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公园晨间太极拳运动习练情况

2021-10-09陈洪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太极拳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花溪公园晨间太极拳运动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花溪公园晨间太极拳运动习练群体中女性多于男性,多数习练者为离退休群体,习练年限在3年以上,高中以上学历的习练者居多,多数习拳者习拳动机是为了强身健体和个人爱好,习练内容最多的是二十四式简化杨氏太极拳,多数习练者在习练过程中存在呼吸运气掌握不好,基本功难练等问题。

关键词:社区体育 晨间运动 公园活动 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拥有大批的爱好者,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关注,而选择太极拳运动作为强健身心,调节精神,休闲娱乐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太极拳运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与问题。本文正是立足于太极拳运动现状研究的实际,对某公园晨间太极拳运动参与者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

1习练者习练的基本情况

1.1习练者每周习练次数及每次习练时长情况

每周习练3次以上,每次习练1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多,约占总人数的52.42%,說明打太极拳已成为该部分群体生活中的一部分,且所占时间比重较大,该群体已经养成了长期坚持早锻炼的习惯,锻炼时间比较固定。而每周锻炼1-2次,每次习练1小时以下的人数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睡眠时间会减少,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规律,闲暇时间比较多,他们一般活动的时间都比较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出来活动一下,增加一下人际交流等,子女外出工作,在家有时会比较孤寂。而年轻人,由于工作或学习的原因,他们的生活习惯会比较不规律,晚上的活动会较多,其活动一般每周只进行两三次以下,每次活动的时间也只是在30-60分钟左右。

1.2习练太极拳的动机情况

年龄在50岁以上的习练者为69.35%,这个年龄群体的人不易做剧烈的运动,如果缺乏锻炼或者选择不适合的健身项目,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和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由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符合中老年人自身锻炼的特点,太极拳独到的运动方式则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所需要的锻炼内容和效果。太极拳的本质功能是强身健体,同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赋予它多功能的价值特点,男性习练者主要偏重于调节精神,并且学习太极拳的技艺,而女性更加偏重于太极拳的健身功效。[3]习练者打太极拳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个人爱好和克服疾病等,这反映了太极拳的健身、健心价值得到了多数人认可。个人爱好的人数相对较多,说明现在喜欢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打太极拳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1.3习练的内容与形式

选择杨氏太极拳作为习练内容的频数最多,特别是杨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杨氏四十二式,分别占总调查数的93.55%和83.87%,而选择陈氏太极拳及其它形式太极拳的频数较少。这一现象说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和四十二式太极拳普及程度相对较高,二十四式拳普及最高,这与该套路易教易学且是初学者应首先掌握的内容有关,也反映了该套路更适宜体弱年老者进行锻炼,选学陈氏太极拳的人数偏少,这与其普及程度不高及其动作难度较大、不易掌握有关,练习吴氏、孙氏、武式等太极拳的人数较少,可能是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各式太极拳的宣传力度,使各式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与习练太极拳的人们主要是通过自发组织的团队来进行集体性的练习,由1-2名具有较高水平的太极拳爱好者带领练习,这也突出了带领者要在技艺和教学上有相对较高的水平。这样的集体性练习习练气氛强,可相互学习交流,对快速、更好的掌握太极拳动作和技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习练者喜欢自己单独练习,追求安静的锻炼效果,以使技艺得到更好更快的提升。还有一少部分习练者是和家人或朋友一起习练拳。由此可以看出,公园晨间太极拳运动群体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来积极引导,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场所,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4太极拳技法的了解与掌握情况

太极拳习练者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习练后,对太极拳技法的了解和掌握并不理想,这是由于习练者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重在强身健体,克服疾病以及个人的业余爱好等,对于太极拳技艺的提高不够重视。且大多数习练太极拳的人都是自发组织的团体,通过电视网络、家庭朋友以及一些社会指导员领做等途径进行习、练拳,很少有人通过正规的培训和认真的体会动作练习,很多人只注重把动作记住和打完,并且太极拳技法本身就不宜掌握,所以导致很多练拳者虽然习练太极拳多年,却不得其法,没有掌握好太极拳的技法。另外,多数练拳者对技法“沉肩坠肘”、“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基本能掌握。由此看来,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应重视技法的体会。

1.5习练者在习练过程中的成效情况

太极拳习练者在经过一定时间段的太极拳习练后,身体健康体质得到了有效的增强,达到了人们习拳健身等目的。习练太极拳有一定的养生治病功能,使人们性情得到了很好修养,并且太极拳运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从多方面受益于太极拳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运动健身和健心的功效。有一部分习练者习练太极拳后精神压力得到了一定的消除,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习练者群体中年轻人偏多,生活、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经过锻炼后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还有一小部分习练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后,技艺得到了提高,能够进行一定的防身自卫。多数习练者年龄较大,习练太极拳主要是为强身健体,个人爱好和克服疾病等,对太极拳技艺的提高并不是很重视,且绝大多数太极拳习练者在习练过程中对太极拳技击攻防含义并不了解,不重视基本功的练习。所以导致多数习练者虽练拳多年,却并没有真正掌握太极拳的技艺和技击攻防内容,同时也提醒习练太极拳的人们,应加强该内容的学习与锻炼。

2存在的问题

2.1习练过程中习练者自身存在问题情况

多数太极拳习练者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不易掌握呼吸运气。其次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相对难练,这与习练者的年龄、习练的质量和时间长短等有密切的关系。有近1/3的习练者是由于记忆力衰退,不易牢记动作引起,这与习练者的年龄,太极拳动作的复杂,注重细节等因素有关。有1/4左右的人不会网络书籍的学习,需要有专人引导动作,这可能与习练者的年龄及其所受文化的程度有关。有少部分习练者是由于家庭、生活、外界环境等等因素有关。

2.2影响太极拳习练的外部问题情况

有70.16%的太极拳习练者不会选择去专业培训结构培训,主要是因为培训费用太高。而有近一半的人则对政府等相关部门抱有不满或者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太极拳运动的宣传与开展,加大太极拳运动的宣传实施力度。另外,没有专业的指导员指导也是影响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太极拳的主要外界问题。这也说明现在的社区指导员严重的不足,且专业技术不高,不足以服众。多数习练群体都是由1-2名具有相对较高水平的太极拳爱好者带领练习。少部分人认为习练环境嘈杂,原因可能有二:一、晨间公园活动锻炼的人偏多,容易受他人或外界音乐、噪音等影响;二、自身训练时心情不易平静,注意力难集中,难掌握训练心法。

3建议

3.1培养社会指导员,新建、完善习练场地设施

培养一支太极拳运动水平较高且具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社会经验的社区太极拳指导员队伍,加强太极拳练习场所的建设,完善相应的体育设施及环境建设,以满足锻炼者的心理需要。

3.2加强有关部门的引导与宣传

有关政府部门应对太极拳运动的宣传實施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应鼓励和指导太极拳协会会其它结构,加强各个太极拳练习群体的交流与学习,多组织比赛,调动练习者的积极性,通过比赛提高太极拳运动的水平。

3.3习练者应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

习练者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当中认真体会太极拳技法,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要的是,在习练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道德的修养。应加强体育消费意识。

3.4加强社区的作用。

在现阶段,社区管理对于太极拳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要加强社区太极拳练习及竞赛的组织管理水平,通过多方面组织活动来促进太极拳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程俊花.徐州市社区太极拳运动现状及对策[J].大众武术研究,2011.7(7):50-51

[2]杨永惠.临沂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6):49

[3]王晓婷.太极拳在沈阳市黄姑区发展现状的研究[J].民族体育,2011.7:43

[4]王晓婷.太极拳在沈阳市黄姑区发展现状的研究[J].民族体育,2011.7:75

作者简介:陈洪波,1990年6月29日出生,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武术专业)。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