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教师何为
2021-10-11付辉
付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出台之后,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教育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了解读。“双减”政策的落实,无疑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努力。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教师责任重大。落实“双减”政策,教师何为?
践行师德规范,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的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如教师上课时不搞“留一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的诱惑、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给学生考试成绩“排名”、不在班级群里向家长推荐校外培训机构、不到校外辅导机构讲课、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坚守教育初心、上好每一堂课等。
大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双减”的主阵地。教师要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诸多错误做法,坚持素质教育,按照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学情(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理想、学习基础等)、课程、教法和学法,采用对话式、探究式、合作式、生态式、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努力做到精准施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些年国内流行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教学理念和做法,都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加强作业研究,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为扭转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教师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等。在此基础上,有几点格外重要: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妥善处理好布置作业的难与易、质与量、新与旧的关系。再次,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如,作业开始前先温习当堂所学的习惯;完成作业时独立思考、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的习惯;作业批改后及时订正的习惯等。最后,教师要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批改、反馈之职责。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加強面批讲解,耐心答疑辅导。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积极参与学生课后服务。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后服务不是学科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不是讲新课,而是通过各种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兴趣特长,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再次,教师要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立足地域、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教师要在参与学生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服务力、统筹力。“学习力”要求教师要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师,才有资格、能力和学识胜任学生课后服务的工作。“服务力”要求参与学生课后服务的教师具备服务学生的意识、态度、思维和技能。“统筹力”要求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能够统筹好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等关系。
总之,在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过程中,教师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需要教师加强作业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力,做好学生课后服务。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