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新模式
2021-10-11文乾戎陆庆
文乾 戎陆庆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转型发展,除要打破固有的人才培育思维模式,还应从制度上落实国家人才兴国的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通过企业和高校二者之间的深度合作,能有效解决人才培养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发展。为此,本文从当前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路径,以期为产教融合模式的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9-0020-03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下,我国推行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意见》为教育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现阶段,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领域迫切需要优化人才结构,培养更多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全面型人才。面对这种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需要与企业展开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解决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并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推动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特点与作用分析
产教融合主要是指联合企业生产和高等院校教育工作,将企业生产项目、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有机融合,打破教学和生产之间的隔阂,在双方良性互动下,实現教育事业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协同发展,构建二者各取所需的利益局面。在具体实践中,院校和企业相互配合,改变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学校打造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地,通过企业管理理念和生产项目的深入,实现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系统,保障企业和院校的紧密融合。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据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力度不足的情况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措施,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近几年实施的情况来看,产教融合呈现出了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对于人才培养而言,产教融合中企业生产项目进入课堂,可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项目操作的机会。而对于实训活动,学生可进入企业了解管理理念和发展的方向,更及时地把握就业市场状况,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而对于企业而言,高校可在科研和管理理念上给予企业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更是能够了解人才的发展状况,为企业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以及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二、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首先,因为我国开展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时间较晚,在相关支持政策和制度的构建上还存在难以贴合实际的问题。虽然我国政府针对教育改革措施的现状多次推行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但是落实到实践中相关的政策内容实施的细则不完善,部分内容难以落到实处,造成校企的合作不紧密,存在流于表面的问题。其次,在经费上也存在保障不到位的情况,高等教育作为公益性质的活动,虽然在校企合作中能够获得企业资金上的支持。但是大部分教育活动的经费来源仍依靠政府拨款。而面对国家支配经费上的约束,部分活动会出现难以持续的状况,使高校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不足,产教融合的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难以持续提高。最后,在协同育人机制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的利益目标不统一,使合作难以深入。高校和企业在发展目标、运行模式、利益机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校以开展教育和科研活动为主,自身不参与企业经营活动,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更是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为根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不同利益导向下,企业和高校的合作缺少一定的动能,而协同机制建设的不完善更是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使企业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职能,而这难以形成持续性合作的关系,校企协助难以深入。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存在不利因素
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自身实力的有待提升使其在满足企业需求上存在持续性不足的问题,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模式上,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理论性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实践课程相对不多。同时,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过慢,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缺少联系,更是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匹配,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针对部分合作育人问题难以达成一致,使合作项目实施缓慢,且合作的关系不稳定。三是二者相互支撑的能力薄弱。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不多,针对部分科研成果的转化缺少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撑,对企业而言,高校没有过多的服务能力,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而企业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会使自身不能为院校提供技术服务,二者协同育人的水平难以提高。
(三)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主动性有待增强
在产教融合中,企业与各大院校相比较,参与各类育人活动的主动性还有待提升。企业和院校在育人方面上存在目标的不一致性,受到利益分配的影响,企业大多数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并采取消极合作的态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特别是在校学生进入企业中参与实践,企业需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管理。而大学生自身操作经验不足,实践中容易造成失误或者事故,致使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或付出一定的成本。一旦人才没有被企业所用,那么企业会出现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另一方面,受到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部分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只是简单的使用人才,在短期内不会产生社会和经济的效益,因此还未将这项工作纳入整体的运行体制中,在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不足,二者合作不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成为构建产教融合格局的主要阻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模式落到实处
政府部门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教育治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推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推进管办评分离及“放管服”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首先,建立第三方评估评价监督结构。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协同地方发改委、教育部门、产业或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第三方评估评价监督机构的建立,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内在驱动力,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等指导思想,推进人才需求预测、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通过招生计划、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等宏观调控手段,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高效开展。其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减少行政干预,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然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放开价格管制,加快推进教育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公立、民办高校的办学公平公正,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此外,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实现要求,进一步搭建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冷门专业人才供给。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应按照区域经济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经济社会结构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支撑进行托底保障。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落实需求,进一步搭建稳定长期的经费投入机制,有利于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力向产业竞争力的转化,让高校真正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进一步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
(二)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理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落实产教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应用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教育思想,积极转变专业教师传统教育观与教学观,优化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站在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上,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想观念,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服务企业的潜能,切实解决当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等问题。然后再通过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参观调研,参与技术攻关、项目开发和员工培训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自身实践经验,确保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科研,将教书育人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进一步构建校企双赢互利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其次,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将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需求相对接、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始终围绕“产教融合”这个关键点。此外,还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大力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多元化教学模式与先进教学设备设施,辅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以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为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加强人才岗位培训,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需求、适应岗位工作,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产教融合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重策略,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送到企业中,承担技术科研工作,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知识理解,丰富自身实践技能,成为具有“双能”教学能力的专职教师。然后,通过从企业、行业中引进或聘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与校内理论专业教师联合授课,主动担任企业导师工作,以互补式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能力。其次,引导和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专职教师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不断参与教师培训和教育活动,在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服务品牌与特色,有利于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社会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模式的高效落实。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导向、管理、评价、激励等手段建立教师双通道发展机制,推动校内专职教师同时进入教学通道、产业通道,同时承担教研任务和产业任务。并按照两个通道评价标准对专职教师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进行等级评定,实施双薪酬激励措施。既有利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又能进一步稳定优秀教师队伍,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四)增强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力度,协同培育应用型专业人才
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落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育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学校市场竞争力与办学效率,还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因此,企业应加强自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活动中的参与力度,积极牵手应用型本科院校,敢于长效投资,切实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协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培育企业所需专业人才。首先,企业管理者应主动更新观念,承担社会责任,从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产教融合。其次,企业应主动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办学活动,深入挖掘自身有利资源和优势,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互换资源,弥补学校人才培养资源空缺的同时,获取自身匮乏资源,真正实现“双赢”。除此之外,企业应积极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的企业技术和学校科研对接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共建研发机构与人才培养基地,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期性、持久性,为双方提供培训、研发、交流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新一轮知识创新。
总而言之,在人才兴国的战略下,各大院校纷纷开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传统实践育人力度不足的问题,与企业展开深度的合作,构建产教融合的发展新格局。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我国开展产教融合的经验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展开合作时还存在较多的阻碍。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的质量,本科院校与企业应构建深度合作的关系,并在制度、师资、融合机制上做出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才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章雁峰,杨芬.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分析[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20,23(5):59-62+69.
[2]郭秀珍,刘芳,刘晓辉.应用型高校“四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0):160,159.
[3]黄良杰.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典当专业“产教五位一体化”模式[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32(6):71-75.
[4]黄晓懿,钟林.产教融合视角下实践教学主体分析及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2):91-92.
[5]洪晓波.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基于政府、高校、企业的视角[J].改革与开放,2019(5):105-107.
[6]王素珍,张利民.应用型本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基于产教融合视角[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1):190-192.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