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综合整治分析

2021-10-11郭宇樯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项目区管护田间

郭宇樯

(河曲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河曲 036500)

一、实施计划

前期工作完成后进行项目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竣工验收等。

二、设计目标

本次项目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要目标,通过土地开发,使原未利用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将对新增耕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改造,使耕地质量提升,科学地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相应配套设施;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三、设计原则

项目本着集中连片,统一开发,形成规模效益的原则,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兼顾,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四、设计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

2、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尽量维持原道路系统格局不变;

4、符合项目区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5、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

6、管理运行方便;

7、以项目区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方向。

五、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

(二)自然条件

a 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于丘陵区,具体情况如下:

片区沟壑纵横,沟壑深度约为10~30m,土层厚度在10m 以上,沟壑呈“V”型,山势较缓、沟壑面积大,全部为坡地且田面内坡度较大,坡度不超25°。

b 气候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高寒、干燥、风沙多,雨量不大而蒸发量大,十年九旱。

c 土壤

土壤土类为灰褐土及草甸土,灰褐土土质较粗、流散、通气、不抗蚀、有机质含量低;草甸土土体湿润,层次明显,颜色灰褐,肥力较高。

d 水文和水文地质

地表水属黄河水系,浅层地下水主要为河流冲洪积层孔隙水和黄土层孔隙水两类,深层地下水主要为裂隙岩溶水。

(三)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项目区以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仍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民收入低。

(四)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全部为其他草地,开发为可耕作的农田,通过土肥措施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耕作条件提高,地形坡度降低。

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道路交通设施

项目区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利,通往田间的道路较为便利,且路路相通。内部交通相比较差,项目区内部道路体系不完备,需进行规划,来满足耕作需求。

(二)自然限制因素

项目区地处丘陵区,起伏不平是影响田块布局的最大障碍因子,对这些沟壑进行开发处理,可有效增加土地的使用率。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根据生产建设的工艺、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土保持要求,综合分析开发后土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2.主导因子原则:对各种可能影响土地质量的因子进行筛选,选择主导因子,分析评价土地适宜性。

3.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原则:整治后的土地生产力提高需经过一个稳定的过程,可在不同时段内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

4.优先恢复为耕地或林草地的原则:对原来坡度较大的耕地或草地不能恢复为耕地的地块,宜恢复为林草地。

5.效益优先原则:即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佳原则。

6.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参考农用地的参评标准,以及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5 个等级。单个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如表所示。

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

地形坡度和土层厚度属于限制性因素,具有一票否决权,即坡度≥25°的评价单元不宜土地开发。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结合预期因素,在项目实施后,项目排水条件大大改善,土壤质地也得到改善。经过平田整地,田块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大增强,整个项目区的土地利用限制因子明显减少,地形、交通、土层厚度等限制因素均得到显著改善,项目区农业产出能力将能得到显著提高。

七、土地平整工程

田块设计应考虑项目区施工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满足田间机械化作业要求;并便于经营管理,要保证每个田块外高里低,达到保水保肥的目的。田埂修筑要夯实处理。

(一)耕作田块的规划标准

按照《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16),本项目区耕地建设标准如下:

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等综合考虑,田块布置应以水平梯田为主,长边沿等高线布置,耕作田块内局部起伏高差不得超过±10cm,田面坡度不宜超过6°。

(二)耕地土壤质量要求

1、土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在50cm。

2、耕作层厚度: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层,厚度在25cm 以上。

3、耕作层土壤质地:本项目区旱地以轻壤土为好。

4、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耕作层土壤重有机物质占土壤总量的比值。保证作物生长需要。

5、耕作层PH 值:耕作层土壤中PH 值7.0~8.0 之间。

(三)耕地培肥质量要求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项目区实施后的新增耕地科学合理施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提高作物根系周边土壤养分含量。肥料标准如下:

1.精制有机肥外观颜色为褐色或灰褐色,均匀,无恶臭,无机械杂质。

2.精制有机肥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精致有机肥料技术指标表

3)精制有机肥料中重金属的限量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重金属限量指标表

(四)土地翻耕标准

土地翻耕可以将平整工程完工后的压实结块的土层打散。深度30cm,以增加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纳雨蓄水能力;将大坷垃全部粉碎,平整田面,做到上虚下实,以利播种、保全苗、壮苗、为生长期的综合管理打好基础。

八、灌溉与排水工程

1)排水沟宜布置在低洼地带,并尽量利用天然河沟。

2)1~3 级排水沟线路宜避免高填、深挖和通过淤泥、流沙及其它地质条件不良地段。

3)排水线路宜短而直。

九、田间道路工程

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项目区内的各级道路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完善,使其更有利于合理组织田间作业,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十、土地权属调整

土地开发必然带来土地的重划,将打破原有的土地权属界限,为避免土地权属纠纷,保护原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便于今后的土地管理,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工作。

权属调整工作完成后,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变更登记,建立并更新地籍档案,确保地籍信息的准确、现势、完整。

十一、项目实施、管理与后期管护

(一)土地平整工程

1.土地开发平整按以下施工程序进行:

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放样→报监理审批→土层较薄区域进行客土覆盖→土方推运→土方平整→按规范检测→报监理审批。

2.田坎修筑和蓄水埂修筑

田坎修筑时仔细定好田坎的挖填分界线,挖至分界线下的实土层,使实其满足田坎稳定性要求,最后达到稳定田坎的要求。

3.土壤翻耕培肥工程

在土地平整完成后,将培肥措施中的精制有机肥、硫酸亚铁两种肥料,由人工或机械加人工均匀施撒于地表,然后由59 马力以上拖拉机佩带三铧翻转犁边深耕土地,边将肥料翻耕入土,耕作深度达到30cm。。

(二)排水工程

排水沟开挖采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的方式进行,施工流程如下:

定线→开挖控制断面放样→小型挖掘机土方开挖→人工修边、修底→堆放土方平整。

(三)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路基的施工方法:开挖地段路基计划以机械施工为主,辅以人工进行少量部位的削坡。

田间道施工工序:测量放线、挖填控制断面放样、交叉建筑物施工、清基除杂、推平碾压、压路机压实、摊铺素土,人工摊平整理、压路机再压实、边坡修整、全面清理、竣工验收。

十二、工程总进度计划

本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整个施工过程应大致按下列程序进行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该工程在项目设计批复后,应及时做好项目实施前期工作,根据施工顺序的总体安排。

十三、管理制度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严格工程建设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公告制。

十四、控制措施

(一)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施工前,先做好工程技术设计工作,提出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进展计划,制订和执行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和采用规范标准,安排年度投资计划,并使进度与投资安排对应一致。工程施工中,在质量上严格基本建设项目施工质量规范要求,对项目的土方工程、道路建设工程、排水工程、防护林营造等工程狠抓质量管理,并由监理人员按质量要求现场监督,签发施工质量合格证。

(二)验收管理

在验收阶段,按照《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 1041-201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进行验收。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包括中间验收、合同段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耕地质量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设施移交和管护情况等,验收前应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评定、项目信息上图入库、工程复核、项目决算、项目审计、权属调整和地籍变更和资产移交等工作。

十五、后期管护

(一)管理主体

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及时移交,完善移交手续。通过签订交接协议,可将工程设施有关竣工技术资料、工程质量保证书等一并移交。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由受益者管理、维护,使工程后期管护落到实处。

(二)管护范围

管护范围为项目区所包括的分部分项工程,包括梯田管理、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等项目,通过确定责任主体,落实工程管护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十六、经济效益评价

依据TD/T1011 ─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及吴发启的《水土保持规划学》,以静态投资回收期和静态投资收益率来计算经济效益。

a)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采用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计算,则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T=K/D=461.5655÷25.45≈19 年

式中:T—静态投资回收期

K—项目总投资

D—项目运行期间年增加收益

b)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25.45÷461.5655 ≈5.51%

由上分析,本批次项目实施后,明显改善和优化了项目区的耕作条件,切实能提高当地农民收益,使项目区农业环境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项目区管护田间
春日田间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田间地头“惠”果农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