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研究
2021-10-11段丽红
段丽红
(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山东 邹平 256299)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农工作十分关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式、经营策略发生较大变化,必须加强优化改革。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问题较多,在机制运行、科技融合、制度推广等方面,均存在较多缺陷。同时,虽然部分地区已出台实施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但因强农政策的缺失,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造成严重阻滞。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主要分析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优化管理措施。
一、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述
对于农业经济,主要指农业经济活动、关系的综合,包含农业生产、资源分配、消费交换等各个环节经济活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呈现自身规律性特点,主要自组织关系、生产关系中体现特殊经济问题。如乡村振兴条件下,如何促使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关系的有机吻合,如何处理国家与集体、机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与工业不同,农业经济管理更为侧重农业生产的计划与组织,农业资源的控制和协同,对相关人员通过激励措施,实现预期目标。
农业经济的科学、合理管理,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措施的落实。在我国农业发展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是重要内容,是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利用农业经济管理,可促进农民吸收最新农业技术、农业知识,不断完善农业发展体系。立足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主要以农村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农村区域为服务领域。通过先进农业经济管理,协助指导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农民教育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问题
首先,管理机制落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生产劳动力正在逐步减少,在农业生产中,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成为主要劳动力,现代发展技术专业缺乏。而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小农式运营方式,与新农村发展步伐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而导致农业生产力逐渐削弱。同时,随着城乡发展步伐加快,许多农民走向城镇,逐渐转变为市民,使得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现阶段,我国农村承包制度尚存在一定问题,农业生产大户在农业生产环节,需要进行土地流转,必须严格遵守土地经营的规范和要求。
其次,人员素质较低。与其他行业、领域的管理相比,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性要求更高,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应对变化较快、复杂难度高的农业经济失常。然而,大部分地方不注重农业工作,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同时,因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在农业生产环节,极易发生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也不能充分认识农业市场,进而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严重阻碍。所以,政府部门需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力度,促使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不注重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农业发展受限,农民不能享受最先进基础设备、设施,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同时,由于农业缺乏科技创新,很难实现生产种植的规模化,部分地区还沿用传统农业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进而不利于农业发展。
第四,信息化水平较低。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发展已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实现了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化、快捷化。然而,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政府投入保障力度不高,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政府拨款额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资金经费得不到保障。同时,针对农业经济管理,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主,例如区域开发,在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上花费较少,为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机会较少,使得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
首先,完善制度。现阶段,想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稳步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各环节、各阶段进行全面完善,进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制度是工作基础,制度是否规范、科学十分关键。通过完善制度,可促使各部门科学对比分析每一环节、阶段的工作效果,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并进行优化解决,对管理方式进行有机调整,促使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化、规范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生产活动、发展现状,制定与实际相符的管理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征用的规范化,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的外流问题。此外,对闲置土地进行科学处理,防止发生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如表1)。同时,制度建设必须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符,对农业发展方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农户、企业的合作,实现农副产品的经济创收,进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中,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不断提高农技推广、农业服务等力度,按照当地农业农村的生产实际状况,将农技技术运用至具体生产过程中,与农业农村部分加强协作,充分利用农业技术资源,促进体系建设的多样化发展,促进农业农村事业稳定、快速发展。
图1 土地流转流程图
其次,有效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处于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任务,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数量进行合理安排,确保人员的编制充足。同时,在人员到岗以后,需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知识培训,尤其是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培训,有效丰富农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其技能水平。此外,农业经济管理必须转变信息服务观念,参与数字化的农业知识培训,积极学习先进推广方式,为农民创造更为优质的农业服务体验。此外,政府应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与农业院校加强人才输出合作,通过定向招聘方式,确保补足农业管理专业人才空缺,逐渐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第三,创新农业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运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提升农业技术开发力度,对农业基础设备进行维护、优化,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开展。针对农村电力、农田水利等工程,必须及时更新和完善,促进农业经济环境的优化。同时,要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积极探索,进而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机械、生产技术,促使生产作业能力的有效提升。针对农业发展,必须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按照农业用地环境的差异,研发各类农业生产设备,促使农业装备结构的全面优化。
第四,加快信息化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也发展为信息时代。在我国各行业、各领域中,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推广和运用,与人们生产、生活不可分离。农业发展想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数据,对农业经济市场的要求动态掌控,开展针对性、科学化的生产活动,防止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同时,提升农村水利、道路等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引入农业科技,通过互联网平台,促使农村经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实现经济管理网格化发展。此外,政府需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加大投入保障,确保农村信息网络的全覆盖。使用信息技术,构建农技推广网络平台,农民通过移动客户端即可实现农业技术信息、知识的搜索和浏览,或了解最新的农业咨询和动态,为农民创造自我学习平台,促进其整体能力的提升。
第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提倡种养殖一体化,实现农牧结合,促进农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和优化升级。针对种植业生产,优化生产结构,减少玉米种植,大力发展饲料牧草等种植,推进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通过养殖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同时,依据区域独特历史文化、资源条件,对优势特色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如表2)。此外,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通过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实现和产销对接和农商互联,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促进农业生产的服务化发展,构建配套完善、农业全覆盖的和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体系。
图2 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要求也随之提升。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机制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为此,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农业正常的科学调整,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制度,有效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创新农业技术,加快信息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持续性、稳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