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减法”与“加法”
2021-10-11孔德勇
孔德勇
落实“双减”的学校行动与思考
【编者按】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自政策颁布以来,“双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新的风向标。“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为目标,以切实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持续规范校外培训为重点,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进、落实。那么,如何结合校情、学情高效落实“双减”政策,是摆在每位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在落实“双减”政策时,既要会做“减法”,也要会做“加法”。
落实“双减”,为师生做“减法”
在学生学习负担上做“减法”。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不少为学生减负的有力措施,但无法改变家长想让孩子超前学习、快速进步的心态。校内减负、校外补,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减反增。而“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校外培训机构可谓是“釜底抽薪”,还教育和时间给学校,大量缩减学生校外培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
那么,学校该如何落实好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将学生负担“减”到位呢?光谷实验小学在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禁止给学生安排超前的学习内容等措施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去年,学校推行“书包瘦身”计划,组织整理书包比赛、称重大赛等活动,评选“自主管理小达人”,要求学生及时整理书包,把多余的书本“拒之门外”,让学生的求学之路轻松一些。今年,学校再次推出“周三无作业日”,规定每周三老师都不能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倡导学生不背书包回家,度过一个轻松的星期三。这些举措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教师工作负担上做“减法”。除质量和升学等压力外,各种填表、检查、评比、考核,与教学无关的社会性事务是导致中小学教师负担重的主要原因。而“双减”的落地,老师们又多加了一分责任。因此,学校更要为老师做“减法”,帮助老师们从一些非必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轻装上阵,更有效率地落实“双减”政策。
一是减少会议,能不开会尽量不开,能在线上开就不在线下开,避免因开会而占用老师们的时间。同时,收紧中层干部的通知权,消除之前QQ群通知满天飞的状况,由党政服务中心统一协调发布通知,可发可不发的通知一律不发。
二是减轻评价负担,对学生的评定是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平时对学生德育评价、课堂评价,还是学期末的综合评价,都需要提高效率。学校借助建设“智慧校园”的契机,优化评价方式,引入“小红花”评价系统,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课堂学习表现进行即时评价。老师们通过手机对学生进行“一键式”评价,或手机与学生智慧卡轻轻一碰,学生就能收获老师送的“小红花”和相应积分,并看到相关的评语,评价结果也会第一时间反馈到家长手机上。借助信息化手段,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又帮助老师们有效分担了评价的事务,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三是减轻书写的负担。各类表格的上报填写,尽量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优化检查、评比的环节。同时,倡导电子化备课,把检查重点放在“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上,帮老师们从繁重的书写中解脱出来。
四是淡化考勤制度,光靠考勤是“拴”不住老师们的心。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给老师们自由与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当中,还老师们一片宁静自由的“教育天空”。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大力招募社区和家长志愿者,帮助老师们完成“课后服务”活动,适当减少老师们的工作量。
推行“双减”,为师生做“加法”
在教师思想和权利上做“加法”。“双减”政策的推行,势必增加了老师的工作时间,老师们思想上难免有波动、疑虑甚至产生抱怨。因此,在老师们的思想方面,要会做“加法”。学校要加强宣传与学习,让老师们认识到,“双减”的推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实施“双减”政策,不仅仅在于为中小学生减负本身,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次“双减”政策是追求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革命性举措。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必须站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双减”政策,并集全社会之力来共同努力落实好。
同时,还要给老师们增加“福利”,适当下放“活动权”和“培训权”。学校实行年级主任聘任制,给予相应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鼓励年级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提升年级组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增强老师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培训是老师们一种“福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邀请名师专家授课,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在“个性化教育”上做“加法”。推行“双减”,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难免会使“双减”政策荒腔走板,从而使课后服务沦为应试教育的“责任田”。因此,课后服务实施“个性化教育”才能保证“双减”政策扎实落地。学校在课后服务在辅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为培养学生爱好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学校“特色社团”和“班级社团”的双轨举办模式,让多数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与文体活动中。目前,学校开设了25个校级特色社团、59个班级社团,涵盖学科知识、藝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教育、航天航空、机器人等方面,做到了文化教育与体艺教育并驾齐驱。伴随着每天下午课后延时服务的铃声,校园里沸腾起来,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奔向属于自己的欢乐殿堂,参加每天心驰神往的社团活动。
总之,落实“双减”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统筹推进、共同治理,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构建健康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