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解读 激活思维 多维表达

2021-10-11李畅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李畅梅

[摘 要]深度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展开多维表达。只有这样,才让阅读学习走向深入,使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的表达规律,养成阅读思维的习惯,促進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46-02

在语文教学中,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敢于打破以往的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以学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建构阅读课堂,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有条理、有根据、有深度的思维活动,探究文本内容,这样使阅读课堂走向深入。

一、挖掘核心知识,深度解读教材

语文教学只有触及知识的本质内核,体现学习本质,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只有注重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并站在学的角度挖掘文本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才能使要素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

(一)核心知识具有统领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单元课文中找到能统领大单元学习的相关知识,并以此作为关键的学习内容,把学习材料与学习活动以结构化的形式整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隐含的语文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什么是静态描写?什么是动态描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一问题作为统领问题,引导学生直抵语文要素的本质内核。《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从静态和动态方面描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动静结合的方法把小艇的特点和作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如临其境一般,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牧场之国》一文,牧场与城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牧场里有各种牛、马、羊等,是一个热闹的场所;城市的深夜是真静,是一切都不再动的静。在文章中,作者看似在写动,却又给读者一种无比宁静之感,这就是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从单元语文要素出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作者笔下的动静结合表现手法进行探究,理解动静结合的表达效果,并自觉把这种表达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核心知识具有策略性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是语文知识、技能的总和,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关键能力。怎样才能把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应以思维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把语文要素背后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整合在一起,提出恰当的问题,以促进要素转化,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是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大自然的声音》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2~3自然段”。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呢?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谁的声音—声音什么样—阅读感受”这样赏析品味语言的方式展开学习,鼓励学生按照这样的结构形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术语概念,而是一个可以运用的策略性知识。

(三)核心知识具有情境性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运用与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到单元要素在不同语境中的落点,教给学生依据情境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方法,以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草原》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首先,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草原的美景。当学生被那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所震撼与陶醉的时候,教师再有感情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作者笔下的草原美景中。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把文字还原成为画面。由于有了教师精心营造的情境,学生能轻松地完成“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任务。

二、优化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优化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实现。教师可以从任务设计、情境创设、搭建支架等方面来优化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任务引领,深层探究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阅读碎片化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增长缓慢。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采取任务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以及审美素养、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那一定会很好》一文,基于文本内容的特点,教师通过三个层递式问题来统领课堂教学。问题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把它的历程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把这段历程讲一讲。”问题二:“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很好这个词语,找出来,读读这些句子,说一说树的这些想法都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问题三:“结合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说说自己对‘快乐的理解出现了哪些变化。”教师以问题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文,逼着学生走出舒适区,在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中走进阅读的深处,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激活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及学生心灵的深处,实现深度学习。具体的情境、特定的学习任务能唤醒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语文知识的转化与生成。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一文,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同学们,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前举行。每年的节假日,国内外有许多游客都到天安门参观。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当看到大家站在天安门参观的时候,面对不同的参观对象,你会怎样把开国大典的经过讲给大家听?”教师创设了具有现场感的情境,很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讲解已经不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以解说员的身份根据特定的观众有侧重地提取文本信息、整合信息并进行创造性加工的过程,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借助工具,深层转化

语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真正经历“上浮”与“下沉”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呢?教师可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搭建功能不同、形式多样的助学支架,让学生充分借助这个“工具”打开思维,从而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是批注阅读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上一篇《牛和鹅》的学习中,学生对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与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这样,促进深度学习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三、注重读写融合,多维表达提升

(一)关注表达方式,学习迁移运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要让学生运用文本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在阅读与表达的结合点设计迁移运用的学习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迁移运用语言形式能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文本的动静结合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思维导图,活化表达方式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编排了許多“读读”“说说”“写写”等实践性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具有开放性、表现性的输出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实践,而不是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的操练,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田忌赛马》一课,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怎样讲述才能让学生理解田忌赛马时马的出场顺序与取得胜利之间的逻辑关系呢?教师可先让学生把文章中人物、事件以及赛马取得胜利的原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进行讲述。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讲述难度,而且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路径,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关注动态生成,阅读表达互融

阅读教学应从单纯的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通过有意义的追问活动来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一文,教师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然后进行学习交流活动。在汇报展示环节,有的学生说:“我批注的是‘真好一词。我觉得‘真好用在文章开头,直抒胸臆。这种开头方式值得自己学习运用。”另一个学生说:“‘真好一词不应该用在开头,而应该在自己和珍珠鸟真正亲近并喜欢珍珠鸟之后再用上这个词语,这样显得水到渠成。”这样的交流碰撞,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也使得学生对“真好”一词用在开头、中间、末尾等不同的表达效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在这过程中,学生一边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吸纳,一边调整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认知。这样,在表达—倾听—调整—表达的交互推进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深度解读文本、优化阅读以及表达活动等方面展开教学,能促进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