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自主发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21-10-11林巧莺
林巧莺
[摘 要]高效课堂是什么?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还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核心素养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需要聚焦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引领学生自主、合作、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60-0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自主性是學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前提。但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这如何能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理念冲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放下课堂权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组织时,要将学生个体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作为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法,衔接好自主学习、自主检查、自主探究、自主评价、自主拓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控课堂教学流程,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并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经验与学习环境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师互动,以确保知识素养的顺利建构。而要想革新传统课堂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核心素养落地。以《跳水》一课为例,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把控。
课前预习环节,引入导学策略。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调整好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奠定基础。《跳水》一课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强调关注学生阅读思维的激活。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该文是谁写的?文中写的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水?跳水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学生顺着导学案,参与课前预习,在预习中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学习疑惑,然后展开资料查阅,并认真思考解决,为课堂交流、互动做好了准备。
课堂初测环节,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为优化教学侧重点做好铺垫。在学生预习后,通过初测,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进程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初测环节,教师要把握好“度”,要让学生从初测中获得成就感,增进学习信心。在初测形式上,可以是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预习来回答,进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课堂深度教学提供调控依据。如在《跳水》一课的教学中,在初测环节,教师就可以提出测试问题:课文讲了什么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该事是怎样引发的?其发展、高潮、结局又怎样?通过提问,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能够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为后续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做好准备。
课堂问题导引环节,这是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把握好与学情、课文、课堂氛围的融合。如《跳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为什么孩子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在这件事上,水手的反应如何?教师围绕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课堂自主学习,把握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引导学生结合已知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在问题不能解决时,教师还要指引学生去挖掘问题的内在要素,并适当渗透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课堂探究创造条件。
最后是课堂再测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再测,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展开多元评价。如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评价,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还有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哪些知识需要巩固运用等。这能够使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营造自主阅读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阅读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阅读模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第一,在阅读中融入合作学习。自主阅读既要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考虑阅读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阅读内容展开探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想法。如学习《荷花》时,教师可以将课文阅读分为四步。第一步,初读课文,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梳理文本的线索,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第二步,展开合作学习。学生结合自主阅读,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就某一句、某一段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和体验不同的阅读感受,增进小组间的合作与互助,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第三步,对“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这句话进行探讨,挖掘其思想内涵。第四步,提炼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第二,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质疑。文本阅读不能仅限于读,还要融入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特别是启发学生去发现文本中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渗透问题意识,以强化学生的质疑品质。在学习《牛和鹅》时,对于该文的第一句话“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怎么来理解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正确吗,启发学生敢于去质疑问难,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高效教学是师生共同达成的,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或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去讨论,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牛和鹅》一文的第二段描写的是牛,但之后却没有牛的描写了,为什么这样布局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寻答案,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阅读理解的不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个体的独特性,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增进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如《猎人海力布》一文是内蒙古地区的民间故事,很多学生都喜爱听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海力布进入龙宫,会看到龙宫是什么样的?龙宫里有稀奇古怪的宝贝吗?教师借用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去完成课堂自主阅读。而在故事的续写活动中,教师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去展现不同的故事结局。
三、优化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力生成
自主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策略的灵活性、适切性。
第一,自主学习情境的搭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在小学语文課堂中,教师要摈弃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为学生创建愉悦、适宜的学习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猜字谜》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多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猜谜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相、怕、互”等字。比如,“树木有眼睛,打一字”,学生争先恐后说出“相”字;“旁边有白云”,学生立刻想到了“怕”字。教师问学生:“你是如何猜到这个字的呢?”学生回答:“怕”字的右边有“白”,左边的“竖心旁”就是谜面中的“旁边”,所以是“怕”字。于是,教师又请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互”字应该怎么设置谜面……如此的课堂,学生兴趣盎然,自主探究意识高涨,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到了提升。
第二,做到因材施教。自主课堂绝非是“等量齐观”的教学,而应是结合不同学情,做到因人而异。教师要了解学情,结合学生性格、习惯、认知水平,针对性地展开指导,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引入分层指导。初读课文,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教师给予适度表扬,并启发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思想。最后,引领学生明白,做人不能目光短浅,要敢于打破自己熟悉的圈子,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三,促进课后延伸学习。很多时候,教师很重视课前预习,却忽视了课后的巩固与延伸。事实上,在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巩固回顾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查漏补缺中提升自主学习力。在学习《和时间赛跑》一文后,对于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延伸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从读名言、背警句中深切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宝贵性,从而懂得在平时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个时间段来努力学习的道理。这样,在课外延伸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珍惜时间”的理解,也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拓宽了认知视野。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要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要在课前预习、课堂交流、成果展示、学习反馈、巩固延伸中去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从问题解决中拓展自主学习力。教师要转变观念,多角度地创设语文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肖玉琴.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
[2] 苗国霞.浅析如何让自主学习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0(10).
[3] 吴璇,许锋华.聚焦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语文教学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2).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