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探讨

2021-10-11王玉平

魅力中国 2021年31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技术推广互联网+

王玉平

(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山东 邹平 25629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各行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结合互联网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改革,可降低农民负担,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进而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经验,立足“互联网+”角度,探讨“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概述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依托互联网技术,科学管理农业生产的各项要素。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可促使互联网技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不断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结构、模式、内容,进而促使农业生产质量、效益的不断提升。

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有利于农业经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进而打破传统人工农业的局限,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与新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目标相符合。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目的是为推动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和全面化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系统化、智能化。

(一)互联网+农业模式,有利于农业生产模式改革。在农业生产领域中,不断融入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源智能化,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更为科学、合理。

(二)互联网+农业模式,有利于农副产品的销售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农副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突破了传统销售的空间、时间限制,促使农副产品销售范围的有机拓展,实现农产品销售的智能化、终端化。

(三)互联网+农业模式,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合作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为政府、企业以及农户之间,搭建一个合作交流平台,打破了传统农业合作单一化、单向化问题,实现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机优化。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支撑,为传统农业创新、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优势,建立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全新发展模式,让生产者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了解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借助互联网综合性优势,在信息覆盖范围上,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也涉及了农产品销售,而是为农业生产全流程服务。此外,借助互联网的创新优势,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和,进而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二)互联网+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农业的不断发展中,现代农业生产运用力度十分广泛,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技术优势,可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力,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优势,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政策实行、目标实现,提供了强力支撑。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互联网+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新型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农业,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让农业生产者掌握农副产品的不足问题,在农副产品质量提升、生产体系改革中,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同时,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有效简化生产流程,促使农副产品的流通速度加快,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

首先,农民素质不高。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主体是农民,但目前农民的生产一味依靠传统生产方式,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农民群体中的推广、培训力度不够,使得农民综合能力、专业素质整体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

其次,政府投足保障不足。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在农业经济发展工作中,政府拨款额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使得互联网技术推广的资金经费得不到保障。同时,针对互联网技术推广体系,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主,例如区域开发,在互联网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上花费较少,为互联网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机会较少,使得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第三,政府不注重互联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在农业农村体系中,推进体系的完善,主要是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体系建设是否能够高效推进,由政府重视度、关注度所决定。现阶段,在互联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政府不够重视,机构建设力度不够。尤其是乡镇基层,虽然设置了专业农技推广服务站,配置了相关设备,但实际推广工作主要注重宣传、检查,落实举措较少,使得互联网技术推广形式化严重,不能真正引导、帮助农民吸取先进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导致互联网技术推广整体效果较差。同时,对于农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进,也存在成本风险,部分农民风险承担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存在阻碍。

第四,互联网技术推广的服务配套建设不完善。近年来,我国提倡打造服务型政府,互联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更是如此,诸多地方政府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促进互联网技术推广服务,但因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农技中介服务市场十分不完善,加上起步时间较晚,使得互联网技术推广的服务配套建设不完善。

四、“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搭建农副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中,电子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实现了生产市场、消费市场的空间限制突破,促进了专业分工,进而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准确性、科学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搭建农副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1)按照农村地区实际状况,与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借助互联网终端,实现农副产品的有机流;2)如果条件允许,可积极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平台,通过手机APP、电脑网页等工具,建设交易平台,为农户创造更多的交易机会,进而减少农户交易成本,促使农产品销售周期的有效缩短,防止农副产品销售受阻;3)加强物流网络建设,不断健全物流配送系统,积极建设农副产品基地,促使农业经济基础的进一步牢固(如表1);4)提升农户参与电商平台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农户农副产品的特点,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和群体,优化服务质量,通过品牌化建设,促进产品营销;5)依托电商平台优势,农村企业必须加快生产模式、销售模式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品牌能力,完善特色产品品种。

表1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二)依托物联网技术,促进种养殖业的工业化发展。农业种养殖效率高低,对农村经济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在种养殖业发展中,必须融入物联网技术,促使种养殖产品成活率的有效提升。1)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相关主题自动监控,按照气候变化状况,对种养殖方式、策略进行及时调整;2)借助物流网技术,实现种养殖产品的实时控制、检测,对产品质量进行充分把控,全方位、全流程监控种养殖过程;3)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种植灌溉、农药化肥等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水资源、农业资源的有机节约;4)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促进农产品自动种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如表2)。

表2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产业链

(三)通过大数据技术,科学分析市场风险,加大农副产品开发。依托互联网+农业技术,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农副产品市场特点、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实现农产品开发有效性、针对性的提升。所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农户可产品数据收集、分析、统计和利用中,科学、朱期内的分析农业市场行情。1)利用大数据检索技术,农户可实现农业市场的信息收集,并开展归类整理后,了解农副产品的市场走向,防止资金投入的盲目性,促使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2)借助大数据建模技术,农户可对农副产品成本进行科学分析,准确预测生长周期、预期收益,科学制定生产经营计划;3)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消费需求开展调研分析,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利用网络收集消费建议,促进供求的匹配性的提升。

(四)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下,对农民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在依托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不断提升农民综合培养,引导农民学习互联网知识,建立农民培训小组、互联网团队,实现抱团合作,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法的现代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十分关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应依托互联网优势,不断推广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搭建农副产品的电子交易平台,依托物联网技术,促进种养殖业的工业化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科学分析市场风险,加大农副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农民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技术推广互联网+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山西800余种农副产品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交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什么叫一、二、三类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