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校园看“双减”
2021-10-11张基广
张基广
开学已两周,“双减”工作在校园里稳步推进,通过两周来的观察和摸索,我对学校实施的“双减”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吃好午餐、睡好午觉是基本前提。“课后服务”并不等于“延时放学”,延时放学只是课后服务的一部分,学生中午在校吃午餐、睡午觉也是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
学校一般都是在中午十二點左右为学生提供午餐,如果延时到下午六点钟左右放学,则学生下午在校近六个小时的时间,就需要足够的能量和清醒的头脑来支持,如果没有吃好午餐、睡好午觉,学生下午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延时托管服务更是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学生在校吃好午餐、睡好午觉十分重要。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下午的延时托管适当提供晚餐,解决学生的实际用餐问题。
第二点思考:延时托管服务的重点是做好作业。虽然大家都知道“1+X”是延时托管服务的基本要求,但我认为“1+X”的“1”是首先要保证的,在做好“1”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好“X”,也就是说首先要保证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活动。没有“1”的保证,“X”就可能成为“花架子”。如学校提出“不带作业本回家”的基本要求,就是避免“托管服务是鸡肋,回家还得做作业”的尴尬。
另外,学校还在研究延时托管服务工作质量标准,给所有参与托管服务的老师一个基本工作标准,确保托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延时托管服务吸引学生参与、让家长满意,最重要的还是“含金量”,不是简单的“延时”,更不能是“混点”。
第三点思考:家长和学生的自觉自愿是基本原则。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一定要尊重家长和学生意愿和实际需求,因人而异、尊重差异、尊重选择。
如我们学校就给少数有不同选择的学生量身定制,为每个有不同选择的孩子做了专用的出校牌,注明其出校的时间,并派专人在校门口和安保人员一起守护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放学。
第四点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根本。众所周知,“双减”绝对不是“一减了事”,而是在做“减法”的同时做好“加法”。“双减”有两个目标:学生减负,教育提质。要实现“学生减负,教育提质”,主阵地、主战场就是在课堂。课堂教学永远是学生发展的“正餐”。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呢?途径和方法可能有千万种,但其主旨就是一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站到学习的中央;把“讲堂”真正变为“学堂”。我把它概括为八个字:精讲精练、分类分层。也就是说,把有些基本练习和作业放在课堂上当堂完成,而且布置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关注到差异,做到分层作业、“菜单自选”,解决好有的孩子“吃不下”,有的孩子“吃不饱”的问题。
第五点思考:改革评价是落实“双减”的“牛鼻子”。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源头”,“双减”政策才能更好地落地。
对于小学而言,就是要按照“双减”的政策要求,不随意举行考试,即使是中高年级的考试也要淡化分数,不断倡导和树立“进步即质量”的评价观和质量观;对于初中而言,就是要不断研究中考,改革中考的内容和方式,不刻意增加中考的难度。
第六点思考:集团化办学、学区建设、学联体建设等是长远之策。“双减”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实现教育公平,最根本、最长远的还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让老百姓的孩子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优质均衡并不是简单的“削峰填谷”,不是绝对平均,而是让更多的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就需要优质学校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优质资源、优秀经验辐射到更多学校,集团化办学、学联体建设、学区建设等在很多地方都作了有益尝试,确实是有效之策。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