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路径探究

2021-10-09刘洋刘婷琬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

刘洋 刘婷琬

摘要:本文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内涵进行剖析,阐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维度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三全育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该文件体现了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框架和重点思路,为课程思政政策实施路径明晰了方向。

一、“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内涵分析

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那么作为高职院校怎么解读“三全育人”的内涵呢?其中全员育人是指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全程育人是指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全方位育人是指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全身心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与洗礼[1]。而“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学校在开设的思想课程之外的课程教学中汇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他通识课或专业课中运用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从“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的“课程思政”实质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一点一滴融汇到课程的理论和课程实践中,体现在各个环节之中。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作为人生之初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这无疑是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以高職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开展思政课程、将立德树人深植于学前教育专业课堂,在教育教学当中,传递专业伦理中的核心价值观,尊重儿童,树立儿童是独立的人,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发展着的人的正确的儿童观,其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

(一)夯实“全程育人”地基

1.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可挖掘的空间很大。比如《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可以强调职业道德中诚信的重要性,解读诚信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对于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积极作用,不仅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促进他们“精神成人”。在《幼儿英语课》中,中国元素可以被作为语言素材放进课堂,学生在学习如何描写图表数据完成写作任务时,与教师共同分析近40年里中国国宝熊猫数量的变化,从而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对保护动物的关注。在《教育学》课程中,熏陶学生的教育情怀与人文情怀,端正儿童观、教育观与职业观,促进师范素养的提升与专业内涵深化。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在传授行为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调学前教育的伦理教育,并将此部分自然融入课堂讲解中,规范学生学术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伦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赋予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是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坚实保障。从《儿童文学》文本中提取主流价值亮点,经典重读,挖掘新意,充分激发学生“爱与美”、“爱与善”的美好憧憬。

2.全课程多方面育人,融入课程标准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将挖掘出的专业课思政元素恰当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布局与安排的全过程中。学院合理修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细节,科学把控育人目标,在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目标制定的可操作性。健全课程育人体系、完善人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确保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具体清晰,便于实施。

3.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平台

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平台,运用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平台,通过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教学的交融,展现出课程思政的灵活性、便捷性、时代性,强化课程思政实施质量与效果。

(二)强化“全员育人”引擎

1.发挥学院顶层设计功能

学院应抓好顶层设计,推进落实,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平台。结合专业实际和特色研究制订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规划,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措施,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政策实施路径明晰方向。

2.建设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教师课程思政水平是课程思政实施质量好坏的关键。学院应及时关注教师强化课程思政信念,重视课程思政,定期组织全院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形成全院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局面[3]。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纳入课程标准。

(三)拓宽“全方位育人”轨道

1.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强化思政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此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帮助学生累积教学经验、养成思政教育意识,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开展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注重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通过主题演讲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爱国主义、专业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等教育。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教师可结合国情,引导学生们积极关注和响应我国“优创优帮”的号召和相关政策,让学生们加强团队合作,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课程的创业项目选项标准,认真思考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我国经济生活中面临的真实问题,探索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创业项目,实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刘静,万明,赵小惠.“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J].大学,2021(50):110-112..

[2]戎静.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剖析与路径探索——基于安徽省2297名高职学生德育现状的问卷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7):57-61.

[3]韦仕英.“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3):25-27.

作者简介:刘洋(1994.7-),女,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学;刘婷琬(1995.9-),女,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钢琴教学、钢琴表演。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