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21-10-11林志刚李杉杉吴玲敏

中国体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冰雪公共服务京津冀

林志刚,李杉杉,吴玲敏

冰雪旅游在国内是一项新的体育旅游资源类型,是冰雪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种旅游形式。以冰雪资源为依托的体育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力,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游客的冰雪体验获得感和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作为重大标志性活动将对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地助推作用。

纵观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缺失是影响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体育学术界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较少。因此,为了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北京冬奥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的发展和提高京津冀绿色经济的增长,重点分析了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策略。

1 北京冬奥会有力助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因而,借助北京冬奥会举办的契机,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应大力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

1.1 双重政策叠加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北京冬奥会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双重政策叠加是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2015年7月,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北京正式从申奥阶段转为筹办阶段。有关政府部门出台了系列文件,为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2016年3月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2016年6月发布了《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振兴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化了滑雪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王飞等,2017);2019年2月,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向世界展示了举办冬奥会的中国智慧和京津冀国际化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6年10月,京津冀旅游局(委)联合发布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四个一体化”的京津冀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初期目标,即推进京津冀旅游的组织、市场、管理、协调一体化的落地。北京携手津冀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抓手,已经促成交通一体规划和环保联防联控的公共服务体系。2018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期目标任务:要积极推进冰雪旅游的体制机制改革,公共服务共享共建,交通互联互通,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强化体育旅游产品协同,成立冬奥会体育旅游推广联盟等;要积极推进三地的冰雪资源整合,共建密云、延庆、承德和张家口的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示范区等。这些政府政策的出台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2 北京冬奥会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成效显著

1.2.1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场馆设施建设加快

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全面展开,相关场馆设施建设快速协同发展,也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完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25个竞赛及非竞赛场馆。其中,北京赛区将设5个竞赛场馆、7个非竞赛场馆;延庆赛区设2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新建场馆有国家速滑馆、首体短道速滑馆、北京奥运村、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延庆奥运村,还有部分临时场馆,除此之外的其他场馆都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遗产”(韩娜,2015)。北京除了建设冬奥会冰雪竞赛场馆外,也开发了一定数量的商用滑雪滑冰场,为游客和冰雪运动者提供更加实惠和便利的公共服务。北京市正全面利用筹办冬奥会契机,统筹城乡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引导各区建设冰雪场地设施。仅冬奥会申办成功后的一年内北京商业滑冰场新增8个,涨幅为50%。截至2018年4月,北京市现共有雪场22座、室内外冰场71片、嬉雪场地37个,为市民和游客参与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提供了重要场所。北京市冰雪场馆呈放射性分布发展,大型雪场集中在北京城区周边,中小型雪场分布在北京城内朝阳、海淀等六区。近年,随着北京大力发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北京市6大天然冰场相继开放(李娜娜,2018)(表1)。

表1 北京室外冰场情况统计(李娜娜,2018)Table 1 Statisties of Outdoor Skating Rinks in Beijing

天津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场馆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升级。现有6个室内滑冰场和10个滑雪场,其中蓟州国际、盘山、玉龙、毛家峪印象是知名度和规模较大的滑雪场。北京冬奥会对天津冰雪旅游发展、场馆设施利用率及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提升。作为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的蓟洲国际滑雪场的冰雪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16—2017年蓟州国际滑雪场游客人数,淡季周一至周五每天约1 500人次,周末每天约3 000多人次,旺季每天可达4 000多人次。借筹办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天津列出了促冰雪旅游发展的未来5年规划,加快场馆设施建设,为北京冬奥会提供高标准的公共服务。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冰雪旅游热度上升,冰雪旅游市场井然有序,优质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得到提高,到津体验冰雪的海外游客增加,京津冀冰雪旅游协同发展成效明显。据旅游统计部门调查统计,2018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来津游客513.58万人次(同比增长5.7%),旅游综合总收入46.17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盘山、玉龙、蓟州三地冰雪游客达1.1万人次(伍策等,2018)。

河北无论从滑雪场数量、质量、规模还是滑雪人数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河北省约有50个滑冰场和45个滑雪场。其中,石家庄(清凉山和西柏坡滑雪场等)、张家口(多乐美地、翠云山、塞北、太舞和万隆滑雪场等)、承德市(元宝山、赛罕坝滑雪场和承德冰雪大峡谷等)、秦皇岛(紫云山、燕塞山和集发滑雪场等)在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底,张家口滑雪场和滑冰场共有90个。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县需要提供冬奥会赛事场馆8个,其中,新建场馆4个,临时场馆2个,现有场馆2个。赛后这些冬奥会冰雪场馆群将会变成冰雪公园,进一步带动周边冰雪产业的发展,为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带来驱动力。

1.2.2 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京津冀协同性显现

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和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在冬奥会的新征程中,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北京正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打造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国际旅游目的地协同发展的终极目标,全面落实《北京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旅游消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共建京津冀冰雪旅游,打造北京冰雪运动旅游休闲区”的新要求。除连续举办北京市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启动公园冰雪游园会等多项冰雪旅游活动外,北京更加注重发挥知名体育高校(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培养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专业人才,在冰雪旅游产业服务集群、特色冰雪旅游主题和旅游文化产业平台等方面完善了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北京接待游客近3亿人次,不仅为城市就业提供了岗位,也极大地促进了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地区冰雪旅游的带动下,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的人数明显提升(图1)。

图1 2008—2017年北京市国内旅游游客流量数据Figure 1.Data of Domestic Tourists in Beijing from 2008 to 2017

近年,天津紧紧抓住冰雪旅游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机遇,利用北辰区境内的北运河(全长约20.5 km,北起小街,南至勤俭桥,分别流经天穆镇、北仓镇、双街镇3个镇)文化遗产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把北辰运河周边打造成了北辰郊野公园、双街古街、万源龙顺庄园、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紫御园等一批特色旅游点和公共服务区。天津市在冰雪旅游与大运河文化遗产深度融合发展效应的带动下,按照天津全域旅游提出的新起点、新亮点和新体验的发展方向,在加快推进特色冰雪旅游小镇试点工作中,合理融入世界遗产运河文化的元素,相继植入了运河景观和冰雪旅游产品项目。同时,天津还加强宣传力度,结合北辰区委区政府统一规划,以点带线,逐步使世界遗产运河沿岸冰雪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打造运河冰雪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冰雪旅游度假区,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世界遗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同步提高,日益凸显地域特色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河北省在开发生态冰雪旅游资源的同时,以绿色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冰雪旅游资源,构建河北省生态冰雪旅游新格局;联合京津冀三地共同开发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实施京津冀冰雪旅游畅游工程,开发辐射京津冀三地的过境免签冰雪旅游产品,共建京津冀冰雪旅游生态圈,以达到冰雪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河北张家口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中国雪都”为目标,切实把冰雪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来培育。张家口共有大型滑雪场5座、雪道53条,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综合性滑雪训练和比赛基地以及冰雪旅游胜地之一。张家口借筹办北京冬奥会的机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产业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年接待游客逐年大幅增长,旅游收入从2014年的2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27亿元。2017—2018年雪季,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次总计856.78万,比上一雪季增长30.31%;涉及冰雪活动累计达217项,较上个雪季增长39.1%(河北省体育局,2018)。

1.2.3 北京冬奥会促进京津冀国际冰雪赛事品级提升

国际品牌冰雪赛事是推动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金字招牌。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北京积极举办高水平冰雪运动赛事的次数逐渐增长,如2016年举办的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2017年举办的北美职业冰球联赛中国赛、世界花样滑冰中国杯赛、国际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赛等观赏性较强的冰雪赛事,有效点燃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促进了冰雪旅游的国际化发展(表2)。系列性、常规性国际冰雪赛事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不仅促成了冰雪旅游与赛事的融合,也提高了北京冰雪旅游的国际声誉。

表2 2016—2018年北京国际冰雪赛事活动Table 2 The List of International Ice and Snow Events in Beijing from 2016 to 2018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河北省近年通过国际品牌冰雪赛事促进冰雪旅游发展效应的意识增强。为实现到2022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达3 000万以上的目标(河北省人民政府,2018),河北省借张家口举办北京冬奥会契机,连续举办国际冰雪品牌赛事,国际影响力提高的同时冰雪旅游效应全面释放。张家口崇礼县2001—2018年连续举办了18届崇礼国际滑雪节;在2015—2018雪季,先后承办了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一级ISPO雪上体验以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世界杯赛等。各种世界级和国家一级雪上项目的山地赛、技术赛、场地赛落户崇礼,对推动和促进河北冰雪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效应。在北京冬奥会筹办重要时期,河北省体育局精心组织了“四季冰雪共享冬奥”“健康河北欢乐冰雪”等多项大众冰雪系列活动,举办了更多有趣、有吸引力的青少年及群众性冰雪活动,努力打造全省互动、联合京津、辐射全国的标志性冰雪品牌赛事。《河北省冰雪活动蓝皮书(2016—2017)》表明,2016—2017年雪季,河北省内滑雪场接待的滑雪者主要来自省内及京、津、豫、晋、鲁等周边省市,其中超过70%的滑雪者来自河北省(河北省体育局,2016)。

1.2.4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持续受益

北京冬奥会在交通设施、安全保障、科技冬奥和冰雪运动专业服务人才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促使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在冰雪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便民惠民服务体系等方面快速高质量形成。

2020年1月,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北京市、河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委联合成立的冬奥会交通工作协调小组,聚焦于冬奥申报承诺中的各个重点任务,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冬奥交通筹办工作。京张高铁、兴延高速、延崇高速等有序进行,通信、电力、水务等同步推进。

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同步全面升级,统筹推进无缝障碍环境建设,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冰雪旅游交通服务便捷。北京冬奥会使城市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城市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冰雪旅游安全保障受益。深化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处理、相关场馆和广场外围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天蓝、水清、地绿、城美”计划。

科技冬奥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提升。运用人工智能、智慧场馆、低碳等科技成果,有力支撑智慧场馆、智慧奥运村建设。冰雪项目介绍、门票购买方式、旅游路线实时信息发布等公共信息服务逐渐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以及全媒体融合方式得以实现,不断推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北京冬奥会促进冰雪旅游人才储备。北京冬奥会对冰雪专业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多,志愿者服务人员、体验式冰雪专业教练及项目安保人员欠缺。目前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张家口学院等驻京津冀高校招收和培养冰雪运动专业大学生,不仅弥补冰雪旅游专业人才空缺,而且持续、有力地促进体验式冰雪旅游的冰雪运动指导服务、救护安全服务等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发展。

2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京津冀冰雪旅游在北京冬奥会效应的推动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供给结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2.1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是衡量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标准。尽管京津冀冰雪旅游在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发展速度较快,但结构性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过剩与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并存。

在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引导下,深受市场和大众喜爱的度假冰雪旅游、休闲冰雪旅游以及绿色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等有效供给不足,精细化冰雪旅游和高质量的绿色冰雪旅游品牌十分匮乏,难以满足大众对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冰雪旅游产业制造业的供给和公共服务需求不匹配,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围绕赛事的公共服务发展较好,但冰雪旅游所具备的独特体验形式特征体现不足,尚需强化冰雪旅游产品的品牌创新和产品供给结构的升级创新。受冰雪旅游产业企业创新能力和冰雪运动项目风险系数较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如冰雪运动专业教练的配置,志愿者中冰雪专业救护人员的配比,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高质量高保障的大众化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和相关产品匮乏,与使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并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有效供给需进一步提升。

2.2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文化特色不足

文化是促进冰雪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冰雪旅游消费是文化的载体。冰雪旅游发展中最能体现冰雪旅游文化特性的环节是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冰雪旅游文化元素与冰雪的融合开发。随着京津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冰雪旅游需求日益旺盛,给游客带来独特文化体验的旅游公共服务受到青睐。孙一(2011)认为,旅游项目开发应突出人文、生态、都市特色,形成独特冰雪旅游文化品位。京津冀冰雪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理想的价值向度,既是人类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进度的重要标志。京津冀冰雪旅游文化作为在新时代的战略性服务产业,不仅关乎国民的基本生活与休闲权利,也关乎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京津冀冰雪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游客大都积累了丰富的冰雪旅游知识及经验,对冰雪旅游市场上供给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具有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色冰雪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外冰雪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如意大利在滑雪运动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用浪漫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

京津冀地方文化资源丰富,三地的年俗、民宿等都是游客喜闻乐见的特色民俗文化元素。但目前京津冀冰雪旅游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提供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缺乏地方特色文化设计的创新创意,创新品牌体系构建明显不足,品质高、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匮乏。为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打造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京津冀公共服务文化特色尚需加强。

2.3 京津冀冰雪公共服务地域功能特色不足

冰雪基地规划和冰雪生态旅游圈建设既要结合京津冀资源和基本情况,又要借鉴国外经验。目前冰雪基地规划的公共服务功能特色不突出。从冰雪旅游的需求来看,游客冰雪需求层次结构不同。为此,京津冀三地冰雪基地规划和冰雪生态旅游圈建设要重点突出地区优势。北京规划应以“冰雪文化、冰雪国际交流和冰雪科技创新”为特色,天津应以“休闲娱乐、高端冰雪装备设备生产制造”为特色,河北应以“专业冰雪人才培养、专业冰雪训练基地和运动体验”为特色。

冬奥会承办过程中绿色、环保是重点工作,冰雪生态旅游圈的建设也直接涉及后奥运时期设施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奥运会的承办过程中必须做很多的营造工作,场馆的建设、配套公共服务的建设等。欧洲的度假经济将给延庆、张家口,乃至京津冀地区提供一个新视角。冰雪生态旅游圈建设的“自然主义”欧洲模式是留住原生态的人和物,其特点是绿色环保。想要成为永续的目的地,就要顺从当地的原始风俗,尽量做到不摄入、不营造。一个滑雪度假地,不一定冬季滑雪,夏季就一定要“滑草”。雪道的复合使用,以“少投资多收益”为原则,冬季的雪道在夏季是上山徒步路线或车道,这遵循了当地山体的自然禀赋(张雪松,2016)。

3 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策略

3.1 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运行机制

构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是一个重大区域性的战略问题,其运行机制构建的核心是要在京津冀冰雪旅游景区建设、冰雪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冰雪旅游资源系统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借北京冬奥会战略和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从新时代、新科技、全域旅游、“互联网+”来探寻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运行机制。

以京津、京保石和京唐秦“发展轴线”构建支撑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建立以轴串点、以点带面创新京津冀冰雪旅游协同发展的模式,注重发挥京津冀区域内旅游院校、科研院所和旅游企业的人才优势,构建冰雪旅游产业平台、制定科学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协同发展规划,从区域合作、战略合作、资源合作和人才合作等领域,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资源沿轴线聚集,从而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根据“核心-边缘”理论(Friedman,1966),核心功能区是一个由多主体、多层次、多目标通过流、链、域、地实现关联的复杂的多中心结构体,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聚集、消费能力强、人口密集的城市核心功能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赵娟,2011)。京津冀核心功能区拥有通达的交通网、发达的冰雪旅游信息渠道和具有现代化的冰雪旅游经营体制,根据京津冀冰雪旅游区域环境、产业深度融合的共生关系和疏解北京冰雪旅游产业功能的需要,形成京津冀包括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部生态涵养区)在内的“四功能区”,形成强有力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资源的聚集,以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是一个典型的“多节点”运动机制。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要突破行政体制障碍,以共建共享的创新理念实现“多节点”城市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以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河北省11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积蓄资源,构建“多节点”城市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运行机制。

3.2 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

北京冬奥会将给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将迎来大变革、大跨越的发展新阶段,同时更为京津冀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带来驱动力。《北京奥促会冬奥会北京周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促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的政策,从多项政策优惠措施促进京津冀冰雪运动推广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王静,2018)。河北省在产业基础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利用举办冬奥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机遇条件,加强政府投资、政府引导发展等多种形式,借机借势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张瑞林,2016)。

当前在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构建中,其保障体系构建路径的一个重要“新常态”就是紧紧围绕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使其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与冬奥会战略对接,形成多元化的冰雪旅游公共产品体系,扩大冰雪旅游产品体系与其他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途径,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创新理念进行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图2)。

图2 构建完善的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的系统结构框架Figure 2. Constructing a Perfect Systematic Structure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Guaranteeing System of Public Service of Ice-Snow Tourism which is Facilitated by the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构建的供给系统是通过政府主体供给、市场运作供给、社会组织参与供给等有效手段配置冰雪旅游资源,向游客提供高效优质的冰雪旅游服务的供给系统。因此,在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的供给系统中,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政策导向,强化市场、社会组织各个服务部门与冰雪旅游消费者的同步发展,以共建共享京津冀冰雪旅游经济红利的发展思路,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冰雪旅游胜地,才能保证各个要素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构建的供给系统中参与和运作,实现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创新路径顶层设计的出发点,最终完成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首先,政府应当从两个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的新高度,认识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构建规律,满足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扩大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服务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其次,作为一项打造幸福民生的重要冰雪旅游产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投入和参与。再次,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要依托经济、科技、文化、资源等要素,通过市场的科学运作供给,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和市场运作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统筹、组织、协调、配置社会冰雪旅游资源,完善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社会性、公益性,激发游客的体验乐趣。政府应当把游客冰雪旅游公共利益作为构建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精力在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立法、制度建设、冰雪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监管、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3 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多元化供给模式

构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多元化供给模式,既是衡量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冰雪旅游者对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满意的一个重要指标。自2014年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京津冀三地已经分别签署了相关深化冰雪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各部门都在进一步开展具体合作事项,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工作积极展开。《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提出了积极推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协同发展,要重点落实冰雪旅游(组织、市场、管理、协调)“四个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其政策措施为构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供给模式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据协同发展理论,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多元化供给模式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发展过程。随着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对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和常态化的需求增长,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和体育组织合作参与的供给模式是保障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有效供给的必然选择。国外不同滑雪度假区形成了独有的公共服务特征,供给模式多样。例如,德国、瑞士的雪场依托著名景点使滑雪旅游名副其实,并且多样化,设置蹦极、雪地桑拿、自助冰雕、徒步冰川、猎奇等突出刺激感受的项目(阚军常等,2016);美国克莱默山地度假村(Cran-more Mountain Resort)注重不断提高顾客的体验,将单一的滑雪业务进行了深入拓展,在周边区域增设养老养生、休闲度假、餐饮、文化等一站式乐活设施(孙承华等,2016)。美国滑雪产业发展突出热闹与时尚,酒吧、俱乐部、音乐剧、舞台表演等多种方式,旨在使各种娱乐氛围与滑雪巧妙地融合(王欣欣,2010)。多元化供给模式下政府应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火种采集、火炬传递等仪式宣传冰雪文化,营造冰雪文化氛围,丰富民众冰雪文化知识,提升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兴趣(程文广等,2016)。

要实现政府政策协同发展保障、社会化、市场化和体育组织合作参与的整合推进,全面提升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水平,三地联合共同从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对象(城市社区居民、乡村社区居民、城市新型移民、外来游客等)、服务主体(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企事赞助单位、社团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服务内容(交通服务、信息服务、接待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等)、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官民合作和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提供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路径,全面提升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职能。

开发冰雪旅游公共产品要开拓思路,培育市场,不断延伸冰雪旅游相关产业链。可以通过引进冰雪装备拓展相关产业项目,如冰球、冰壶、压雪车、造雪机、雪地摩托车、室内滑雪模拟训练器等。通过举办各类冰雪体育赛事,既能吸引游客、普及大众冰雪运动,又能利用赛事效应研发冰雪运动服饰、装备等系列产品,不断发展冰雪商贸服务业。还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制定不同层次、多元化类型的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政策,加强政策性信贷公共服务。

3.4 创新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支撑平台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借助北京首都文化圈、燕赵文化优势,凸显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丰厚浓郁的人文环境为京津冀冰雪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奠定了人文基础,借北京冬奥会和京津冀区域文化激活京津冀冰雪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已成为重要举措。北京古建筑较多,文化底蕴丰厚,以古建筑为背景、以相关民族文化为主题,设计丰富多样的冰雪文化项目可打造以燕赵文化为主题的冰雪项目,将冰雪文化与地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冰雪旅游+”发展,创新京津冀冰雪旅游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创新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发展智慧冰雪旅游,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与“智慧冰雪”发展,包括冰雪项目介绍、项目活动信息、门票购买方式、游客权益保障、旅游路线实时信息发布、游客人数饱和度信息共享等。将虚拟现实技术、云服务平台、5G、北斗卫星等科技手段贯穿于冰雪产业之中,创造全新的冰雪运动智慧技术应用和管理体系。

创新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平台。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依托北京体育大学、河北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高校优质资源,培养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专业人才,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冰雪旅游公共服务中。

3.5 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协会治理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稳步推进,以全域旅游、“冰雪旅游+”等发展理念加快北京冬奥会全面推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体育总局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的“三区协同”发展方向变得更加具体。因此,在北京冬奥会推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中,要让私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充分参与其中,这是保障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冰雪旅游协会是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主体之一,将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在借鉴徐虹等(2016)研究的基础上,从京津冀休闲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冰雪旅游协会(治理保障体系、治理机制和冰雪旅游协会指导下的专业协会法人治理机构)等方面,构建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协会治理模式(图3)。

图3 构建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治理模式的框架Figure 3. Constructing an Association Governance Mode of Public Service of Ice-Snow Tourism Synergetic Development which is Facilitated by the Beijing 2020 Olympic Winter Games

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治理模式中的冰雪旅游协会(治理保障体系、治理机制和冰雪旅游协会指导下的专业协会法人治理机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图3),共同实现构建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法人治理的目标。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治理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完善人才资源的协同、协会组织的协同、信息化建设的协同,从政策层面做好构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治理模式的保证工作,提升冰雪旅游协会治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推动冰雪旅游协会治理人才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使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治理模式的构建更加科学化、常态化和民生化。

随着国家政府职能转移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顺应京津冀冰雪旅游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方向,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法人治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政府、法律、制度、资金、人员、技术等外围保障因素的进一步优化。按照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间组织结构治理的逻辑关系、内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惩罚机制、监管机制的需求,加快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法人治理模式的构建。全面深化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协会法人治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让会员冰雪旅游企业树立良好的自身治理氛围,提升冰雪旅游企业的品牌,促进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升级转型。

4 结语

北京冬奥会为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也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提出了时代需求。多项政府政策的出台为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在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场馆设施、国际性赛事推动等方面都凸显了北京冬奥运对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带动作用。但由于国内外游客对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量大,目前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文化特色不鲜明、地域功能特色不足等问题。由此,为了满足现阶段公众对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常态化的需求,应从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路径的顶层设计出发,构建北京冬奥会推动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保障体系、供给模式、支撑平台、协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体现公共服务文化特色,延伸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的范围,确保京津冀冰雪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效应的全面释放,引领我国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冰雪公共服务京津冀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地权分置、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