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位一体”创新路径研究

2021-10-11赵子琪王彦胡百灵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育人思政

赵子琪 王彦 胡百灵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深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决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接班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快理念更新,理论创新,丰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拓宽工作路径[1]。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困境

改革创新不及时不彻底导致固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衔接过程中不流畅,改进过程中阻碍重重,新旧思想在传统和新兴之间擦出火花,不同年代思政工作者也面临时代交替的考验,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效率低下,融合发展创新理念不足导致人员改革的意愿或动力也较弱。

与此同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未形成“全员育人”合力[2]。因前期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或其他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导致课堂或生活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识不足,高校还未营造出“全员育人”的氛围。导致思政工做出现“孤岛”现象[3],仅仅思政专门人员努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高校未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实践案例凝聚成科研成果的教师缺乏奖励,也未纳入到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上来,因此教师队伍积极性不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顶层设计集成性不足。最主要体现在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呈分割条块化状态,各个单位或组织缺乏协同联动和统一指挥,顶层没有做好系统地规划,实践经验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很难形成规章制度进行推广和传承,导致工作成果缺乏整体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不对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单向性”[4],即教育内容往往采用上传下达,“填鸭式”灌输思想。高校思政理论课也缺少事先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全面提升。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还有待全面升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中华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社会实践”等等还未推广开来。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有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认清中国形势,同西方势力和其他宗教势力争夺新一代青年人才。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人权至上”的英雄主义理论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合力办大事”的合作共赢理论产生激烈冲突[5],增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周恩来曾言:“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用“零零后”话语体系代替枯燥乏味的说理教条,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加深思政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深思想理论内容深入人心的效果。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将中国梦的实现扛在肩头。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位一体”创新路径

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首先要明晰思政教育工作的主体、客体、载体、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党和国家、高校党组织及决策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后勤及管理服务人员、学生朋辈等;客体是高校师生,通过网络“三微一端”、线上线下课程、名人专家讲座、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十大育人体系+三全育人平台等载体进行互动交流,由党、家庭、高校和社会联合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主体间加强协同联动,打破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缺乏沟通的局面,促进主体、客体、载体、监督和保障机制间的融合贯通,构建全员上阵,全过程跟踪,全方位服务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生态环境[6]。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制定主体、客体、载体、保障机制、监督机制“五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布局策略,从教育主体、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课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五位一体”创新路径。

(一)加强教育者本领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出自《礼记》),高校思政工作者首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成为“人之模范也”。如果让思想政治定力不足及信仰不够坚定的教师为学生讲道明理,首先会浪费教师和学生宝贵的时间精力,其次会丧失一批拥护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因个别教育者本领不足而功亏一篑。因此教育者要加强自身本领建设,如习总书记所言:“要使学习成为常态化”,让终身学习沉淀为内涵品质[7]。虽然大数据时代下,90 后,00 后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比教师弱,但仍然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明辨思维,注意工作背后引申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意义,由浅入深,表里结合地做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及正确的三观培养。

(二)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形式的转化及创新,除了思政理论课作为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实践活动也是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手段。针对学生参与意愿不强烈的活动,需换“强制”为“主动”。化“广泛参与”为“精英教育”,“批量生产”为“私人订制”,同样的事情换一种宣传或培养方式,就能收到不同的效果,发挥学生争优争先的品质,优化课程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换“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为“体验式”社会实践。

(三)注重以文化人,发挥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充分发挥基于中国根基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稀世遗产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高校本身的校史文化、校园文化作用,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疏通新的渠道,提供教育工作的底气动力和生动载体。它们以其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和久经考验的思想沉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和经世致用的道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源头上改变照抄西方国家的单一思想,稀释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意义,增强大学生人本主义关怀和民族情怀。

(四)创新思政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辨别力

“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是目前主推的教育形式,即通过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载体,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辨别力。其中网络平台是最需要迅速占领并推陈出新的育人平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增强高校间主流网络舆论的互联互动,拓宽正面声音传播途径,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但需要明确两点:第一,机器代替人做工作,不代表工作内容的减少,而是删减不必要浪费时间的环节,在更重要的思政教育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时间花在哪里,成果就出在哪里;第二,网络平台可以简化办事流程,但却不能解决人的问题,因此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抓住网络一线的大学生们,利用网络平台做好育人工作[8]。

(五)抓好思政课堂,讲好思政理论“故事”

习总书记讲过:“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家常话。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方法”。思政课堂要想吸引学生眼球,达到思政理论内容入耳入心的效果,要学会讲学生爱听的故事,灌输学生能吸收的营养[9]。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不仅需要主体的用心和载体的求新,也需要加快构建“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10]的效果评价机制[11]和客体及社会保障力量的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为一致目标努力的良好局面。

最大的稳定就是“变化”,亘古不变的却一直是“变化”的主题。如果“周黑鸭”和“大白兔”能从食品行业中找到“唇膏”的灵感;如果“六神花露水”和“福临门”能从日用品中嗅出“护肤品”的市场商机;如果“泸州老窖”生产的香水都能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何理由固步自封?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基于自身进行机制体制的创新,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为了跳出舒适圈并在风云变化的时代立于不变之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与学生共同进步,用硬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知识本领和新时代话语体系为学生上一堂接地气、扎根学生心中的思政课,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锐利工具,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