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存在问题与发展路径
2021-10-11王斌
工业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方便,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促进乡村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节约资源、可循环持续利用、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绿色生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运用到农业之中。循环农业经济是在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农业种植和农业产业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目的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赢。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发展方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需要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另寻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以促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有许多的专家学者也已经认识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法。其中,《基于循环经济的现代农业研究》一书即是关于此问题的重要成果著作之一。该书阐述了高效生态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理论,介绍了相关区域内循环农业经济实践的经验,探索了循环农业经济理论指导下效益更大、资源消耗更少、环境污染更小、能促进更多劳动力就业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对于解决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探求新的发展路径有重要借鉴价值。
该书共包含九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生态农业的理论等。第二章是现代化农业和理论的相关研究。第三章阐述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趋势与方向,作者运用以色列的例子介绍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变革、成效等,以及中国大陆循环农业的典型实践及成效。第四章阐述我国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重点介绍了在浙江的实践研究成果。第五章运用数据、模型、图表、实例等方式分析了高效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第六章分析了生态养殖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作者以多元化的因素指标分析了浙江的畜牧业和生态养殖业发展状况。第七章是高效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第八章是高效生态农业政府扶持体系与组织制度创新,阐述了相关政策和组织制度。第九章是结论与展望,对全书进行结论总结,并具有前瞻性地指出循环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该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国循环农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的问题。农药是为了防治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而使用的化学药剂。化肥是通过一定的工业方法制成的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的肥料,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碳肥、钾肥、磷肥、尿素、复合肥等都是化肥。21世纪以来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化肥工业总体产值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农药和化肥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满足了土壤所需的营养,预防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目前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却存在着化肥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种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土壤中本身的肥力下降,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质盐碱失衡,土壤中自身富含的各种矿物质减少,这些土壤污染问题使化肥利用效率变低,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长势变差,而农民可能会继续增施化肥,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下去对土壤的危害极大。除了化肥过度使用以外,农药的过度使用也是困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预防病虫害,现在许多的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播种时使用农药,开花阶段使用农药,结果时也喷洒农药,农药的使用让农作物品相好,产量高,但是农药的过量使用可能造成农药在农产品上残留,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据统计,我国耕地土壤污染面积达到1.5亿亩、点位超标率高达19.45%。由于化肥、农药等的过量使用,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总之,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缺乏资金支持。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仍然较低。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亦是如此,一方面,农民本身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自身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政府很注重乡村的振兴和发展,但是在循环农业经济领域投入的资金还是相对有限,政府直接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分发给农民的资金,由于一些农民缺乏相应的远见卓识,这部分资金也难以用于循环农业经济中。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实践,目前我国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投资在GDP之中占比还很少,投資利用率不高,投资政策不能落实到实处,资金匮乏,这些都是困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
第三,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农业生态发展模式,需要种植主体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相较于城市居民,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也相对不高。农民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主体,素质的高低必然会直接影响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循环农业领域相关的技术人员也相对较少,人才的培养机制也不太健全,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技能的更新迭代较慢,不能很好地满足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该书还探讨了未来中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在科研水平提升与政府推动的基础上加强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循环农业经济是在农业种植和农业产业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式,但是如前文中所述,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对循环农业经济并不十分了解,因此要通过积极宣传与相应的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循环农业经济的好处。而要使农民真正认识与接受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有两个前提,首先是科研提升,这就要求农业专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术研究与经验总结,让循环农业经济有理论支撑与实践支持。这是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能深入农村与农民的一大重要前提。其次是政府推动。政府要加强对于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对农民群众宣传循环农业经济,可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传媒、书刊、培训以及进村宣传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类的宣传,使广大的农民群众认识到循环农业经济的实际效益。同时村中的领导和党员等应带头在自家的田地之中种植循环农业产品,带头参与到循环农业经济的产业链之中,积极响应支持国家关于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
第二,培育推广农业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打破目前中国循环农业经济的瓶颈,让现代农业向着高效生態农业经济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地投入研发资金,也可以吸引社会闲置资本的参与。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在各地依据当地的气候、降雨量、土壤状况等扎根基层研发新的农业品种和技术。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科技创新,要积极地发展农村沼气、立体种养、节水农业、新型绿色农业等项目,配合先进的节水灌溉、滴灌技术等,推广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技术,逐步让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成现代新型的精细化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的集聚,让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互相配合,促进区域内生态循环农业资源的流通。现阶段我们还要将各类的资源和人力物力投入到循环农业的生产和技术创新之中,积极调动科研工作者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科研工作者要发扬吃苦精神,到田间地头,以农民群众为中心,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各类的新技术培训,手把手地传授农民有关循环农业的新技术,建立一些农业试验田和示范基地,让循环农业经济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加强对于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的再利用。农村环境的污染、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困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障碍。在农村地区,要加强环境卫生的专项整治工作和长效检查工作,养殖家禽动物等产生的粪便要实施堆肥处理和无害化的利用。如现在采用的酶催化技术,将动物的粪便通过化学方法转化为肥料,这种肥料绿色清洁环保,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环境污染和工业化肥污染土壤的问题,又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还有农业作物的秸秆,要禁止随意燃烧污染大气。有的绿色秸秆其实可以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减少购买饲料的费用,有的秸秆则可以作为田地的肥料。这样既可以在田地里施加天然的农家植物肥料,减少对于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土壤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又可以将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农民购买化肥的开支。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提倡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能源,提高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当前,乡村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完善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个环节,我们要努力克服乡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路径,在种植农业时也要以此理念为指导,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内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链条,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适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循环经济的现代农业研究》一书集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汇集了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成果与先进经验,对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斌,男,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书名: 基于循环经济的现代农业研究:高效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区域实践
作者: 邓启明(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8054898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定价: 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