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1-10-09刘清岳章咏陈振华陈传浈

体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中小学新时代

刘清岳 章咏 陈振华 陈传浈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的13个学校体育联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联盟发展至今突显出其特有的时代需求。基于此,提出了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路径:一是构建学校体育联盟网络信息平台;二是建立学校体育联盟质量评价体系;三是重视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文化建设;四是加大学校体育联盟的宣传工作力度。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9-0047-02

学校体育联盟是突破传统学校局限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我封闭办学的状况,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的新形式,是打破传统运动教育的理念,真正实现幼小中各学段的一体化、系统性的运动教育。本文的学校体育联盟是指在本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有意愿有能力参加的中小学教师群体及部分学生群体构成,针对某一学校体育模块进行一体化、区域性发展而成立,旨在加强区域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某一学校体育领域的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平台。该联盟制定共同的战略目标,并能够为实现目标进行资源共享、共建。本文以罗湖区的13个学校体育联盟为调查对象,探讨罗湖区学校体育联盟发展路径,以此打造体育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为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一、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必要性

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有利于区域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彼此的合作,能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促进体育教师的共同发展,缩小教师发展水平的差异;另外,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是教育行政与教研的补充与助手。

(一)教育行政与教研的有益补充

教育行政部门有其自身的功能与职责,并从整体上把控各项教育工作。如何落实上级文件,各地各校则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这些措施是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具体指出的。正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文件中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强调促进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协同发展等。换言之,教育行政部门有些工作开展难以做到细化,学校体育联盟可为其做有效补充。各学校体育联盟均有其宗旨,总体而言,都是为了促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如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规范和强化教师训练竞赛等方面的工作开展等。学校体育工作种类繁多,教育行政部门也会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升教师的各种业务水平。学校体育联盟的工作开展更具体、更细化、更全面,有其自身的功能优势,并有助于各项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开展,为学校体育各项教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体育教师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体育联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不同的体育联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宗旨,能够提升不同的业务能力。体育教师各有所长,同时也存在不足,而学校体育联盟作为教师协同发展的平台,不仅可以增加新老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促成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无论是各所学校之间,还是同一学校教师之间,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如何缩小教师发展的差异,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至关重要。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工作经验不足,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年长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水平欠缺,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强化媒体运用能力,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这正是学校体育联盟促进教师协同发展的作用与功能。

二、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学校体育的需求使得学校体育联盟应运而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体育教育的需求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的迫切需求。学校体育联盟的产生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体育教育的需求。

(一)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专业体现出师资力量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对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将使其终身受益。近些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国家的健康发展需要国民体质的健康。学校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也备受关注。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各方面业务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新时代体育教育的需求

新时代体育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接受体育教育是国民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渠道,国民所学习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直接影响到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重视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新时代体育教育正是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需求。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诸多方面。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正是为了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显然,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也是新时代体育教育的需求。

三、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的发展路径

联盟的发展,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契机,在新时代体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必要性、新时代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时代意义,探讨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路径。

(一)構建学校体育联盟网络信息平台

通过网络传播,实现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结合学科特点及目标,建立联盟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以及特色博客等,利用平台系统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各联盟以及各校优秀体育教师的优势课程、优秀文章,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此外,利用线上培训,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学过程中,专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开展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但由于课时较多,或面临升学压力,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因此,提供便捷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在业余时间依然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知识和技能。比如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网页管理维护,建立教师交流和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或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培训课堂,进行讨论交流活动,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理论和技术难题。

(二)建立学校体育联盟质量评价体系

各学校体育联盟的职能需要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全程监测。不同项目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发挥各校资源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实现通过体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服务人格塑造的教育功能和提升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体育联盟成员的确定,还是成员工作质量的认证和评估等方面都应该进行科学而严格的要求;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制定相关评价标准,采用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检测等考核方式,对其发展概况、培训指导师生和经验辐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教育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成绩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保证各联盟自下而上緊密结合国家政策,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作出贡献;每周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为“不合格”者将撤销该学校体育联盟建制,考核为“合格”以上者将自动进入下一周期的体育联盟建设,考核达到“优秀”等级者,将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此为孵化地,为体育教师搭建平台,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各级名师做好人才储备。

(三)重视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对改善人的认知具有积极作用。要实现学校体育联盟之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其一,设立专门的联盟文化管理机构。联盟的初衷是推动体育教师专业的提升,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换言之,激发骨干教师热情旨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在联盟文化建设过程中更要体现出来,保持联盟发展方向始终贯穿文化主线。只有坚持最初的发展目标,联盟才能持续发展。其二,不断完善更新联盟文化。联盟文化要紧跟社会文化发展的步伐,把握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来调整联盟内的文化宣传,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关于体育发展的政策,通过联盟内的文化宣传将最新的政策、法规在中小学校间广泛传播,使得教师和学生掌握最新的体育发展动向。

(四)加大联盟宣传工作力度

成功的媒体宣传不仅能有效提升联盟的知名度、影响力及参与度,同时对地区综合影响力的提升也有益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升学是最为重要的。联盟的成立推动了该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高效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校、家庭等因素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如学校组建运动队更倾向于竞技体育,忽略了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不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这就需要教育系统的各个单位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融的方式,建立特色博客、微信公众号或专题网页等,加强联盟的线上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教育的发展必当紧跟时代发展才能创造出教育的未来价值,新时代学校体育必当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以时代感召为引领,推动中小学学校体育联盟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因此,基于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必要性和新时代学校体育联盟发展的时代意义,学校体育联盟发展应积极构建学校体育联盟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学校体育联盟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文化建设、加大联盟宣传工作力度,以期将学校体育联盟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中小学新时代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