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10-11◎朱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工职业技能证书

◎朱 燕

(1.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通226007;2.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京210098)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行业以“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及管理信息化”为代表的产业化变革成为大势所趋。以建筑BIM 技术为代表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手段能够打通规划设计、生产施工、交付运维三个独立阶段的信息壁垒和管理瓶颈,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变革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的建筑工业4.0 战略时代的到来,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对建筑业提出产业升级要求,全面推进产业现代化,对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原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批掌握信息化手段、现代建筑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而BIM 技术是建筑产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一线BIM 技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为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产教融合,国家于2019 年4 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证书就是首批试点的5 个紧缺技能证书之一。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荣幸获批成为首批BIM 证书培训考点。借此契机,学院大力推动BIM 应用技术发展,与国内知名BIM 企业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建南通市现代建筑业公共实训基地BIM 技术中心、BIM 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等实训基地,并进行了基于1+X 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目前,学院BIM 技术应用已覆盖建工类所有专业教学,涵盖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建造施工、工程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

一、1+X 证书制度下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院依据建筑产业链全景图(见图1),与多家龙头企业合作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内容转化为教学模块纳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构“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1],形成学历证书课程+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

图1 建筑产业链全景图

以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例,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以培养“会建模、能应用、懂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接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择体量不大、有一定的异性结构、涵盖所有知识点的3 个典型案例(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工程案例),贯穿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及案例化教学,将BIM 模块植入既有课程,形成基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BIM 课程体系(见图2)。根据专业岗位群及岗位核心能力,划分四大职业能力模块,即识图能力、建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模型综合应用能力。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典型案例出发,对接1+X 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共开设20 门专业课程[3]。

图2 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图

针对不同层次生源,进行专业课程模块化组装,搭建分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不同生源下BIM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与培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从多媒体课件库、视频资源、企业案例、网络课程、1+X 证书标准、教师教学备课平台等入手开发专业课程资源,搭建“课程教学资源、企业案例资源、职业培训资源、标准规范资源”为核心的四大资源包,并持续更新和丰富资源。加强BIM 证书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校本考证教材。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1+X 证书制度下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BIM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探索高职建工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二、1+X 证书制度下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学院从2015 年开始选派教师参加BIM 技术方面的相关培训;2016 年将BIM 技术融入建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对BIM 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及改革。通过几年的实践,搭设了完善的BIM 课程体系,强化了教师BIM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校企共建了BIM 实训基地,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于BIM 证书的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1+X 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土建类专业于2016 年全部开设BIM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BIM 技术应用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入课堂教学中,相关课程实行“以证代考”,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一体化[4](见图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推行“三融合”(职业道德融入课程、考核点融入课程评价、双创教育融入课程)、“四化”(课程工作化、项目真实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及“五进”(企业文化进专业、企业师父进课堂、教师进项目、学生进工作室、技术服务进企业)举措。

图3 1+X建筑信息模型证书课证融通模式图

(二)重构1+X 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院结合生源层次及技能等级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重构。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专业课程进行“1”+“BIM”课程模块化重构,根据不同生源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完成人才分层次培养,形成了包含“通识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和“BIM 证书课程”模块的1+X 专业课程体系。各课程模块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实行分段协作模块化教学及分模块考核,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成果导向。针对BIM 职业技能初级、中级考核要求,“BIM 证书课程模块”由对应的初级、中级课程组成,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校本考证教材,完成《BIM 建模技术》《BIM 机电建模》等课程的数字资源开发。

(三)强化教师BIM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国家500 强企业顶岗、国培省培、国(境)外进修、访问工程师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为兼职教师,实行校企人员互聘互兼,组建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校企混编的BIM 教学团队。与BIM领域知名企业合作,组建教师实践工作站,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支持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应用与改进,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

(四)共建 BIM 实训基地

以1+X 证书试点为契机,整合学校资源,校企深度融合共建BIM 实训基地,先后建成南通市现代建筑业公共实训基地BIM 技术中心、BIM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等。基地安装稳定成熟且符合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软件及平台,可供BIM 证书培训及相关知识学习、实践操作和证书考核、学生BIM 技能大赛。每年完成学生培训600 人次,证书通过率≥80%。积极组织参加各类BIM 竞赛,多人次获奖。

此外,学校与上海益埃毕集团公司、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BIM 联合研究院,致力于建筑产业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综合方案的研究,研发建筑产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面向整个建筑产业提供涵盖企业管理、项目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产品运用、BIM 咨询与技术服务。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条件,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满足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

三、结语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信息化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用工需求和新时代高校自身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融合后的创新与实践[5]。以1+X 证书试点为契机,整合学校资源,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培养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主动适应1+X证书试点工作需要,完成培训考核认证工作,将是一条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建工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新技术在中铁建工集团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