇幅较短,阅读难度较低,基本上学生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就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这类课文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获取浮于表面的语言现象,而无法做到对作者写作背景相关知识的分析。鉴于此,教师可以找一些散文原文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发现原文写得十分生涩,从而就会明白课文是经过删减、改动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步意识到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基于读者的角度修改文章,才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应该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领悟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课文不仅仅是作者心怀读者,编者也心怀读者。这样,学生在写作当中就会逐渐意识到,作品想要得到好的评价,就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要有读者意识。
二、任务设计——使读者意识触发灵感的生发器
传统作文教学当中,教师主要是以命题作文的方式展开教学,而命题作文的缺陷在于无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对于写作内容的构思也仅仅是围绕着题目展开。但是通过写作任务的设计,应用交际语境当中特有的方式提示学生,就能使学生明确作文的读者是谁,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
1.结合实际生活展开设计
创作源于生活,要想使学生创作出优秀的文字作品,就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生活展开观察,从而为之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例如,在某次下雨的大课间,由于无法前往操场进行活动,学生只能在教室内自由阅读、完成作业。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创意游戏比赛,学生独自或者是跟同学一起合作设计出小游戏,写出游戏的创作灵感、游戏的规则和游戏方法,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思维导图展示出来,而所有的学生则作为观众对这些游戏进行投票。这种任务的设计,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融合了现代信息元素,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基于内心情感进行创作
要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写作,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任务之外,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原始动机,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某次教学中,笔者收到一位支教同事的消息,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与当地的小朋友展开书信交流。在笔者告知班上学生这个信息后,学生们纷纷自告奋勇,希望与边疆的小朋友保持长期的书信交流关系。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这一交际语境:给边疆的朋友写一封信,可以介绍我们当地的文化风俗,不仅可以使用文字,也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学生纷纷动笔,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本地的文化展示出来,本地美食在他们的笔下异常美味、动物园更是妙趣横生……可见,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原始动机,便是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学生笔下的内容将丰富多彩。
3.根据认知冲突加以思考
受到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当前一部分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已经逐渐模式化和框架化。相较于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更加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也十分容易模仿成年人,因此当前各个网络平台中的小大人十分常见。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设计了这一写作任务:使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记录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并配上一段话语加以宣传。周末,笔者通过翻看朋友圈,发现了很多学生的作品。这一教学任务的设计,明确了读者对象,学生也明确了自己所写内容的阅读对象是谁,从而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对文字内容和呈现的形式加以调整,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三、开发资源——令读者意识深入人心的蓄水池
学生所写的作文如果没有读者,作文只能算是空有其表。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拥有大量读者是无法实现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班级周报的方式,将学生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定期展示出来,让学生拥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
1.将同学发展为读者
周报出版的日期定在周一,这一天也是学生兴奋又安静的时刻,在拿到刊登有自己作文的周报之后,学生笑逐颜开,拿起周报细细研读,且不断搜索自己关注的“对手”的作文是否上报了。读报时刻更是令人激动,学生当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呼声,对稿费单的细细查阅更是流露出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以上种种,都显示出学生强大的创作生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传阅的兴奋、激动之情,这更为他们下一次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予了他们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3.将家长引导为读者
周报出版之后,教师会立即拍下照片发送至班级家长群当中,使学生家长也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周报上的作文。阅读完成之后,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在班级群中积极点赞,加以表扬。例如,明明同学在此次班级周报当中发表了作品《最难忘的一次旅游》,其家长在阅读完成之后,随即在班级群中发表感言:“我的孩子,以往一直以为你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力,但是你的这篇文章让我发现了你的细腻之处。”班级周报照片的发布能够使家长也成为孩子作文的读者,更建立起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平台。得到家长的肯定,学生也会感到自己的创作是值得的,通过周报也构建起了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发展更多的读者
一旦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发,学生就会渴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到自己的作品。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周报出来之后,笔者会分别给年级组和课题组发放一份,使他们也参与进最受欢迎作文的评选当中,长期坚持下去,其中持续创作出优秀作文的学生就会得到更多的肯定,就会拥有更强的创作欲望。此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向报刊投稿。在笔者的班级中,已经有两名学生的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之上了。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写作而言,无疑是强大的力量源泉。
随着学生作文读者的不断增多,学生的写作欲望会越来越强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的写作技巧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作为写作当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将读者放置在首要位置,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写作,才能够确保写作过程真正回归童真,真正实现对传统写作教学的颠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广艳.读者意识:为格式化习作松绑[J].小学教学参考,2019(16).
[2] 朱碧霞.作文训练的起点:树立“读者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3] 周晓英.读者意识:让学生写作从放逐走向回归——基于学生生活的交际语境写作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