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阅读”
2021-10-11保群
保群
[摘 要]以往的阅读教学,注重“教课文”,导致教学效率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统编教材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引导阅读教学从“教课文”向“教阅读”转变。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策略的学习,同时也是“教阅读”的一个尝试。教学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时,教师应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这一单元的作用及特点,在课堂上采取元认知、技术性、整体性、沉浸式教学策略,并引导学生实践运用预测的阅读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预测策略;教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5-0017-03
一、从两个追问谈起
2006年,赵镜中教授以台湾小语会理事长的身份,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并担任评委。在点评优课时,他发出了“教课文”还是“教阅读”的追问。“教课文”与“教阅读”的主要区别在下面几点。一是阅读数量的不同。“教课文”即教教材单篇文本,“教阅读”是教整本书的阅读。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教课文”教的是一个个知识点,比如,字词的掌握、句段的赏析、文章中心的感悟等;“教阅读”更多的是教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作者的谋篇布局、故事人物的人生历程、文章的言语智慧等。三是教学方法的不同。“教课文”注重师生交流互动,课堂氛围讲究“动”,追求快节奏;“教阅读”注重学生自己的浸润感悟,课堂氛围外显为“静”,追求慢节奏、深感悟。四是教学的目标不同。“教课文”教的是能力,属于技术层面,教的是“线”;“教阅读”教的是方法,是素养的综合发展,教的是“面”。五是教学评价的不同。“教课文”重点评价学生对语文知识、对文本思想与情感的理解;“教阅读”重点评价学生阅读的兴趣,对阅读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的情况。
再联想到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追问。他说:“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我们恐怕还认识不足。”针对吕叔湘的追问,温儒敏教授在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直截了当地说:“回答吕叔湘之问并不难,语文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原因就是读书太少。”
因此,统编教材编写的亮点之一就是增设了阅读策略单元。从三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教材都在上册安排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提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四年级上册提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五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六年级上册提出“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些阅读策略的提出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所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脉相承。笔者现重点谈谈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的认识与探究。
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作用及特点
(一)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作用
1.增强阅读兴趣
预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根据某些外部征兆而推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明确指出:“猜想和推测,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儿童喜欢猜测、幻想、想象,这是儿童的天性。猜测和推想符合儿童探奇猎趣的特点,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思维品质
预测的阅读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样阅读中,学生根据前文的铺垫、伏笔,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情况进行猜测,使预测结果合情合理。同时,进行情节和结果的预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每个人对文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认识、体会,他们的预测就会不同。这样,同一文本会出现多样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结局,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3.提升阅读质量
预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随时、随机进行预测,这样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走进故事,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这样的阅读之旅是深刻的、深度的,能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預测阅读策略的特点
1.预测的方法性
预测不是凭空猜测、猜想,是有具体的方法要求的。如,根据文章的题目预测,根据教材的插图进行预测,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预测,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预测,根据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预测等。
2.预测的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猜测。在阅读中,可以不断地问:“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的情节会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如,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看了课文题目,我们就会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读了课文第一段:“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有人住了。”学生就会预测:“故事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即使读完课文,也会预测:“老屋真的永远倒不了吗?”
3.预测的合理性
预测既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幻想,而是有根据的猜想、推想。预测应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符合人物性格的特点,符合故事给出的条件。预测的合理性是对预测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
4.预测的开放性
预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按序预测,就是根据文章的发展,从标题、故事的起因开始,从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逐一有序地进行预测,这是一种纵向的预测。二是平行预测,就是根据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假设,对同一层次进行不同的预测。故事情节可以有多种推进路径,故事的结局也有很多种,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介绍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小男孩儿剪了当作放风筝的长线,被鸟太太当作晾小鸟尿布的长绳子。学生还可同时预测,可能被小猫当作钓鱼的丝线,可能被小猴用来荡秋千,可能被小朋友拿来当作跳长绳的绳子……这就是平行预测,是一种横向的预测。同时,对预测的评价也应是开放性的。
三、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
(一)元认知教学策略
为了增强预测阅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测的效果,在教学时,一般不要求学生对单元的课文进行预习,这样使学生带着对预测的元认知走向阅读。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既有故事情节的推演,也有故事结局的预测。如果预习了课文,学生就会失去对猜测的兴趣。元认知的教学策略就是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陌生感。当学生的推测与故事情节吻合时,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即使预测与故事情节、故事结局不同,学生也会有一定的获得感。有的预测, 学生甚至会感到比原文更新颖、更有趣,这样使学生不断尝试预测,从而产生探究文本的欲望。因此,在进行预测单元教学时,一般不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
(二)技术性教学策略
预测单元课文的教学和普通单元课文的教学相比,更偏重对预测策略、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虽然跟常规课文教学也有类之处,即兼顾生字的认识与掌握、词语的辨析、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等,但这些内容的地位相应退后,而突显阅读策略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阅读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预测单元的教学应突出对预测方法的技术性指导。
(三)整体化教学策略
预测单元内容的编排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故事的结局是封闭性,强调的是随机性猜测、形成性猜测,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预测的方法。课文后的“学习伙伴”提示学生:可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文章的结局是开放性的,教学训练的重点既有故事情节的预测,也有文章结局的预测。《小狗学叫》则开放性更大,正如课文开头导语提示:“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什么?”教材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结局,教学时更应侧重于故事结局的推测。
从课后练习来看,这一单元的教学也要体现系统性、整体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课后提示:“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测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从这知道,教学的重点是针对故事发展过程进行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的课后练习:“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强调学生运用方法进行预测。《小狗学叫》课后练习主要强调的是,故事的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让学生进行预测。从训练的角度看,这三篇课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从学习能力培养上看,第一篇教方法,第二篇重尝试运用,第三篇重巩固训练,并在语文园地中利用“交流平台”进一步总结预测策略的方法以及作用,同时习作“续写故事”也是训练学生预测的能力。这样,该单元教材文本、语文园地、习作训练三位一体,形成相互促进、层层递进的教学整体。
(四)沉浸式教学策略
温儒敏教授在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本来就很热闹、很浮躁,缺少沉浸式的阅读,缺少真正个性化的、自由化的阅读。
那什么是沉浸式阅读呢?温儒敏教授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从“吕叔湘之问”说起》一文中写道:“传统的语文教育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古人学语文,从蒙学开始就是以读书为主,先生是很少讲的。从《千字文》《增广贤文》《大学》《中庸》《左传》等,一路读下来,似懂非懂地读下来,慢慢读得熟了,由不懂到懂,文字过关了,写作过关了。这是浸润式的学习,整个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文化的感觉有了,语言的感觉也就有了。”
由此可见,浸润式学习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教师讲得少,二是学生沉入阅读中。如果说常规单元教学更体现“动”,那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则更显“静”;如果说常规单元教学讲究快节奏、高效率,那么阅读策略单元则讲究慢读感悟;如果说常规单元教学更多体现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被动学习,那么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则更多体现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如果说常规教学单元较多体现为师生活动,那么阅读策略单元则更多体现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这就是浸润式的课堂教学。预测单元课文的编排,从课型上看,一篇是精读课文,两篇是略读课文。从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可以看出,阅读策略单元更强调让学生自己去体悟,自己去发现方法,尝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因此,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更讲究的是一种浸润。正如朱熹所说:“观书,须静著心,宽著意思,沈潜反覆,将久自会晓得去。”
(五)實践性教学策略
笛卡尔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对方法的掌握,尤其是阅读方法的掌握,仅靠三篇文章是难以让学生扎实掌握,并达到固化内化的目的的。因此,要反复地进行练习。预测策略的掌握要通过多种实践、多次运用才能达成。预测的方法是一种实践型的方法。因此,不仅要在课内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且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一篇走向多篇甚或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进行练习。
那该怎样进行选文呢?预测单元所选的文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首先从体裁看都是学生喜欢阅读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一般情节曲折,内容生动,表现形式精巧,对自然物的描写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故事有利于学生展开预测、想象,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其次,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他们游戏的对象,也都是他们的玩伴。皮亚杰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儿童具有“泛灵”心理。他们常把布娃娃当作朋友,给它扎小辫子,跟它说心里话。其三,从故事发生发展来看,这一单元所有故事都是通过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非常适合学生进行猜测和推想。《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的是老屋即将倒下,但在小猫、老母鸡、蜘蛛的请求下,老屋没有倒下的事情。《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讲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由于沾到甜果酱,胡子慢慢变长,相继被小男孩儿、鸟太太发现后,各自剪了一段的有趣经历。
这也启示我们,在进行预测阅读策略教学时,从课外进行选文要注意两点:一是文章应具有想象性,二是文章应具有鲜明的规律性。在教学本单元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让学生续编故事。如“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他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可以预测,瞌睡虫会跟蜻蜓做朋友,会找小兔做朋友,会找青蛙做朋友等。这样,通过迁移运用,让学生掌握预测的具体策略。
四、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
温儒敏教授说:“要强调读书方法的传授。”一堂课下来,能把握得住的“干货”就是读书的方法。《课标》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无书的日子》中写道:“半本《约翰·克里斯朵夫》几乎叫我看烂,散页的中外诗词全都烂熟于我心中。然而,读这些无头无尾的残书倒别有一种体味,就像面对残断胳膊的维纳斯像时,你不知不觉会用你自己最美的想象去安装它。书中某个人物的命运由于短篇少章不知后果,我并不觉得别扭,反而用自己的想象去发展它,完成它。我按照自己的意志为他们设想出必然的命运变化和结局,我感到自己就像命运之神那样安排着一个个有意味的生命历程……当初,续编这些残书未了的故事,我干得挺来劲,因为在续编中,我不知不觉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经验,调动出我生活中最生动、独特和珍贵的细节,发挥了我的艺术想象。而享受自己的想象才是最醉心的……”
在冯骥才先生看来,“预测”就是“续编”,它能够“调动自己最生动的人生体验”, “预测”就是“醉心的享受”。同样对于每一个学生,“预测”策略其实也是最原始、最生活的阅读经历,它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近作品,丰富想象,体验创造,从而喜欢上阅读。
统编教材中,阅读策略除了作为专题单元呈现之外,还分散在单篇课文中,如“边读边想象画面”“概括长文章的方法”等。但作为阅读策略单元,如预测,更应突显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以实现编者的意图,提升阅读效益。
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策略的学习,同时也是从“教课文”过渡到“教阅读”的一个尝试,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