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路径研究
2021-10-09张照琳
作者简介:张照琳(1995-),女,汉族,山西孝义人。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财政税收方向)。
【摘要】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国迈向工业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迈入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由于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很多投资具有正外部性,因此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财力保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出发,旨在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路径,为我们国家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 财政支出结构 新型城镇化
一、引言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来了包括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城市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社会保障跟不上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大大降低城镇化的水平,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因此需要转变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城镇化的水平。
这些问题如果仅想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那么效果定然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些物品都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的属性,市场投资动力不足。只能依靠政府作为引领者,以财政支出为手段,以公共资本带动私人资本,才能更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城镇化水平的内涵与衡量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
传统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属于粗放型扩张,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够合理、资源大量消耗、城市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包括看病难、就业难、出行难等城市问题开始出现并不断加重。这些问题将大大降低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不属于真正高水平的城镇化。为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未来应该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陈本凤、赵威(2015)指出,新型城镇化强调其本质为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片面的要求城市占地面积的扩大。张继久(2018)认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概念,它与国内外传统的城镇化含义都不一样,它要求以人为本;要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节约资源、维护环境、注重社会和谐,讲究经济高效;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四化”同步、布局优化、城乡一体、文化传承。
总而言之,与传统提法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镇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城镇化不再单纯的指城市行政区域扩张以及民政局户籍登记处城市人口的增加,而是在要求数量的同时更强调城市扩张的质量。一般来说,城镇化水平是从经济、社会、空间以及人口四个方面共同衡量的。
本文正是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探讨财政支出结构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路径。
(二)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要素
1、城镇化水平的经济方面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城市思想:城市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正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逐步出现,这才促进人类聚居,从而逐渐形成了“城”。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城”中,人们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以致出现大量剩余物资,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从而产生了商品买卖的行为,这就是“市”。市场以及商人角色的出现,将“城市”合为一体,因此城市的出现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因此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造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经济水平的增长会促进城镇的发展。反过来,城市发展为商品交易及社会分工的细分提供了便利,这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一个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其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呈稳定上升状态。这是因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舒适度不断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走向城市,建设城市。这些人的禀赋不同,导致他们在从事相关工作时的相对优势不同,从而形成了分工。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升级,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向好型变化。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会导致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支出相应上涨,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也意味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城镇化水平的社会方面
人是社会动物,因此由于人口聚集形成的城镇化,其水平的高低必须要考虑该地区在社会方面的状况。这里所说的“社会方面”是指,人们生活在这一城镇中的便利程度,即居民在一个城镇中所能享受到的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科技、通信等方面的待遇。一般来说,居民所能享受到的上述服务越多,代表当地城镇化水平越高。一般来说社会问题逃不开“效率”与“公平”两个话题。在这里,效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或者说一个地区居民生活舒适度提高的速度。公平是指不同人群在城镇化过程中受益程度存在差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在社会方面的投资也将存在差异,受益群体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稳步提高效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可能存在的公平问题。
3、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方面
这里所说的空间方面,是看一个城市的城市布局是否合理,一个城市只有兼顾城镇建设用地以及绿化用地,才能保证这一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这都对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带来负面效果。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再追求粗放式的经济增长,而是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道路;不再追求盲目的扩大城市版图,而是要合理進行城市布局,兼顾居住和环境两个方面。
4、城镇化水平的人口方面
城镇化最初的衡量指标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镇人口占比的大小,是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原动力,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为城市建设贡献智慧、精力,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人口进城也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资源,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城市工作生活,进而促进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城镇人口数量与城镇化水平也是相互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