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在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2021-10-11曾娜娟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

【摘要】当前高中阅读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碎片化,教学缺乏逻辑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本课题基于“思维可视化”理论,将思维以过程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序列、思维图等工具对语篇内容进行加工。通过图示将语篇信息形象化呈现出来,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同时在阅读中设置问题链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启发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提高学生思维批判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问题序列

【作者简介】曾娜娟(1989.03-),女,福建漳州人,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 现状分析

阅读课是英语课中的重头戏,但是目前英语阅读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碎片化,师生过于关注语言知识,忽略了对语篇和主题的关注,学生难以形成较为完备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标”着重强调了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只有思维品质的提升,才能进一步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建立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力图从“思维可视化”角度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

二、 “思维可视化”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流程

“思维可视化”指的是将思维以过程化的形式呈现出来,采用如问题序列、思维图、概念图等工具。问题序列是在授课过程中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显性到隐性,实现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深化。结合语篇采取观察、归纳等思维方法,在语篇的探究同时,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因此,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认知分类六个阶段,提出了“思维可视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流程(如下图)。“what”阶段的阅读目标是获取语篇信息,“why”阶段则是尝试处理语篇信息,分析语篇的价值观、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情感态度,最后“how”为综合评价阶段,通过文体、修辞等方面分析篇章中文章思想,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可以利用各种图示绘制工具如xmind、百度脑图等来绘制语篇图示,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 “思维可视化”教学课例分析

两个课时按照“what-why-how”的流程进行编排,在第二课时中,为了复习篇章内容,教师再次安排了一个“what”,因此本次阅读课的流程是“what-why-what-how”。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聚焦的话题是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本篇课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作者将在羌塘之旅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当地人之口,介绍当地野生动植物过去的困境,后期政府实施的措施,此后当地的动植物保护的状况,最后作者呼吁大家关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扣紧了本单元人与自然的主题。以下为本次阅读课的思维可视化流程。

1. WHAT:善用思维导图、问题链,培养学生辨识大意和分类信息的能力。问题引入,教师在展示我国重要野生动物后,抛出问题,Q1:Let's look at some more animals, and discuss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接着,再提出问题,Q2:Watch a video about antelopes and talk about the feelings about the video.启发学生探索图示中动物的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对珍稀动物处境的思考。

略读之后,教师接着提出以下问题:Why did the author come to Tibet?Q2:Why did the population of antelopes drop so badly in the 1980s and 1990s? Q3:What was done to protect the Tibetan antelopes?Q4:Why should we continue the protection programs of the antelopes? What can we do to save the plane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以上五个问题是基于文本提出的,问题按照语篇的行文顺序,便于检测学生阅读中信息的获取情况。

速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各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并将结果绘制出一份思维导图,以下为参考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图由小组提交,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理清文章逻辑思路,并将图示在班级展示,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2. WHY:  运用判断型问题巩固学生分析问题和推断线索的能力。经过两轮的速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语篇中的一些生词、词组表达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化对语篇的理解。接着作者借助教材中的练习,即判断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和隐含意义(Implied Meaning)。这部分的练习能够提醒学生关注语篇的具体信息,学会分析信息。例如,Q1:The Tibetan antelope lives high above sea level.原文并没有关于当地海拔的表达,但是我们可以从原句 “The air is thin”推测出藏羚羊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回归文本,从文本中的表达来发现线索,推断线索,分析字里行间隐含的信息,加强对语篇的理解,为进一步解读主题含义做好思维准备。

3. WHAT:探索语篇模式、情境的问题,提升学生信息完善和概念建构的能力。第二个课时再次安排了描述性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简要回顾上个课时的内容,可以按照发现问题——得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思的思维路径,承接上个课时的内容,启发学生快速进入本堂高阶阅读课。这个部分的练习,采用信息补充题型。以语篇段落层次排列,结合事件发展时间线,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将文本信息进一步细化完善,实现整体——细节——整体的信息整合能力。最后一个段落的大意We must change our way of (6) ____. Only when we learn to (7)  ____in harmony with nature can we stop being a (8)____to wildlife and to our planet.提出作者的期許,号召大家改变生活方式,保护野生动植物,共同建设地球家园,逐步引导学生建构起人与自然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HOW:  综合自我意识问题,深化学生语篇概括和批判创新能力。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做summary,按照Topic——Why——How——Results的思维路径来叙述。学生先尝试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再进行内容充实和语篇衔接等信息加工,产出文字信息,完成概要写作。在此,教师要强调,概要写作不可照搬文本,建议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框架,重新组织语言文字。这个部分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形式,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发挥生生合作的优势,最后提交小组成果。

最后教师又安排了一组问题。Q1: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讨論后,播放一个视频,内容是关于过去藏羚羊的保护和现状,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Q2: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measures?Is it effective?Q3:How to call on others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wildlife protection?这组问题序列由概括到评价,目标是改善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探究,甚至能够提出别于常人的见解、思路和看法,实现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

本次阅读课实践,师生们从文本内容描述开始,探究文本框架、内容、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本次的研究课题,对师生的能力都提出了挑战,要求师生不断进行头脑风暴,高效率地推进课堂进程。最重要的一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教师积微成著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Bloom, B. S.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M]. New York: David McKay,1956.

[2]胡曙中.语篇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郑鸿颖.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9):7-12.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