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聚集与空间分布

2021-10-11王先亮

中国体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小镇特色

王先亮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探索的重要成果,有力支撑了大城市病治理、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等战略部署(杨振之等,2018)。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可追溯到2011年颁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理念性的特色小镇,旨在建设“云南特色名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此为特色小镇的萌芽(沈克印等,2018)。2014年,浙江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制定了区域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高雅,2018)。2016年颁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一批全国性特色小镇名单,自此特色小镇在全国涌现并衍生出不同系统和部门的旅游小镇、服务小镇、体育小镇、康养小镇等,此为特色小镇快速发展阶段(陶家璇,2018),体育特色小镇在这一时期顺势成长。2017年印发了《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同年公布了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试点建设名单。体育特色小镇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聚集基地,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前期学者们围绕特色小镇的内涵分类、现实问题、发展路径、专题案例、品牌特色、中外经验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体育特色小镇实践的快速推进也促使了理论研究的深入,体育特色小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聚集特色产业并合理布局体育特色小镇?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亟需回答的体育特色小镇理论研究的关键命题。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产业聚集等形成的区域性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从空间经济学以及特色小镇本质规律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和空间分布,成为集成前期研究成果进而深化体育特色小镇的必然要求。

1 体育特色小镇研究的理论与功能探颐

1.1 体育特色小镇的理论溯源

小镇建设并非简单的城镇化,而是乡村和城镇的高度融合。1)特色小镇的思想萌芽被公认为源于柏拉图《理想国》中对于理想城市的描述(赫茨勒,1990),《理想国》中的城市是城邦理念的想象,而衍生于《理想国》的《乌托邦》则是将理想城市从理念上升为城市形态,《乌托邦》中的理想城市具有了现实之中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的影子(张鸿雁,2017)。2)在《理想国》《乌托邦》的影响下,霍华德创立的田园城市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他借助于“三磁铁”理论描述了具有乌托邦式的新型城镇形态,田园城市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源头(Beevers,1988)。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是社会城市,该理论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建设思路,城镇规模相对较小、自足性较强,兼具城市生活的便利功能和田园生活的美好景致(吴玥弢等,2017),田园城市理论无疑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理论框架。3)紧凑型城市理论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代表性成果包括了光辉之城、有机分散、广亩城市、拼贴城市,其思想主要是城市紧凑化、规模集中化、规划动态化和发展城镇化,出现了Mike Douglass(1991)的城乡一体化模型、Toppeta(2010)的三维城市化模型和Giffinger等(2007)的智慧化城市模型等小镇理论(杨振之等,2018)。4)上述理论的实践落实到城镇建设之中,成为了欧美国家特色小镇建设的“新镇计划”,欧美国家对各种城镇建设理论进行了检验和探索,也诞生了大量全球知名的特色小镇(Frederic,1977)。全球知名小镇中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小镇数量多、比例大,即使不以运动休闲为特色的小镇也大多具备完善的运动休闲功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性和研究体育特色小镇的必要性。

众多中西方学者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研究特色小镇发展。1)在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探索空间与产业聚集关系的研究中,根据价格、成本和距离3个因素的影响为中心向外衍生出不同的农业带,农业带分布遵循农业产出最大化原则,该区域理论又被称为“杜能环”(陈建军等,2008)。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和工业革命的浪潮,工业区域理论出现,重点研究了工业区位的概念、工业区位选择原则和工业区位规划。2)20世纪30年代,区位理论研究日渐成熟,以沃尔特·克里斯塔勒(1933)为代表的中心地理论形成,系统论述了中心规模、分布特征、市场分布形式、城市等级划分等;奥古斯特·勒施(1939)将一般均衡范式引入到区位空间布局的分析之中,促使空间、区位研究融入经济学之中;伯尔蒂尔·俄林(1933)则将区位理论引入贸易研究中,形成了新的贸易空间研究范式(邹璇,2011)。3)20世纪70年代,空间经济研究理论和范式正式形成,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创建了核心-边缘空间分析模型。该模型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成熟期和后工业化阶段,步入后工业时期创新等各类资源要素从核心区向边缘区流动加强(孙浩进,2017)。4)经济地理学形成后,学者们将其应用于特色小镇、城市边缘等空间经济研究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D-S分析框架、“冰山”理论和动态演化理论在特色小镇研究中深入应用(温馨,2015)。

综上,特色小镇是城镇化探索的成果,体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中的重要力量,研究体育特色小镇需要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应利用科学合理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机制和空间分布特征,回应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和特色如何聚集而成、体育特色小镇如何进行空间布局,进而阐释体育特色小镇复合效率、市场需求、不可贸易资源、规划建设、布局分布、经济质量等关键要素。

1.2 体育特色小镇的主要功能

在国家有关政策与系列研究成果中,系统总结了体育特色小镇的具体功能和基本作用(马文博,2018;沈克印等,2017;张雷,2018),但是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与系统性角度考虑,体育特色小镇功能集中体现为体育产业平台、全民健身载体和竞技体育摇篮。

1.2.1 体育产业平台

2006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平台主要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截至2020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已建设70家(国家体育总局,2020)。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万亿元,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未扣除价格因素变动影响)。虽然2008—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名义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3%,但体育产业发展的任务仍然较为艰巨(黄海燕等,2018)。面对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亟需探索新的区域空间和新的体育产业聚集平台,因此,体育特色小镇无疑可以有效成长为承接体育产业空间聚集的新平台和体育产业规模增长的新载体。此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区域性平台,体育特色小镇是具有灵活性、多元化的中小型区域性平台,也是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从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数据分析,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13 614.1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6.2%,体育服务业总产出14 929.5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50.6%(国家体育总局等,2020)。根据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增加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的产业增长情况,当前亟待寻找发展体育服务业的区域平台。从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调研的情况分析,一方面,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中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多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如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乐陵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基地中既包括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又包括了体育服务及相关产业(温阳等,2018),体育产业基地以综合性体育产业为主,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专注于体育服务业,并且注重高端要素聚集推进体育产业的创新创业,如此体育特色小镇可以成为拓展体育服务业发展空间的新平台,进而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1.2.2 全民健身载体

第一,体育特色小镇是拓展全民健身空间的载体。根据截止到2014年底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场地面积19.62亿m2,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 m2(国家体育总局,2014)。从国内发展目标看,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 m2,虽然截至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 m2,体育场地增长速度较快(刘硕阳等,2018),但距实现人均2 m2的体育场地发展目标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此外,我国体育场地存在大型场地多、中小型便民场地少等问题。从国际比较分析,与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 m2、日本人均19 m2相比,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玉聚成等,2017)。然而,体育特色小镇集中了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分布合理的体育场地设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和场地面积增长,最终优化体育场地结构和提升体育场地质量。第二,体育特色小镇是全民健身资源整合的载体。在新时代,“体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趋势,体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等越来越多的全民健身新形态相继涌现,体育特色小镇成为聚集不同体育资源的载体。如杭州电竞小镇整合了“电竞综艺+电竞教育+电竞场馆+电竞影视”等资源,绍兴柯桥酷玩小镇整合“体育+旅游+时尚运动”等体育资源,成为引领全民健身新形态的特色小镇(沈克印等,2018)。第三,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服务创新的载体。体育特色小镇集中了体育领域较为前沿的体育服务,并且将知名运动员、运管人才、健身达人等要素聚集,全民健身服务形式、内容、方式等不断创新,成为引领健身潮流、创新健身服务的阵地。第四,体育特色小镇是运动休闲理念传播的载体。体育特色小镇强调“生态、业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吴桐,2018),本质在于促进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理念的转变,彰显和带动社会大众以运动休闲为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这将从根本上实现推动体育健身理念的形成、体育人口的增长和全民健身的实质性推进。

1.2.3 竞技体育摇篮

第一,体育赛事的摇篮。在众多类型的体育特色小镇中,体育赛事小镇无疑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体育特色小镇以体育赛事为特色,结合独有的文化、自然、地理等小镇资源,成为创建品牌赛事和赛事IP的重要策源地。第二,体育人才的摇篮。体育特色小镇具有适宜运动训练的地理环境和体育生态,在体育特色小镇开展运动训练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特色小镇成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第三,青少年体育培训营地。青少年是体育领域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体育特色小镇重点聚焦的群体,大部分的体育特色小镇都布局青少年体育培训项目,一方面,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或体质健康提升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广大青少年中发现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朱敏等,2018)。

2 体育特色小镇聚集与分布模型构建

体育特色小镇实质上是体育产业聚集的经济空间,经济空间涉及体育产业如何相互吸引而聚集和体育小镇与周边空间如何合理搭配而分布两个核心问题。聚集和分布是经济引力的体现形式,分析体育特色小镇首先应引入经济引力模型(公式1)。经济引力模型是万有引力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经过经济学家们的努力,已相对成熟(孙晶 等,2011)。

其中,Fij是i城市和j城市之间的空间引力,EMi是i城市的经济质量,EMj是j城市的经济质量,ER是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

根据空间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引力模型,下文探索构建了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模型和分布模型,旨在分析体育特色小镇聚集和分布的主要影响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1 体育特色小镇的聚集模型

产业聚集是体育特色小镇对体育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引力作用关系的集合,产业在体育特色小镇的聚集并非体育产业对其他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引力,而是不同体育特色小镇对同类体育产业的聚集作用。彭薇(2018)采用某一地区对另一地区产业转移引力分析地区产业聚集作用,借鉴上述研究、分析体育特色小镇的特征,可以构建基于某小镇对另一小镇体育产业吸引力的聚集模型:

为进一步反映体育产业特色小镇的具体影响因素(李海波等,2018),可以将公式2进一步细化为公式3:

其中,被解释变量Fij是i小镇和j小镇体育产业转移的吸引力,解释变量Yi-h和 Pi-h分别表示影响i小镇承接某一体育产业的第h类影响因子的量化值及其权重值,Yj-f和Pj-f分别表示影响j小镇对外转移某一体育产业的第f类影响因子的量化值及其权重值,Cab-x和Pab-x分别表示i小镇到j小镇的第x类交通方式的成本及权重。参考空间经济学和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的研究,将体育特色小镇理论上影响因子进行归纳(表1)。

表1 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模型变量的含义及说明Table 1 The Meaning and Explanation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Model Variables in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

2.2 体育特色小镇的分布模型

产业聚集是小镇对体育产业的吸引力,而体育特色小镇分布是体育产业在大城市周边分布的作用机理,反映了体育特色小镇与大城市在空间上分布的空间规律。在研究城市间引力时,应考虑两个城市之间引力不同需要介入矢量概念(钱春蕾等,2015),a城市吸引力>b城市时,a城市的引力为正方向,可以解释体育特色小镇围绕大城市分布的规律。根据钱春蕾等(2015)的研究,可以将小镇T对城市C的吸引力模型进行归纳:

其中,FC→T是城市对体育特色小镇布局的吸引力,QC是距离体育特色小镇最近的大城市经济质量,QT是体育特色小镇的经济质量,DCT是体育特色小镇与大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

经济质量是城市竞争力指数之一,空间经济学研究中用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情况、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计算(汪佳程,2018),但是城市环境质量与小城镇对大城市游客吸引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本研究中去掉该指标。根据国家有关体育特色小镇的表述,将体育产业特色小镇的经济质量采用产业发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体育产业创新引领)、管理服务(小镇管理服务完善)和综合效益(小镇综合效益突出)进行评价。选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比、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底总人口数、城镇化率、普通高中毕业人数、平均货币工资、就业人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线广播电视用户、万人卫生机构人员人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这18个二级指标,用城市竞争力来反映城市“经济质量”(表2)。

表2 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分布模型变量的含义及说明Table 2 The Meaning and Explanation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Model Variables in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

3 体育特色小镇聚集与分布的指标检验

按照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上述建立的体育特色小镇聚集和分布机制模型应进行实证检验,但囿于体育特色小镇统计数据的不足无法有效完成,所以,本研究采用《2018年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整理并进行验证,分析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与分布主要指标的合理性以及对小镇发展的主要影响,为探索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提供依据。

3.1 体育特色小镇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建设项目名单,北京、河北、湖北各有6个项目,居全国前列;广东、湖南、山东以各有5个项目位列第二;上海、江苏、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以各有4个试点项目位居第三。总体上与2018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以及城市GDP排名基本一致(当年全国省份GDP排名,前10位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全国城市GDP排名,前10位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其中,河北经济总量排名虽然相对落后,但地处京津要地,更是反映出小镇与大城市之间的布局关系。从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总体分布情况分析,体育特色小镇分布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关系密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B1)、社会发展情况(B2)和居民生活质量(B3)是决定体育特色小镇分布的重要因素。

根据体育特色小镇选址分析,体育特色小镇依托景区选址最多,76%的体育特色小镇分布在景区周边;其次是在城市周边选址,该类体育特色小镇占21%;剩余3%的体育特色小镇在其他区域选址。根据选址情况,选择景区周边布局是依托景区旺盛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客流数量、不可替代的运动休闲环境,对应体育特色小镇聚集影响因素中的市场需求(A2)、不可贸易资源影响因素(A3),反映出体育特色小镇聚集与市场需求、不可贸易资源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在特色小镇产业主体构成中,知名企业、总部经济主体、重要科研机构、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等较多的小镇,表现出了较好的产业聚集性,其实质是该类小镇技术效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较高,体现出了较高的体育产业复合效率(A1),反映出复合效率越高小镇产业聚集性越强的特性。

3.2 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规划与建设反映出体育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机制等根本性问题。从体育特色小镇规划所处阶段分析,处于整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阶段的小镇占74%;处于专项规划阶段的特色小镇占19%;处于概念性规划阶段的小镇占6%,其中,93%的体育特色小镇明确了核心区的范围和功能,说明多数体育特色小镇实施规划引领并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从建设周期分析,52%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周期在3年以内,建设周期为3~5年的体育特色小镇占21%,建设周期为5~10年的体育特色小镇占16%,建设周期为10年以上的体育特色小镇占6%。从规划面积分析,用地面积3~5 km2的体育特色小镇占39%,用地面积5~10 km2的体育特色小镇占23%,用地面积10 km2以上的体育特色小镇占27%。从人口规模分析,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体育特色小镇占52%,3万人以上的体育特色小镇占41%,其中2~3万人口规模的体育特色小镇最多。

从体育特色小镇投资情况分析,企业为投资主体的特色小镇占56%,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投资引导主体的特色小镇占43%,集体投资的体育特色小镇占1%。计划投资超过20亿元的体育特色小镇占72%,其中,计划投资在20~50亿元的特色小镇占48%,计划投资在50~100亿元的特色小镇占16%,计划投资超过100亿元体育特色小镇占8%。从投资完成情况看,社会投资额已完成508.3亿元,占61%;政府和集体投资额330.5亿元,占39%。

根据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情况以及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实地考察,基础设施(A4)、政府行为(A5)和资本投资(A6)是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以及影响小镇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体育特色小镇宣传营销、招商引资的必备内容;政府在特色小镇审批、规划建设、投资引领、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行为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和吸引品牌企业入驻的关键性因素,66%体育特色小镇建立了建设督察组、多部门协调工作组等政府工作组织;资本投资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的投资是聚集体育产业的基本要素,投资数额越大、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越大的体育特色小镇对体育产业聚集吸引力越强。

3.3 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质量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会选择1个或多个不同的主导业态,以体育竞赛表演为主导特色产业的体育特色小镇89个,占总量93%;以体育健身休闲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88个,占91%。此外,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等体育服务业也是构成主导业态的重要内容,总体分析,在主导产业布局中,体育服务业占较大优势,仅有32个(占33%)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主导业态。特色运动项目选择方面,体育特色小镇因地制宜,39个(41%)体育特色小镇以户外登山运动作为特色项目,18个(19%)体育特色小镇以水上运动为特色项目,18个(19%)体育特色小镇以冰雪运动作为特色项目,此外足球、网球、汽车越野、航空运动等也是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

通过主导业态和特色项目体现出了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质量情况分析,产业发展(B4)、创新创业(B5)、管理服务(B6)、综合效益(B7)等因素指标越佳,体育特色小镇承载城市客源的能力越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全国体育特色小镇中,25%的体育特色小镇建立了适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机制,在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创业机制、管理服务模式、绿色环保环境、体育功能重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特色小镇游客数量多、产业效益高,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

4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路径分析

根据体育特色小镇产业的聚集模型和分布模型,结合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特点和规律,经过对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考察调研,提出以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4.1 聚焦发展,服务国家体育战略

体育特色小镇的诞生和发展源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赋予的历史使命,发挥体育产业平台、全民健身载体和竞技体育摇篮的独特功能,聚焦服务国家体育战略是体育特色小镇成长的必由之路。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以体育特色小镇为区域示范,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和游客健康素养,培育以体育运动为主的健康行为,关注老年人、青少年、亚健康人群等,打造健康生活、科学健身的先行区。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围绕小镇区域特色、项目特色和品牌型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全民健身示范性赛事活动、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等,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示范区。服务于体育产业国家战略,将体育特色小镇作为发展体育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体育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服务于奥运战略,以体育特色小镇为阵地,积极普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项目,尤其是冰雪运动小镇,大力吸引广大社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普及冰雪运动的同时挖掘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将体育特色小镇打造成高水平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紧密结合的体育综合体。

4.2 提升效率,凝聚小镇体育特色

区域效率无疑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替代性的关键所在,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效率的提升,并且效率提升也是体育产业在体育特色小镇聚集的重要基础。围绕小镇体育产业复合效率提升,注重以总部经济的形式引进重要的体育产业主体、知名品牌的连锁商业服务机构,发展总部经济聚集区;强化引进高层次的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行业及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平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建设体育高端要素聚集区。围绕小镇体育产业市场需求,打造小镇特色运动项目、知名体育品牌和独特的小镇体育魅力,广泛吸引体育游客资源,重点形成“想要来、不想走、还想来”的游客重复体验机制。围绕小镇不可贸易资源的挖掘,结合小镇自然和人文等优势资源,规划、开发和建设小镇特色资源体系,如围绕不可复制的国家AAAAA级景区、人文历史资源赋予其的体育特色、体育体验形成新型资源。

4.3 优化环境,塑造小镇体育氛围

体育运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独特的城镇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的运动体验是体育特色小镇形成的魅力所在,优化环境塑造小镇体育氛围是融合体育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的根本保障,也是聚集和承接体育产业的环境依托。加强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小镇特色体育项目设施为引领,广泛布局建设大量的普及性体育设施,如慢性步道、自行车绿道、健身广场等;同时,配套建好生产、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如绿化、交通、教育、医疗、商业、餐饮等基础设施,并且按照高标准、特色化、人性化要求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破解大城市病,形成体育设施和基础设置相得益彰的形势。规范小镇政府行为,围绕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组织领导机制,通过政府领导小组、政府督导小组、多部门领导小组等多种机制与形式强化政府领导、引导和规范作用,积极实施“放管服”改革,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对银行、基金、资金、投行、证券等投资机构的推介,通过PPP等多种形式开展小镇投融资工作,颁布体育特色小镇的投融资优惠支持、监督监管政策,扩大体育特色小镇的投资来源、投资规模和投资形式。建设小镇体育特色文化,配合小镇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积极挖掘、整理和创新小镇的特色文化,以文化引领小镇发展、以文化支撑小镇品牌。

4.4 科学布局,拓展小镇体育空间

体育特色小镇的布局,决定了小镇的潜在游客资源、市场前景等市场要素和发展空间,合理选址、科学布局是体育特色小镇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围绕经济质量较高的大城市布局,综合考量周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情况和居民生活质量,分析体育特色小镇优势体育产业项目、潜在客源情况和市场规模,合理设置安排体育产业项目、体育特色经营内容,充分利用大城市经济“溢出”红利和休闲“外溢”红利,形成与大城市互动发展的新局面。体育特色小镇布局过程中,不仅集中一个城市,更应该形成都市圈、城市群的宏观理念,成为都市圈中独特的链条、环节和节点,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拓展市场、拓展空间。合理规划安排体育特色小镇交通,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景区等良好衔接,加强交通标志建设和交通引导,提高体育特色小镇可抵达的便捷性,缩短小镇与城市、小镇与都市圈之间的经济距离。

4.5 提升质量,打造小镇产业高地

经济质量是体育特色小镇品牌塑造、效益创造、市场形成的重中之重,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提升质量是体育特色小镇存续发展的永恒主题。立足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培育体育特色经营主体,引进体育产业先进企业,广泛引入竞技表演、赛事活动、健身休闲等体育业态,大力实施体育产业业态创新,并且注重高水平、高质量业态引入以及不同业态之间的衔接和配套,最终形成丰富的小镇体育产业业态体系。全面实施体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汇集体育人才、体育智库、体育科研机构、体育创新企业、体育创业团队等元素,建立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器、联合体,大力引进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讯等高新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企业或组织,实施“体育+”战略,融合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不同行业,构建充满创新活力、迸发创业精神的体育产业要素聚集高地。建立健全体育特色小镇管理服务体系,在产业经营方面采用“一站式”“最多跑一次”建设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在生活、生态方面,不断完善生活服务制度和生态保护制度,构建舒适、完善、规范的小镇“15 min生活圈”,建立不触及生态红线、不断提高生态标准的优美自然生态圈。不断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综合效益,加强小镇经济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收益率、投入产出比;不断放大体育特色小镇社会效益,推进体育产业外部效益的强化和扩散,为居民、游客提供更多公益活动、健康活动。

5 结语

体育特色小镇是新兴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空间,理论界和实务界寄予了广泛关注和希冀,体育产业平台、全民健身载体和竞技体育摇篮的功能发挥对于体育特色小镇至关重要。根据空间经济学等理论研究,体育特色小镇存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聚集产业、布局市场,体现为体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和分布布局,本研究探索了体育产业特色小镇聚集和分布的规律,构建了聚集模型和分布模型,利用有限的数据进行了指标的循证。提出了聚焦发展服务国家体育战略,提升效率凝聚小镇体育特色,优化环境塑造小镇体育氛围,科学布局拓展小镇体育空间,提升质量打造小镇产业高地的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小镇特色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
小镇小镇真热闹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