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建筑构造及价值研究
——以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教授别墅为例
2021-10-11赵文清
赵文清
(山东省文物工程工程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概况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 号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内。现保存有原齐鲁大学的校友门、考文楼、柏根楼、图书馆、齐鲁神学院、四百号院(男生宿舍)、景蓝斋、教授别墅、模范村居住区、圣·保罗楼、小教堂、水塔、广智院,原齐鲁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新兴楼、求真楼、共和楼、和平楼、健康楼等建筑。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会展和科教中心。1986 年12 月济南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齐鲁大学是旧中国13 所教会大学之一,是20 世纪初由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14 个基督教会组织在山东合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其在国际上的英文名称是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ang Christian University )。它是由最初的一个规模很小的教会学校,经过长期经营扩大,逐渐发展起来的。1864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登州(今蓬莱市)城里一所叫“观音堂”的破庙里办起免费义塾,起名“蒙养学堂”。1872 年取“以文会友”之意,学堂正式定名为“文会馆”。1904 年,英国浸礼会和美国北长老会决定合办大学,成立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将文会馆与英国浸礼会在青州办的广德学堂合并,取两校名的头一个字,起名为“广文学堂”,校址迁至潍县(今潍坊)东郊的乐道院,与青州的神学堂、济南的共合医道学堂并列,分别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的文、理、神学、医学四科。1908 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南圩子新建门外筹建大学。1911 年校舍落成,开始招生,为日后结束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四科三地的局面打下了基础。1917年三个学堂集合到了济南,结束了自1904年以来四科三地的分散局面。学校更名为“齐鲁大学”。
齐鲁大学的校舍布局自由,功能分区明确。校园内四季树木长青,花木色泽交映,环境恬静优雅。尤其是校舍绿化较好,使整个校园环境气氛协调统一。是济南南关地段一组具有基督教文化特征的庞大近代建筑群。
齐鲁大学从1917 年成立到1949 年结束,共历时32 年,抗战前的20(1917——1937 年)是齐鲁大学历史的主要时期。1949 年齐鲁大学停办。1952 年以后其校址为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今为山东大学医学院校址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址。
原齐鲁大学历史照片(摄于1941 年)
二、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教授别墅总体环境
(一)建设背景
1917 年,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道学堂迁来济南,并入共合医道学堂,三校合并,正式定名为齐鲁大学。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为解决齐鲁大学高级职员,主要是外聘教员住所问题,校方斥资200 余万元,在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 号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内青松路和长柏路之间陆续修建了30 余座欧式别墅住宅。
(二)维修记录
2014 年,教育部拨款对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景蓝斋、美得楼进行修缮。
2017 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广智院进行修缮。
2016 年,为防止电线老化出现安全隐患,学校筹款对教授别墅电线线路进行规整。
三、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教授别墅的建筑形式及构造特点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教授别墅为中西合璧式,地上二层建筑,地下一层,建筑东西宽14.98 米,南北长11.52 米,占地面积172.5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401 平方米,总高9.54 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建筑西、北立面各有入口,西立面入口为进入一层室内,北侧为建筑主入口,设有楼梯一座,楼梯为双跑木质楼梯,木质栏杆扶手,作为建筑内部主要竖向交通使用。
屋脊为红色盖脊瓦砌筑,屋面为四坡屋面、硬山双坡屋面及单坡屋面等几种屋面组合形成,屋面相交处设天沟,建筑屋面高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屋面檐部椽子出挑,出挑0.6 米,檐部设挑檐檩,挑檐檩下为三角木架支撑,挑檐檩外侧钉附挂檐板。环绕檐部挂檐板按有铁皮集水槽,屋面雨水通过集水槽后经圆形落水管排出。
四坡屋面室内屋架为南北四根角梁,其中南侧两根角梁一端搭设在墙体上,中间设多跟木柱支撑,北侧两个角梁一端搭设在短木柱上,中间设墙体支撑,角梁上为檩条,其余屋面室内无梁架,为在墙体上搭设檩条,檩条上铺望板,望板上铺油毡防水层。室内地下室与一层之间、一层与二层之间、二层与阁楼之间木构架为楼楞木,楼楞木搭设在墙体上,楼楞木上安装地板,下钉附天花板条。
地下室、一层、二层室内屋面均做板条天花吊顶,板条钉附在楼楞木下,外抹白灰砂浆,白灰罩面。砖石砌筑墙体,室外墙面两层砂浆抹面。地下室外墙面与一层墙面交界处设阶条石,沿墙体开设门窗洞,安装木质门窗,其中窗洞两侧及上方设石膏装饰线,下设窗台石。地下室室内墙面为砖石清水墙面,一层、二层房间室内墙面大部分为白灰砂浆抹面,白灰罩面,下部设木质踢脚线。地下室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一、二层、阁楼室内地面大部分为木地板地面,入户口、卫生间为水泥地面或水磨石地面。
建筑门窗均为木制门窗,窗以开启方式划分可分为平开玻璃木窗及上下推拉式玻璃木窗两类。立面入口处门,外立面刷棕红色油饰,内立面刷米黄色油饰,室内门内外立面均刷米黄色油饰,窗外立面刷棕红色油漆,内立面刷米黄色油饰。椽子、挑檐檩、挂檐板、博缝板、檐部望板、楼梯、踢脚线、地板刷棕红色油漆。
四、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教授别墅的文物价值
(一)历史价值
1.在20 世纪初全国兴建的教会大学中,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规模最大、形式最多,走进现存的这些近现代建筑,就仿佛走进了一座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博物馆。该建筑群对于山东的教育史、宗教史、建筑史、卫生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2.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作为历史的见证、时代信息的载体,忠实记载着其建造年代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政治伦理、民俗风情、经济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那个时代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考文楼、柏根楼、圣保罗楼、景蓝斋、水塔、共和楼、新兴楼、科研楼、教授别墅等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大部分仍然发挥着办公、居住的功能。
3.教授别墅作为历史的见证、时代信息的载体,忠实记载着其建造年代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政治伦理、民俗风情、经济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那个时代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近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建筑史上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构成了济南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
4.外国传教士是“西学东渐”运动的发起人与推动者,对我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授别墅作为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见证之一,原齐鲁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其承载的新学教育、新教传入、西医传入体现出了济南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科学价值
1.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现存建筑形式功能多样,是济南市最集中的中西合璧样式的建筑群。教授别墅是当时西方国家为了更多的宣传基督教及西方文化,使国人不排斥西方,建筑师既用了西方建筑的特点,又吸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文化,将西方古典式、中西结合式、中国传统式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20 世纪初济南乃至山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代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2.教授别墅建筑整体造型简洁,装饰较少,强调功能的合理和技术的先进。多处用了硬山式屋面红瓦覆顶、檐部椽子出挑,在建筑的入口处设有单坡屋顶柱廊式门斗或设垂花门罩等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做法,是西方建筑师运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建筑符号来建造完全近代化的西方教学建筑的尝试,为济南市城区一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建筑。
3、教授别墅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外观形象,即有西方建筑的风格特点,也有中国古代建筑的要素,是十分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突出使用功能划分,注重比例,强调对称,讲究尺度和主从关系,为济南市城区一幢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教授别墅在修建时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考虑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平面布局上带内廊,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空间利用科学方便。在当时修建年代电力设施不发达,为了保证室内各房间的自然采光,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光源,窗洞面积比例较大,但大面积的窗口也不利于室内保温,故建筑建造初期充分考虑中国北方济南这一客观自然因素,建筑窗户均为两层玻璃窗,达到室内保温效果。
(三)社会价值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中国保存至今数量最多,类型最全面的近代多功能代表性建筑群之一,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医疗改革、中西文化交流、城市发展等历史进程和校园规划理念、建造营造技术、社会服务思想传播与运用的重要实证,建筑群自身也在空间处理、构图比例、材质表达、装饰艺术上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性,这些典雅、古朴、大方、充满了异国风情的校舍建筑,已成为济南市区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因此通过对教授别墅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对凸显山东大学文化特色,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济南的文物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